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的渠道。
那些有志于加入联盟的米国人根本找不到离境的门路,而且但凡有意离境,都会遭到米国正府的重点监控,成行者寥寥无几,抵达北都的更是凤毛麟角。
双方没少为这事儿吵嘴扯皮。
北都手里不缺人才,搞出这么多事来,为的不是米国的人才,纯粹就是为了给米国佬添堵。
一片纷扰之中,鲲鹏号抵达月球,绕至背面之后,还没降落,就看到舰坑东侧多出个面积不大,却很吸引眼球的露天船坞。
这玩意本身就是个大坑,没多少技术含量,费点时间就能挖出来。
麻烦的地方在于配套设备,为了尽快投入使用,北都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四百多台纳米细胞控制器,以及六百多人的操控团队,占现有控制器的九分之一,人员的六分之一。
没办法,控制器可以规模制造、纳米细胞可以大规模增殖,但控制人员必须寄生控制核心。
虽然干这个活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甚至不需要任何基础,但没有足够的控制核心,不管谁来了都是干瞪眼没办法。
因此,纳米细胞的控制人员始终是北都极度稀缺的高端人才,能把这么多人送上月球,已经是北都反复挤压资源的极限。
从船坞继续向东,不过两公里出头的地方,还有个比船坞还大的原料坑,那里就是埋亚特战舰的地方。
原料坑直径也就七八百米,但船坞的宽度只有一百多米,而这个坑基本是个圆形,看起来比船坞大得多。
原料坑一侧,二十几台风车式挖掘机正在工作。
这是月研组专门为月球工程设计的重型挖掘机,它的主体是个粗壮高大的立柱,顶端装有八个对称结构的机械臂,机械臂的末端则是卡车大小的重型挖斗。
工作状态的风车式挖掘机,就像游乐场里的大转盘,八条机械臂围绕立柱,像风车一样转个不停,八个挖斗你升起来我降下,轮番铲在作业面上,抬高之后转到立柱的另一边,挖斗一翻倾倒于坑外。
巨大的挖斗上下翻飞循环往复,大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步步深入。
原料坑另一侧,埋藏二百多万年的亚特战舰早已重见天日,数十个纳米操作员每人负责一片区域,正用纳米细胞分割舰表装甲,每割下一块,等在附近的吊装设备就会立刻凑上去,把拆下来的金属块取走。
几台重型卡车排成一行,装满一辆开走一辆,它们在原料坑和船坞之间奔驰往来,将亚特战舰上拆下来的原料送进船坞。
船坞底部,拿到金属块的纳米操作员,马上分解原料,接着严格按设计图纸重新组合,在大批纳米细胞的辛勤努力之下,船坞底部很快就铺上一层金属地板,然后是隆起的支撑结构,最后是各种必需的辅助设备。
由于北都不惜工本的投入,纳米平台的操作人员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人休息设备不休息,仅仅几天时间,偌大的船坞正式完工。
验收合格之后,徐飞亲自主持第一艘太空战舰的开工仪式,一位操作员当着所有人的面,拼出新舰的第一块装甲。
新舰将以这块装甲为基础,不断向四周扩展延伸,最终成为完整的战舰。
本质上,新舰的制造过程,可以视为一场规模空前的3D打印。
为造太空战舰,北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进度十分喜人,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但只过了一天,基地就接到北都的命令,抽调特遣三队加入造舰工程。
东方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么,这是操作员不够,特遣队员来凑啊!
想想也没什么不对,操作员身上寄生的控制核心,都是去掉大部分功能的基础版,既没有生物雷达,也不能控制生物装甲。
纯以功能论,特遣队员寄生的减配版比基础版强太多了,这样一支生力军的加入,不止降低了纳米操作员的工作强度,还大幅度提升了制造进度,按月研组的计算,预计工期最少也能缩短三分之一左右!
第556章 腹黑老头
(PS:还差一点,请稍候刷新)
新舰每一天都有新变化,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一种源自心底的期待。
然而几天之后,东方白无意中了解到,船坞造好之后,在如何制造太空战舰这个问题上,居然还有一些波折。
孤峰号提交的计划,是直接造一艘长度七百多米的小型太空战舰,也就是目前在船坞里这一艘,虽然它的体积比孤峰号小了太多太多,但怎么说也是艘真正的太空战舰。
但某些人谨慎惯了,总觉得这艘战舰体积太大,造起来不止耗时耗力,还浪费材料,万一建成后发现问题,修改也特别麻烦。
所以,北都和孤峰号进行了一次不在计划之内的视频会议,会上,一位持反对意见的大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建议取消001号太空战舰的建造计划,七百多米的战舰啊同志们,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出了问题,我们是要负责的!”
“我认为,改建一百米左右的小型技术验证舰比较合适,体积小,建造速度快,成舰之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积累必要的经验再造体积更大的战舰,用小步快跑的办法,逐步提高太空战舰的体量,只需要三到五代,就可以制造七百多米的巨舰!”
耐心地听完这位大佬的建议,徐飞直接就呵呵了,这特么是什么狗屁论调,若不是身份摆在这儿,他非当场骂娘不可!
虽然心里MMP,但徐飞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抿了抿嘴说:“十万吨的航空母舰,舰长也就三百多米,七百多米的战舰,排水量大概是七到八十万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计划确实有点急了。”
从技术的层面来讲,排水量用在太空战舰上并不合适,但它可以明确地表明战舰的质量,与其他表达方式相比更加直观。徐飞认为,在没有更好、更合适的计量单位之间,继续延用排水量没什么不好。
所以,没人纠结这种无所谓的小细节。
听了徐飞的话,屏幕另一侧的几位大佬露出满意的神色。
可徐飞忽然敲了敲桌子,话风突然一变:“但是,我们造的是太空战舰,不是给海军造水百舰艇,你们知不知道,太空战舰动辄长达几公里,七百米本来就是技术验证舰的最低尺度,是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条件,能做到的最底限!”
“一百米好干什么?三百多米的航母,对海军来说是巨无霸,可是对太空来说,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