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1 章(1 / 1)

白垩纪禁区 金属裂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了?”

“你才怨妇,你全家都怨妇!”安仁善气不打一处来,“有你这么安慰人的么?”

林辉哼哼两声:“我安慰你什么呀,你压根儿就是吃饱了撑的,用得着安慰么?哎,你是不是憋着了?用不用我帮你找俩小娘们泄泄火?”

“滚滚滚,三句话就没个正经,你丫简直就是政工军官的耻辱!”

说说闹闹,安仁善心里的失落感还真没那么强了,可零号基地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呢?

他还不知道,北都也在考虑零号基地的问题。

大佬们从铁牙那里知道,时间基地不会再出现了,从此以后,人类必须靠自己。如此一来,零号基地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继续把特遣一队放在这里,简直就是无法忍受的浪费!

可到底撤不撤销零号基地,同样令大佬们非常为难。

虽然铁牙说时间基地不会再出现,可部分大佬还抱有一线希望,期待时间基地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出现。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零号基地对敌人的吸引作用。

或者换个更直接的说法,零号基地相当于人类竖起一个吸引傀儡恐人的靶子!

讲道理,从一开始,傀儡恐人的目标就是时间基地,零号基地只是挡在了敌人前进的路上,才变成了傀儡恐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今时间基地已经不在了,傀儡恐人应该非常整齐非常一致地转过头去,再也不多看零号基地一眼。

可事实是敌人依旧把零号基地当成进攻的第一目标!

如果能确定敌人再也不关注零号基地,那撤就撤了,可万一再次畸变的时候,敌人依旧把零号基地当目标呢?

一个虚假的、却又极度吸引敌军注意力的目标,对北都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完全可以起到左右战略局面的作用,试问,大佬们又怎么值得放弃?

当然也不是所有大佬都这么想,理智点说,敌人这一回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倾尽全力进攻零号基地,等到下一次畸变的时候,人类还有这么好运气吗?

目前的主流意见,是必须做出时间基地还在零号地区的假象,用所有能想到的办法迷惑敌人,说不定能起到一点效果,所以零号基地不止不会撤,还会继续加强。

这也是特遣一队扩编的直接原因,不过这个决定只有大佬们清楚,就连同在指挥中心的参谋团队都不清楚,远在南疆的安仁善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想骗过敌人,就得先骗过自己!

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北都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加强基地的防御,提高并加强自动化防御系统;另一方面精减守军数量,打算把警卫部队全部撤出基地,只把特遣队留下。

特遣队的安全也是北都关注的重点,计划为零号基地配备包括重型直升机在内的交通载具,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快速撤出基地。

另外,空出来的实验室也会进行堡垒化改造,变成坚固的地下掩体。

所有的计划,安仁善都毫不知情,更不知道撤走实验室只是个开始,后面的工程还多着呢……没人知道第六次畸变什么时候发生,工程部队必须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基地的改造工程。

343 超级工厂

将所有设备搬上卡车之后,车队立即北上,途中人停车不停,以每小时八十公里的平均速度连续行驶两天一夜,将所有设备送到东滨基地。

不是东滨舰队那个海军基地,而是另一处基地,这里原本就是军方最重要地造舰基地,如今军方将部分厂房划归刚刚成立的战略工程部,计划用零号基地的设备打造一座超级工厂,专门生产高精尖装备。

超级工厂需要的人手已经提前到位,车队开进基地之后,相关人员马上接收准备。

这要是传统的机械设备,光是厂房就得建设一段时间,设备的安装调试也得两三个月。但实验室百分之八十的设备来自于恐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纳米平台,而这玩意完全不必安装调试,只要来一个有控制核心的工作人员,大比纳米细胞就会乖乖地转移到厂房里。

若是使用核心舱,速度立刻暴增几倍。

北都早就向超级工厂下达了生产计划,各种原料也早就搬进车间,纳米平台就位之后,压根儿等不及其他设备,相关人员每人控制一批纳米细胞,一头扑到原料堆上大肆分解原料,一头扑在等比例模型上测算数据,另一头按标准重新组合金属,各种零件迅速成型。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耐压舱。

从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整个车间都像进入另一个时空,到处都是不同颜色的线条,其中既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

所有人都按既定的线条控制纳米细胞,既互相独立,又配合无间。

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一群纳米细胞像水流一样涌上原料堆,各种不同的金属像阳光下的冰雪一般迅速消融。

另外一边,空无一物的地面上迅速长出几片薄薄的金属,相互之间的距离就像用尺子量出来的一样分毫不差。

它们以肉眼的速度向两侧延伸的同时,厚度也不断增加,很快就出现了明显的弧度。

然后,金属片继续向外拓展,两侧逐渐向上,最后形成一个直径二十四米、内分十层、外形绝对标准的圆形耐压舱!

纳米平台不仅制造外壳,舱内的支撑结构,还有各种内部结构全部一次成型,单独一个人的速度确实不快,但几个人一起配合,效率立马就上来了。

旁观的人不多,但每一个人都为眼前的景象赞叹不已。

耐压舱成型,检测人员马上入舱,从里到外测量一遍。

不仅耐压舱主体符合设计标准,就连边边角角,都与设计图分毫不差,质量高得令人发指。

这还不是最终成品,保险起见,又在耐压壳外面添了两层,层与层之间还添加了消声保温层。

三层特种合金外壳结合在一起,才是最终的成品。

检测合格之后,吊机将深海基地的首个舱段吊起,安置在开进厂房的平板列车上,送到另外一个车间安装设备。

按军方的要求,每一个舱段,都必须有独立的制氧设备,独立的逃生设备,还有电力、温控、各种管线的铺设,生活床铺等生活设施都要安装到位,连每张床必须配一双拖鞋都考虑到了。

总之就是能用上的东西都要在厂里完成,必须保证舱段达到接通电源就能立刻投入使用——一旦舱段沉入水下,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