第 66 章(1 / 1)

无限垂钓系统 漫步的乌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了。

趁着公司还没转移,有空去岳父岳母家蹭饭,他也乐得如此。

“你今天没去钓鱼?”张雅欣问道。

“钓到的鱼卖了,还剩一条怪鱼。”李昊说道。

来公司的途中,他将一条炼体鱼,放在后备箱之中。

“有怪鱼就够了,我们直接回去吧。”张雅欣说道。

驾车来到海棠别墅区十八号楼,开门走了进去。

“来了。”张卫东笑道。

“爸,妈。”李昊喊了一声。

结了婚,自然要改口。岳父岳母是当着外人说的,当面还得叫爸妈。

在绿血人世界两年多,李昊的厨艺上涨了不少。

参照倚天世界得到的宫廷菜谱,他自学了几道菜。

“君子远庖厨,我不是君子,偶尔做做饭就行了。”

想了想后,李昊并没有去厨房帮忙。

在自己家的时候,洗衣做饭之类的,他愿意去做。

岳父家厨房的情况,他都不熟悉,也就懒得动手。

煮饭做菜不熟练,难免拖泥带水,无异于帮倒忙。

某些人喜欢做饭,就是每次做完,会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

见张卫东愁眉苦脸,李昊问道:“爸,有什么事吗?”

“上面要求节能减排,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的冶炼厂,明年年底之前,都得全部关停,我那几个伙合人准备撤资。”张卫东也没隐瞒。

“把他们的股份买回来,我有一个朋友”李昊说道。

“你那朋友真能研制出优质合金?”张卫东半信半疑。

“他说最多半年,就能做出来。”李昊一本正经的说道。

在绿血人世界的时候,他记下的材料配方,足有一万多种。

吃饱喝足,回到一百三十号楼,挥汗如雨的锻炼身体。

之后的十几天,李昊整天宅在家里,噼里啪啦的敲打着键盘。

“人工智能程序,终于搞定了。”

测试一番,运行正常,取名为飞天猪。

飞天猪的名字,源自一个网友的昵称,懒得取名的他,直接拿来使用。

“飞天猪,战鱼公司和黑玉药膏厂的网络安全,就交给你了。”李昊说道。

“是,主人。”悦耳的声音,从音响传出。

“没有我的允许,你不准说话,有紧急的事”李昊说道。

手机上多了一条短信,是智能程序‘飞天猪’的回复。

潜入网络的飞天猪,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李昊去了一趟工地,看了看装修完毕的战鱼公司。

“父母的房子,已经重建好了,战鱼公司总部也完工了。”

确认没有质量问题,李昊当即结清尾款。

农民工不容易,他也不缺那点钱,没必要收什么质量押金。

“在村里多装一些高清摄像头,有飞天猪盯着,公司和工厂的安全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第六十八章、战鱼新总部

招了十几个从炊事班退役的军人,充当战鱼公司的厨师。

一切搞定后,战鱼公司正式搬迁。

一车车办公设备和文件,先后拉到李家村。

八个部门的负责人,带着麾下的员工,浩浩荡荡的转移阵地。

有食堂也有宿舍楼,往后不用再去租房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鞭炮声响彻云霄。

至此,战鱼公司落户李家村。

眼见停车不便,李昊选了两亩土地,打算建个露天停车场。

公司的车,停在村里的路上,明显不太合适。

就算村里的人不说,他也不好意思。

“二十亩地,还剩十三亩,拿出一亩建个游乐场。”

联系之前的建筑公司,李昊说了一下要求,停车场、游乐场开始动工。

村里增加了一千多人,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周末休息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海边和江边钓鱼。

不认识的人,凑在一起聊天,话题无外乎家庭、收入。

一来二去,战鱼公司的人,与村里的人,也就熟悉起来。

周末放假的时候,村里的人多了一项业务,开船带战鱼公司的员工出海钓鱼。

江边和海边都是李家村的地盘,就算战鱼公司的员工买了船,也得交停泊费。

包船起步价一千,鱼获拿到家里加工,既能跟着吃一顿,又能收一些加工费。

“王兄弟,你们一个月多少钱?”李昌明问道。

战鱼公司保安总监王明诚回答道:“基本工资三万。”

“还不错。”李昌明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

“我也感觉有点多了。”王明诚话音一落,又问道:“李大哥,你在黑玉药膏厂上班,一个月能拿多少钱?”

“五万左右。”李昌明回答道。

“这么多?”王明诚目瞪口呆。

“手脚快的,一个月能拿六万多。”李昌明说道。

“你们厂的老板这么大方?”王明诚难以置信。

“我们厂的老板,也是你们公司的老板。”李昌明说道。

“你们厂的老板,也是我们公司的老板?”王明诚问道。

“你们公司的老板,是不是张雅欣和李昊?”李昌明笑道。

“嗯。”王明诚点了点头。

“李昊是我侄儿,药膏厂上班的,都是他的亲戚。”李昌明说道。

“原来是这样。”王明诚恍然若悟。

一个工厂的老板,给亲戚开高工资很正常。

“听说你们年底有分红?”李昌明问道。

“总监级别的,净利润百分之一。”王明诚也不隐瞒。

据财务部总监郝仁说,今年公司净利润两亿多。

总监每人可以得到净利润百分之一,算下来,每人都有两百多万。

至于老板是否遵守承诺,王明诚也没有把握。

“我们辛苦一年,还没有你们分红多。”李昌明心下羡慕。

“年底的时候,老板可能会给你们分红。”王明诚说道。

“现在的工资,我已经很满足了。”李昌明笑道。

测试了一下装好的摄像头,李昊心中还算满意。

虎山隧道、海边、江边,家家户户的门口,他都装了摄像头。

打着为了村里安全的口号,各家各户都很配合。

摄像头对着屋外,不会影响他们的隐私。

村里装上摄像头,小孩子也更安全不是?

东西掉了,查看一下监控,有利于寻找。

此时,村里的二十几个中年人,齐聚李昌健家。

“我打算把渔船卖了,买一艘钓鱼船。”李昌旺说道。

“我也准备把渔船卖了,换成钓鱼船。”李昌余附和道。

一个个昌字辈的人,都决定把渔船换成钓鱼船。

“那就都把渔船买了,一起去造船厂买船。”李昌健说道。

“钓鱼船太多,租船的人有限,要不,几家合伙买船?”李昌旺提议道。

“嗯,这样一来,可以买更好的钓鱼船,租船收入也更稳定。”李昌余附和道。

“村里六十八户人,不算昌全他们,还有六十七户人,先买九艘钓鱼船,要是买得太多,肯定会闲置不少。”李昌旺提议道。

众人商量一番后,李惜才、李惜和、李惜仁的直系,暂时只能购买三艘钓鱼船。

惜字辈的长辈,早就住在虎山上了。

李惜才、李惜和、李惜仁是三兄弟。

三人的直系后辈,分别得到三艘钓鱼船的购买名额,出资多少,回去自行商量。

在场的人都很清楚,要是不控制钓鱼船的数量,绝对会得不偿失。

至于李昊他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