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王昊收回目光,突然他发现自己身前的案牍上竟然多了一封书信!
“怎么回事?”
王昊大惊,神情凝重。
他确定案牍上原本空无一物,这书信应该是有人偷偷潜入他身边放下来的。
“这是在给我个下马威吗?”
王昊瞳孔收缩,他相信就算巨擘也不可能无声无息潜入自己身边不被发现,有这能力的必然是九宫大能。
随后他将书信打开,看到了里面的内容。
几行小字跃入眼帘,这是一封邀请函。
“这封信定是三公所留。”
王昊沉思,书信上有一股磅礴的浩然正气,除去稷下学宫的大儒之外,他只在三公身上感应到过。
看着手中的书信,王昊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他和儒家的关系现在已经降到冰点,但三公却又在这个时候突然邀请,让他着实有些犹豫。
不过良久之后,他还是决定跟三公见一见。
“执意推动封侯的是人皇,我也无力改变,况且还有夫子这层关系,既然三公已经邀请,我也不能拒绝。”
想通这一点后王昊当即动身,他手持三公书信外出,因为信中已经注明凭借这封书信可以避开人皇的感知,不会被发现。
没过多久他便赶到了资政阁,这里地处偏僻,荒无人烟,倒也没有必要隐匿行踪了。
随后王昊停止催动大虚空术,径直跨入资政阁当中。
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片刻过后,他来到了一间屋子外。
“镇国侯请进。”
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虚空生变,一幅幅画卷打开,全是宏伟的儒道文明。
王昊神色如常,大踏步前行,推开房门后走了进去。
三道人影出现在他面前,不过却是在帷幔后,十分神秘。
“见过三公。”
王昊拱手,儒家治国有功,虽逐渐腐朽,但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实际上他对三公还是有些敬意的。
“镇国侯无需多礼,我们已经退位,不再是三公了。”
太保回应,他曾是兵部领袖,一身修为惊天动地,之前就是他暗中潜入定远侯府放下书信的。
“三公有功于社稷,无论退位与否,都值得于敬重。”
王昊摇了摇头,儒家的功劳不能否定。
“镇国侯是否知道稷下学宫已经封闭之事?我们曾听闻,你是最后一个进入稷下学宫的人。”
太傅开口道,这才是他们邀请王昊的原因。
“稷下学宫避世了?”
王昊一惊,他还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
“我对此事一无所知,不过以稷下学宫的威严,当朝能让他们主动避世的人应该不多吧。”
王昊接着开口,他说的自然是当今人皇,天武大帝!
“天武大帝应该去过稷下学宫,但夫子和祭酒都不曾针对此事泄露过任何讯息,我们无奈下才想私自见见镇国侯。”
太保神情凝重,对儒家而言,稷下学宫封锁绝对是一件大事。
第133章 封侯
“当日我在稷下学宫只跟夫子见过面,不曾看到人皇。”
王昊开口道,就算人皇那时候真在稷下学宫也不可能让他发现的。
三公叹息一声,他们何尝不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总归还是要问问的。
“镇国侯,日后你打算如何对待儒家?”
太傅询问道,尽管太宰掌管朝政,太保为兵部领袖,但三公之首还是从始至终都还是太傅。
因为他的学识最为渊博。
“此话怎讲,儒家虽退出权利中心,但至少保全了自己,日后天下大乱我都自顾不暇,何来对待儒家一说。”
王昊冷笑,看似儒家一败涂地,可明眼人都清楚这只是一种自保手段而已。
“而且你们近乎全身而退后却将我置于不仁不义之地,我倒想知道,你们儒家到底要给我一个怎样的解释。”
百官朝会殿事件过后天武大帝从儒家手中收回权利,而儒家也成功远离漩涡,唯独王昊这个当事人处境极为难堪。
“这件事的确是我们有失偏颇。”
太傅坦然回应,原本他们可以选择以其他办法来应对这个问题,但却用了最直接的手段。
“这样就足够了吗?虽然我不在意天下人的看法,但定远侯府却不容任何人污蔑。”
王昊极其强势,因为他占了理,说话自然很有底气。
三公并没有立即回应,似乎在想办法应对。
最终还是太傅开口了:“明日我们将会公开支持你封侯。”
这一决定明显和儒家在百官朝会殿的举措截然不同,三公为人刚正不阿,如此出尔反尔已是极限。
然而王昊却对此不甚满意。
“若非看在夫子面上,今日我定要让儒家再付出一些代价。”
王昊冷哼,不过他也知道这已经是儒家最大的让步了。
谈拢这件事后他便直接起身赶回侯府。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跟他见面。”
等王昊走后,太保开口了,有些不悦。
“这是夫子的意思。”
太傅笑了笑,此话一出,另外两人当即也就没有任何意见了。
夫子是儒家领袖,他的决断定有深意,不容他人怀疑。
第二天一早,资政阁发布一道决议。
“经三公考量,准许王昊封侯。”
此决议一出,天下震动,原本堵在定远侯府外的众多平民目瞪口呆,有些不明所以。
至于那几位跳出来力挺儒家的闲散王侯更是如遭雷击,惶恐不安。
“怎么会这样?”
几位王侯聚在一起,他们原先想借此机会得到儒家认可,可最终却遭到反噬。
谁都想不到三公竟然突然表明立场,还是站在王昊这一边。
与此同时军方以天乾王为代表联名上奏人皇,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及镇国侯之名。
不久后圣旨下发,由天乾王亲口宣读。
“镇国大将军王昊,平定宗门,战功卓著,经三公、九卿,六部决议,特封镇国侯。”
此圣旨一出,一切盖棺定论,跟百官朝会殿内的人皇口谕不同,这圣旨上盖有人皇玉玺,君无戏言,即便天武大帝有心收回成命也无可奈何。
紧接着还有另一道公文贴出,震撼性不比王昊封侯要低。
“即日起,宗门归顺朝廷,并入镇神司!”
这道公文其实早就可以发出,但却留到现在,很明显是为了王昊造势。
原本因为儒家之事导致许多人都对王昊怀有敌意,但如今他们的敌意顿时小了许多。
再加上三公决议,一时间很多人都在推测,会不会百官朝会殿之事另有隐情。
只可惜儒家已然退出权利中心,国运损耗超过五成更是现实,再也无法逆转。
一封封文书发往大汉各个州府,甚至郡城的官吏将士的手中,很快册封之事已经传得人尽皆知。
定远侯府,王昊极目远眺,不知是不是因为宗门并入镇神司之事,国运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