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9 章(1 / 1)

白垩纪禁区 金属裂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人类军队,战士们还是更习惯枪炮和导弹。

说实话,就算身穿生物装甲,有能力恐人面对面肉搏的依旧是极少数。

为此,军方绞尽脑汁增加特遣三队的单兵作战能力,最终还是将目光瞄准了动力装甲,向承担设计任务的团队下达了一系列硬性指标。

不止要求多,时限还短,这可愁坏了设计人员。

大家凑在一起大开脑洞,各种匪夷所思的想法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否定,只有很少一部分有可能实现的想法详细记录在案。

军方的要求太过苛刻,根本没时间重新设计,而且旧版动力装甲非常成熟,重新设计很难超越,因此设计人员直接在生化版动力装甲上开动脑筋。

为什么不是科技版?当然是因为科技版技术太不成熟,可靠性远远不如生化版。

设计人员优化装甲的外部结构,大量增加咬合结构,把单纯的实心装甲板,变成了结构复杂的铰合结构,从而令动力装甲拥有更好的适应性。

嗯,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装甲拥有一定的伸缩性,平时处于收缩状态,适合人类的体型穿着,一旦遭遇意外,装甲里的战士召唤生物装甲,体型骤然膨胀,铰合结构自动展开,装甲瞬间放大一圈,适当增加内部空间,将生物装甲一并容纳于动力装甲之内,将两种装甲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大幅度增加特点队员的作战能力。

因为这种装甲是专门为特遣三队设计,因此在内部件上称之为三号装甲。

战士们从来不缺幽默细胞,根据这种装甲的特性,给它起了个非常形象的绰号:河豚!

说实话,河豚装甲的铰合结构不止复杂,还降低了装甲的强度,削弱了防御力,不是一般的鸡肋。

任何一个有脑子的特遣队员,都不会选择河豚装甲。

可对特遣三队来说就不一样了,生物装甲本身就是极好的防护,河豚装甲的首要作用不是增加防护力,而是方便战士们携带各种武器装备!

军方对新式装甲的定位,不是航天服加动力装甲,而是特遣三队的专供版单兵战术系统,相当于在生物装甲之外加挂一层全覆式多功能防弹衣,完美解决特遣三队的作战需要。

众所周知,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了解这一点的设计师们各种放飞自我,在装甲上设计了大量挂载结构,可以加挂各种重要武器模块,却不会超过装甲的负重极限。

什么导弹巢、火箭巢、布雷器都是小意思,有个丧心病狂的设计师,甚至把近防炮的思路用在了动力装甲上,设计了一款装甲版近防系统。

据说这玩意能以每秒两万四千发的超高射速,摧毁距离在八百米之内、速度不超过一点六马赫的任何飞行目标。

放到月球上,有效摧毁距离立刻增加到五千四百米。

还有几个研究员凑一起合计合计,设计了一款小型飞行包,通过装甲内置的微型陀螺仪稳定姿态,可以让河豚装甲在月球上自由飞翔。

当然了,只限于低空。

第一次看到河豚装甲的概念图,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特么是单兵装甲?

一个作战分队分工合作,分别携带各种不同的作战模块,每一个人的作战能力都不能说特别强,可是所有人综合起来就不一样了,那是远近皆宜攻防一体,简直就是移动版微型军火库!

单从武器装甲上讲,跟一艘小型战舰多大区别。

军方把这种搭配方式称之为极限模式,但极限模式只适用于月球或其他重力偏低的地外天体,若是在地球上呵呵,只怕还没开战,装甲就先被沉重的武器模块压垮了。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没必要把动力装甲搞的那么极端。

但特遣三队目前的假想敌是残余的恐人,他们那种近身肉搏的作战方式,特别适合在狭窄的空间里战斗。

扬长避短是战胜敌人的不二法宝,不把战士们武装到牙齿,拿什么震慑恐人?

直接穿生物装甲上月球?恐人再落魄,也会打心眼儿里看低人类一头。

看高看低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那样的特遣三队缺乏威慑恐人的能力,这才是北都最在意的东西。

396 最终归宿

一个普通平凡,又注定不再平凡的日子,特遣三队奉命集结,即将正式进驻时间基地。

物资早就在零号基地的天台上堆积如山,即将出发的人员按隶属关系分成几群,每一个人的神色都不相同,有的神色紧张,有的面无表情,也有的充满期待。

东方白在人群中看到了铁牙,他立刻走过去,给了铁牙一个热情的拥抱:“我真不敢相信你的选择!”

铁牙笑呵呵地放开东方白:“这有什么相信不相信的,我这又不是去送死,只是换个方式活着,而且能多活很多年。”

听他这么一说,东方白反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多活几年是坏事吗?

当然不是。

可身体困在培养槽里,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纪,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对于生命短暂的铁牙来说,时间基地确实是个不错的归宿。

东方白心里万分感叹,如果时间基地的医疗区没打坏,或许还能为铁牙重一具新的身体,为什么偏偏就打坏了医疗区呢?

按说医疗区应该很容易修复……嗯,回头找个时间问问夜星!

东方白一边和铁牙闲聊,一边观察其他人的情况。

他本以为,除了特遣三队之外,就只有少量科研人员进入基地,却没料到北都派出的人手比想象中多得多。

其中有十几个正牌科研人员,虽然东方白一个都不认识,但和曲老接触的多了,他们身上那股子研究的味道一眼就能看出来。

还有三十多个穿着打扮像科研人员,可身上那股味道,一看就是军人的家伙。

他们是军方从各个航校抽调的飞行学员。

能考上飞行员的,个个都是学霸,本身基础就好,再加上优秀的身体素质,是最适合进驻月球的人群之一。

军方把他们派进时间基地,不止是科研人员的有效补充,必要时,还是特遣三队的强悍助力。

此外,他们还要在月球上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研究低重力条件下的各种战术。

别搞错了,地面战术那是特遣三队的事,他们搞的是飞行。

听说北都正在研究适合月球使用的作战飞机,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装备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