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鲨鱼依旧挣扎不休,却再也不能满罐子乱蹿。
鲨鱼依旧挣扎不休,但总算能看清楚了,洛茜马上写下一句话:体表无异常。
仅仅两分钟后,鲨鱼腹侧就冒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肉包,仅仅十多秒,一只仅有巴掌大小的幼体咬破鲨鱼的肚皮,在一股鲜血的陪伴下游入水中。
和五、六号比起来,三号实在是太小了,体型根本不成比例,但它异常的凶悍,脱离困境之后,马上向鲨鱼发起进攻,没几下就在鲨鱼肚子上啃出个碗大的窟窿,刚刚还活蹦乱跳的鲨鱼很快就彻底没了动静。
曲老诧异地看向其他几个罐子:“我还以为这几个小的先出来,怎么三号是第一个?”
“吃的多吧!”洛茜说,“实验之前,它的食量很正常,实验开始之后,它的食量提高百分之四十。”
曲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样,再搞一条鲨鱼放三号箱!”
“好!”
接下来的两天,一号、二号和四号相继咬穿宿主,洛茜按曲老的吩咐,有的放鱼再次吞下幼体,有的直接投喂继续成长。
三号幼体再次咬穿宿主的时候,实验人员对所有幼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
检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像身长之类的项目倒没什么,了不起目测一下就完了,可体重之类的项目就麻烦了。
毕竟,幼体的凶悍有目共睹,不可能像普通水生动物那样捞出来称重,只能在不接触幼体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麻翻了事,但曲老担心幼体因麻醉而留下副作用,所以坚决不允许这么干。
大家想了很多办法,绳网下去,咬穿;铁网下去,继续咬穿;水全放光,幼体立马张开大嘴,拼命咬玻璃罐子……幸亏幼体的嘴不大,不管它怎么咬,都不可能咬到玻璃,这才避免了一场吞玻璃自尽的惨剧。
当然了,玻璃进幼体的肚子,到底是什么结果还真不好说。
最后还是用超硬合金编了个笼子,才把这几只幼体挪出玻璃罐。
检测的过程中还差点出事故——两个实验员一前一后,两只幼体凑到一起,长得最大的六号,二话不说就咬了一号一口。
结果一号屁事没有,反过来一口把六号的下巴咬掉半个,疼得六号幼体好一通扑腾,直到六号安静下来,检测才得以继续。
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最小的三号居然是六只幼体中最重的那个,比体型最大的六号还要重两克。
但是,这是两克三克的事么?关键是体型差那么多,重量怎么会相差无几!
于是三号立马变成重点实验对象,检测发现,它的表皮更结实,肌肉更有力,居然分毫不弱于六号。
或者说,它们俩一个以体型取胜,一个以质量称雄。
这个现象引起了曲老的高度关注,因为第二批活卵即将孵化,曲老考虑再三,下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把三号和六号放在一个罐子里!
六号半点情面都不讲,立刻发起进攻。
三号半点都不怯场,悍然发起反击,只用了一小会儿,就咬得六号遍体鳞伤,再也没有此前的凶悍,要不是工作人员及时用玻璃板隔开两只幼体,搞不好三号就把六号吃了。
三号为什么这么强悍?
众人的观点惊人的一致:环境!
六号吃穿不缺,就像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三号几乎一直呆在宿主的肚子里,始终在死亡线上挣扎求存……嗯,当然了,这一点实在有待商榷,只有曲老稍微了解那么一点,其他人完全就是不知情。
实话实说,在大家的眼睛里,六号的体质已经非常不错,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三号金玉在前,六号除了体型,就再也找不到旁的优势。
实验人员马上在曲老的安排下检测其他幼体的情况,结果不出所料,体型越小的幼体,身体强度就越高。
曲老又安排了几场对抗,结果看似强悍的六号被五号咬了个半死,脖子都缺了半边,可就是死不了,生物战舰的强悍可见一斑。
曲老下了最严格的命令,接触过幼体的一切都必须严格清点消毒,就含有幼体血液的水,都必须彻底烧干,哪怕一个细胞都不能流出实验室!
按说六号已经没什么价值了,但洛茜觉得它仍然活着,现在放弃未免太早,建议观察一下生物战舰的恢复能力,于是六号得已继续存活。
曲老则是马上召集骨干,连夜修改实验计划,抢在第二批幼体孵化之前,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当第二批幼体正式孵化,它们立刻被实验人员放入各种相对恶劣的环境,每一个装幼体的罐子上,都标明了罐子里的环境。
比如高压低压、微酸微毒、高温低温、高磁或通电,每一种环境还分两种情况,一是以优质食物喂养,另一种干脆就是喂厨余垃圾。
实验人员私下里议论,就算是猪,也没有这么喂的,咱们是不是太不拿生物战舰当回事了?
321 孵化指南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培养,曲老总算拿到了幼体的第一份正式比对结果。
实验发现,环境越是恶劣,幼体的发育速度就越慢,而且幼体的体魄和成长速度密切相当,长的越慢,体质就越好。
如果是多种恶劣环境叠加,或者说轮流出现,结果就是慢上加慢,但体魄也会更强。
若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充足的食物和均衡的营养,幼体的成长速度会稍快一些,反之若是只能吃到残羹剩饭,那就只能是慢上加慢。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就是换到新环境后,幼体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停滞期,在此期间,幼体的生长会停滞,直到适应新环境后再恢复正常。
另外,幼体越小,换到新环境后的适应速度就越快。
不是说长大一些就不能适应比较恶劣的环境,而是体型越大,适应环境时的消耗就越多。
最后,曲老率领的实验人员以损失十七只幼体为代价,搞清了幼体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范围。
到了这个阶段,实验组基本掌握幼体的情况,为下一步正式培养生物战舰打下良好基础。
当天夜里,曲老在第一份“生物战舰孵化指南”中亲笔写下几行文字:最佳孵化温度:28至34摄氏度;水质必须干净,不能有任何污染;食物必须新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
总之就是一句话,从头到尾全都是反着来,保证长的又好又快。
写完了注意事项,曲老还给北都写了一份建议,大意就是必须建立完整的监管体系,所有售出的幼体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