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冰确切证据,不久前,我们分别向两极各派一支勘测队,目前已经拿到明确数据,两极确实有大量水冰,如此一下,最重要的水就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从现代运输,只这一点,就能节约至少十分之一的运力!”
大佬们喜怒不形于色,但内心深处,多多少少都被徐飞描绘的前景打动。
“不过,月球的水资源并不容易利用。”徐飞语气一变,屏幕上多出一些指向月球的彩色线条,“因为没有大气层,月球常年遭受各种宇宙射线的轰击,射线改变了月壤和月岩的微观结构,把原本不带放射性的物资,转化为带有放射性的同位素,两极的冰湖也是一样,那里的水常年遭受射线轰击。”
“根据勘测队的初步检测,冰湖表面水样含有高浓度的氘和氚。”说到这里,徐飞的表情异常严肃,“实验表明,少量饮用重水问题不大,但25的重水可以导致永久性不育,高浓度重水可以迅速杀死鱼类,蝌蚪和果蝇,老鼠在饮用重水一周之后死亡。而且重水里难免掺杂一定的氚,安全起见,冰湖表层的水绝对不能饮用。”
“按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冰层的危险厚度超过一米,三米之内都属于不确定范围,至少四米以下才能保证安全,但我们仍然建议,饮用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我们已经设计了一套适合的水处理设备,除核心部件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在穿越之后解决。”
“另外,不同地点的水样,放射强度也不一样,月南冰湖面积更大更开阔,受到的辐射更多,所以放射性强一些;月北冰湖的平均强度比月南低四分之一,研究认为,这方面的因素必须予以重点考虑,但对基地的具体选址影响不大。”
林学栋打断发言:“也就是说,冰湖或者靠近冰湖的地方全都可以,对吧?”
“对!”徐飞点头,“根据恐人的记载,南北两极的冰湖不是天然形成,而是某个史前文明为建造月球基地,让靠近地球的彗星撞在月球上……两个冰湖形成的时间不同,具体是什么时候还没搞清楚。”
“没必要纠结这些没用的东西!”林学栋说,“继续!”
“下面是第二个问题,资源!”徐飞又在全息图上点了一下,“现有的四个船坞,原料全部来自亚特战舰的残骸,除已经开发的残骸之外,月球上还有另外几处残骸,但都不靠近冰湖,所以,想利用现有资源制造战舰非常困难。”
“不过,我们从时间基地找到了一些其他史前文明的资料,根据上面的记载,月球两极附近至少存在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四个史前基地、十几处史前文明的战舰残骸,另外还有两处太空城遗址,只要我们能把其中的一部分利用起来,就能把原料问题解决一大半。”
“那剩下的一小半怎么办?”林学栋问。
“两个办法。”徐飞竖起两根手指,“一是开矿,开发月球本身的资源,基本可以弥补绝大多数空缺;二是从现代运送,这不是什么好办法,但对那些确实有需要,又没办法解决的特殊资源,就只有由现代提供。好在特殊原料需求量很小,不会占用太多运力。”
大佬们不约而同地皱紧眉头。
早在建立天宫基地的时候,北都就有过开发月球矿产的打算,可一来不清楚月球的矿产分布,二来没有那么多人手设备,再加上徐飞提供了亚特战舰的位置,这个想法就搁置下来。
没想到时隔多日,又不得不把这事儿提上日程。
林学栋想了想说:“开矿之类的东西我们不懂,回头和矿业部门碰一下,充分考虑月球的实际环境,研究一个可行性方案,”
“这个问题不大,我们有纳米细胞,可以直接分解矿石,连冶炼都省了。”一位大佬说。
“纳米细胞确实好用,但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能不用的地方,还是节省一点比较好。”另一位大佬反驳。
“只要有原料,纳米细胞的增殖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完全没必要担心不够用,关键还是技术人员太稀缺。”第三位大佬点明问题的关键。
592 一万年前
“我们也想增加纳米操作员的数量,但这种工作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为了这事儿,我们已经一再降低要求,大部分纳米细胞操作员,只能熟练掌握几种原料的微观结构,能掌握十几种微观结构的,已经可以说是精英,能掌握几十种的,简直就是王者!”
这位大佬的发言听得众人一阵莫名其妙,只有极少数了解内情的人,才明白话时原意思。
简单点说,虽然植入控制核心就能操纵纳米细胞,可把分解的原料组合成什么样子,却要看操作员的实际水平。
就拿钢材来说,各种型号各种成分各种微观结构,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成品的各种性能,那种只能把铁和碳组合成普通钢材的选手,和废材没什么区别,只有掌握几种特种钢的微观结构,并且能用适当的原料熟练合成需要的成品,才有算是合格的纳米细胞操作员。
初级的。
乍一看,好像这样就差不多了,可事实上呢?初级操作员,充其量就是个提供原料的,一旦涉及到多种原料的使用配比就立马抓瞎,要么请求中、高级操作员出手,要么就只能多人协作。
纳米细胞的制造精度高得吓人,一个人控制可以保证质量,但两个人在同一个作业面上一齐动手,纳米细胞之间难免出现干扰,结果就是成品质量不高,就算达到设计标准,其使用强度和寿命,也远远不如单人制造的同类产品。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例子,说得更直白一点,拿着同样的图纸制造战舰,熟练的高级操作员,可以按图纸上的设计,让不同型号的钢材平稳过渡,甚至不同种类的材料,也可以完美融合,一个人就能完成极其复杂的工件,而且保质保量。
但初级操作员呢?遇上熟悉的部分,可以顺利制造,遇上不熟悉的部分,就只能停手不干,等其他人过来接手,不止浪费时间,更会导致成品质量下降。
根据孤峰基地的调查,一个熟练的高级纳米细胞操作员的工作效率,相当于74个初级操作员,32个中级操作员。
像东方白这种强行记下大量微观结构的变态,全军也就那么几个,要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北都早就把东方白派过去造战舰了。
虽说多人合作才是目前的主流,可这是北都为争取时间而做作出的妥协,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