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啊。
既然不能量产,便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陆一鸣听了后方的讨论,也差不多做出了决定,他摇了摇头,说道:“这件鳞甲的效果这样吧,可以交换一瓶莉莉牌喷雾剂,还有一些抗生素。想要交换最好的强效再生药水,却是不太够。”
“如果愿意的话,我们现场就可以交易,你们也可以验货。如果不愿意,那么这一份议案就暂且搁置,我们都是公平买卖,不会强买强卖的。”
看到对方只愿意交换一瓶效力比较差的药水,晋明的人也有点犯难了,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给出了蛟龙鳞甲,对方会满意
结果好像不太喜欢的样子。
要知道,放在古代明之间的交易,一件蛟龙鳞甲,可是能够交换一万石的口粮啊20万斤,一人平均每天吃一斤口粮。
结果居然还不够!
而且,对方的眼神当中,确实没有太过迫切的渴望,这就是很令人为难的一点了。
赵毅深吸一口气,不敢表现地太过急迫。
“不能太急,不能太急。”
他又将手指划到了平板电脑的下一页图片。
陆一鸣也不气馁,明明知道对方很想要治疗药水,却不想付出太高的代价。反正不管怎么样,兜兜圈圈,问题都会回到原地。他们云海号,肯定不会廉价贱卖的。
他只是解释道:“这个啊一种简单的对讲机,平原地区对讲的范围是10公里。如果有房子、树木等障碍物,范围会缩减。在强磁场环境,会失去工作能力。”
“小郭,拿两个对讲机上来。”
晋国人亲自试用了起了对讲机,在相隔很远地方讲话,消息准确传达。
赵毅咽了口唾沫,无线电技术,对于尚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人类而言,简直就是神乎其技,如同魔法!
他侧着耳朵,听着后方的讨论。
“陛大人类似的仪器,我们在喇嘛明那里遇到过,但是他们并没有贩卖。”
喇嘛明,也就是晋明上一个遇到的明,他们对这些对讲机眼馋了很久。
结果现在,云海明居然拿出来贩卖了。
老皇帝低着脑袋,依旧没有发话。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东西到底蕴含着多大的军事价值。对讲机可比狼烟、飞鸽传书实用多了。
“你们有多少货?价格几何?”赵毅问道。
“你们要多少,我们有多少,量大优惠!100,1000都行!”陆一鸣充满豪气的说道,“价格嘛看你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货物了。”
晋国人听到这些话后,已经有点坐不住了:“一件蛟龙鳞甲,换多少对讲机?”
“抽个整数,一件蛟龙鳞甲,换4台对讲机吧,怎么样?”
站在陆一鸣身后的郭伟强身体不由得晃了晃,这价格开的也太黑心了。这种简单的电子产品只有对讲功能,技术要求不高,生产起来很快,成本不到两百
“您看啊,这个屏幕上还有一个电子表,上边显示着目前的时间。我们免费奉送的计时器。”陆一鸣卖力地炫耀着自己的货物。
“在我们这边一天有24个小时,一年365天,阿拉伯数字,学起来很简单的,几分钟就能够看懂。还是太阳能充电,简单方便。”
赵毅硬着头皮,又将这个对讲机递交给了后边的工匠,让他们琢磨。
“太贵了,太贵了!”
他嘴里念叨着,手指却在平板电脑上划了一下,下一个展示的货物是电灯泡,他认出来了。
又划了一下,似乎是灯泡和什么东西的结合体。
“电灯泡你们自然是知道的,这个手摇式手电筒,通过滚轮发电,只要不停地手指按,就能不断地发出光亮。怎么样,是不是很实用?”陆一鸣笑道。
“多少钱?”赵毅其实不太敢问。
“一件鳞甲,换10个手电筒吧,怎么样?”
赵毅咽了口唾沫,脸上的冷汗流了下来,这东西很好,但有点贵。
不,太贵了。
发电机需要使用燃油才能够发电。而手摇式电筒,只要人力就成,还能够移动使用。
这些全都是好东西啊。
手指又在屏幕上划了一下。
“这是煤炭、钢铁以及钢铁。最为基础的基础原材料,如果你们想要购买的话,也可以买一点,我们这边大量提供。煤炭燃烧起来,散发的热量很大,制造成煤饼也是不错的。钢铁,就不用我解释了。”
反正,未来又要到达新大陆了,这些最为基础的资源,应该是不缺的。
买一点出去问题也不大。
赵毅心脏跳动的速度加快,他们正需要大量的钢铁和煤炭,结果这个科技明刚好在贩卖。
但他的手指不敢再划了,要是再看到好东西,怎么办?
“多少钱?”
“额一件鳞甲,100千克吧,怎么样?”
太贵了!太贵!
买不起,穷啊!
云海号这边就好像他们心中的蛔虫一样,提供的每一样货物,都切合到了他们的心坎里,让晋国人欲罢不能,心中发狂。
都是急需的好东西,购买越多越好。
可是买不起啊!太他妈贵了,简直就是敲诈啊!
在这一刻,不仅仅是赵毅,还有后边的老皇帝,再加上几位大臣,都深深地认识到了己方的贫穷,穷到姥姥家了。
他们拥有的,只有粮食,还有弓箭、木头什么的,想想就知道,对方不可能需要的。
有了枪械还要什么弓箭?
老皇帝看到赵毅停下来了,不由得用手戳了戳他的后背,再不济也得看完所有的货物啊,停下干什么。
价格贵,但是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赵毅只能硬着头皮,手指一划。
“这个是专业的食物加工机器,能够将红薯、玉米碾压成粉末,保存的时间能够大幅度增加普通的玉米、红薯很难长期保存,一年是极限了。但碾压成粉末后,两三年不成问题。”
“当然,它得用电才行,处理的速度可比牲畜快得多啊。一天的处理速度,30吨吧,碾压的粉末得晒一晒,如果用电烘干的话,成本可能会比较高。不过现在的太阳还可以,直接晒也能晒干。”
陆一鸣非常贴心地说道。
第五百零一章 我们全都要
陆一鸣指着屏幕上的机器,非常淡定地说道:“30吨就是3万公斤一天3万公斤,您没听错,机器的力量就是这样的。买两台就是6万公斤,3台就是9万公斤,每天的产能还是很高的。”
老皇帝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这种民用工具,对他们的诱惑很大!
晋明是一个擅长粮食种植的明,然而他们没有冰箱,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储备。
粮食大批量丰收后,最麻烦的就是保存问题了。
将玉米、红薯加工成粉末,用太阳晒干,自然是最好的方式,保存方便,保存时间有很长。
加工出的粉末,还可以制作粉丝、面条,可比单纯的玉米红薯好吃多了!
但是生产力有限啊,一头驴子一天能磨多少斤红薯?几百斤顶天了!总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