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5 章(1 / 1)

白垩纪禁区 金属裂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马上联系秘书处:“东方白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

徐飞更蛋疼了:“通知计划办,鲲鹏号必须尽快出航,让他们看着办!”

“是!”

接到命令,相关人员立刻修改鲲鹏号的维修方案。

按原计划,孤峰基地将为鲲鹏号配备四艘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小型飞船,如今将将造好两艘,剩下的两艘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只能把飞船的数量减半。

考虑到鲲鹏号的维修还没完成,不能长时间滞留,工程人员干脆拆掉了一直没什么作用的月宫基地,拆下来的舱段全都装到鲲鹏号上,准备以月宫舱段为基础,造一个临时空间站。

为此,徐飞还从航天中心搞来了一套设计图纸,又为鲲鹏号配备了相应的维生设备。

东方白返回孤峰基地的时候,发现工程人员正在撤离鲲鹏号,诧异地问了几句,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匆匆找到徐飞,什么话都没说,就被老徐拉着好一通安排任务,没多一会儿,就带着战士们登上鲲鹏号,再次启航出发。

从返回月球到再次出发,一共也没用上两个小时。

考虑到新队员不熟悉情况,东方白带上战舰的都是老队员,依旧是由老搭档牛犇带队。

两天后,地球外空,轨道高度440公里。

鲲鹏号逐步转为平飞,进入环地球轨道,下方不远,就是低空二号残骸群。

再下方,轨道高度二百公里左右的位置,就是正在坠向地球的一号残骸。

东方白并没有急着对付一号残骸,而是等战舰的速度逐渐稳定:“一组,报告情况!”

“一组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明白,一组等我的命令,二组,报告情况!”

“二组装备完毕!”

“很好!”东方白放大低空二号残骸云的图像,随意点了一块比较大的残骸,“一组接收数据!”

“数据接收完毕!”牛犇说。

“一组出发!”东方白说。

鲲鹏号左舷,一艘长只度只有三十多米的梭形飞船固定在战舰表面。

牛犇拍下脱离按钮,底部的锁止结构全部打开,飞船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推了一把,立刻飘离战舰,拉开一段距离之后,飞船点火,缓缓进残骸之中。

片刻之后,二组如法炮制,同样脱离战舰。

东方白适时提醒:“都小心点,宁可慢一点也别出意外。”

“一组收到!”

“二组收到!”

进入残骸云,两艘飞船越发谨慎,不仅放慢了速度,连飞行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

即便如此,飞船里仍然可以听到密集的撞击声,有时候像榔头敲打,有时像木锤撞击,但更多的时候,像一把又一把的沙子,不断扬在飞船外壳上那是大量碎片,正在撞击飞船的外壳!

整整花了十几分钟,一组总算接近目标,发射缆索卡住目标,将一号船固定在残骸表面,随即打开船底的激光切割机,高能激光落于残骸之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切入。

几分钟后,二号船成功靠近目标。

534 轨道清洁

鲲鹏号等在残骸云外,观察一会儿,确定两艘飞船都没有问题,才给了倪晓菲一个信号。

战舰缓缓上升,与残骸云拉开一点距离,然后用触须解上固定在舰脊上的月宫号,将分开的三个舱段仔细连接在一起。

随后,东方白控制纳米细胞爬上月宫号,按航天中心提供的图纸,将多余的部分全部分解,送到需要的位置重新组合,没多一会儿,好好的月宫基地就变了一副模样。

没办法,月宫基地是为月球设计的,内部的结构、设施,都是按低重力标准设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低重力条件下,航天员可以直接使用马桶解决个人问题,和在地面的时候没太大区别。

但在没有重力的条件下就不一样了,没有重力的帮助,航天员只能使用负压设备解决个人问题,敢用普通马桶?分分钟飘给你看。

月宫基地的内部设施没几样不需要改造,就连外壳,都要进行必要的修整,多做几个出入口,再加几个飞船连接点。

半个多小时后,一号船率先返回,屁股后头还拖着一块直径不下十米的金属块。

那是从残骸上切下来的战利品。

东方白直接用纳米细胞分解残骸,为改造月宫基地提供原料。

因为不了解外星合金的成分,他没敢用这玩意制造太空站内部的设施,而是用来制造推进器,以及其他外部设施。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施工,月宫基地正式改造为月宫空间站,鲲鹏号将早就准备好的物资给养搬进去,空间站正式完工,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一组和二组,将成为月宫空间站的首批入住人员。

但鲲鹏号并没有马上离开,两组人马也没进入空间站,甚至连各自的目标都放弃了,离开残骸云重新与战舰对接。

鲲鹏号加速,绕过二号残骸云,慢慢靠近一号目标。

此时此刻,鲲鹏号的角色就是救火队员,哪里有危险,就必须出现在哪里!

东方白简单观察了一下,确定目标应该是一艘敌舰的尾部,他没让两艘飞船靠上去,而是释放储备的纳米细胞,让它们附着在残骸之上,随后下达分解残骸的指令。

纳米细胞效率惊人,它们迅速深入残骸,将厚重的装甲,分解成一个个边长五公分左右的金属块。

脱离主体的金属块,在纳米细胞的干预下纷纷飘向地球,它们将在坠入大气层后完全烧毁,不会给地球带来一分一毫的危险。

要不是残骸的成分太单调,东方白都想在这里多造一些纳米细胞!

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敌人的战舰也是用各种资源堆积而成,如果能完全分解敌舰,别说小小的纳米细胞,就是飞机战舰都能造出来。

可一来东方白没那么多时间,二来敌舰的残骸太过分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么干太麻烦。

纳米细胞有个很奇葩的特点,以某种合金为原料,不管制造什么,都可以完整复制合金的微观结构,保证成品完全保留原料的各种性能。

可要是给纳米细胞下达分解原料的指令,那么不管多么复杂的合金,都会被它们分解成最基础的单质。

外星合金是一种人类不了解的金属,肯定不能直接拿过来就用,只有先将它们分解,再重新组成需要的合金。

北都又不缺那点原料,有那个工夫,东方白干点什么不好?

四个多小时后,偌大的残骸变成了一条由无数正方体组成的、缓缓飘向地球的金属河流。

将情况通报地面,鲲鹏号接到新的命令,提升高度返回440公里,暂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