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1 / 1)

镇神司 爱吃素的小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只不过我觉得现在时机未到。”

太宰说话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如果强行让王昊封侯,势必会引起朝野动荡,到时候人心不稳,国运也将受到冲击,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太宰望向天武大帝,目光坚定,没有丝毫躲闪之色。

他站在大义上反对王昊封侯,天武大帝自诩是千古一帝,那就绝不会跟天下大势作对。

这一刻所有军方代表都在惋惜,他们已经看到了结局,天乾王本是好意,抹去了王昊年纪对封侯的影响,但他却忘了初代冠军侯那是何等风采绝世,天底下又有谁敢跟其比肩,最重要一点在于王昊修复国运之功实属绝密,不能泄露,这就导致其封侯的难度大了许多。

王昊不发一言,甚至连心境都不曾受到影响。

“不过倒也不是毫无希望,最近人皇一改先前的作风,频频问政,若他坚持此事终成定局。”

王昊思索,事实上他现在已经对能否封侯的兴趣不大了,在实力面前,官职只是一个次要的东西,例如三位宗门领袖,他们并无军功,可归顺之后必然会被封为亲王。

“我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

天武大帝开口了,果然,他没有因为太宰的话受到影响。

此话一出殿内沸腾,天武大帝一意孤行,已然不再是先前那个千古一帝了。

“人皇三思,人心不服国运动荡,于朝廷不利啊!”

儒家重臣群情激奋,更有甚者直接跪在地上,不断叩首,以此明志。

自从儒家执政以来,封侯之事一向都由他们决定,无论人皇还是军方大多只能提出一些意见,从未出现过今日这样的情况。

“人皇,规矩不可废,如果今日开了先河,世人只以为陛下任人唯亲,朝堂政令谈何清明!”

三公言辞激烈,自古以来帝王心术讲究平衡,即便再看好某一个人也会选择避嫌,而不是大加赏赐,甚至不惜站在众多大臣的对立面。

然而天武大帝却对此视若无睹,他看向王昊,开口道:“即日起,赐封镇国大将军王昊为镇国侯,昭告天下。”

“臣,接旨!”

王昊躬身,坦然接受。

“疯了疯了,人皇专权,朝堂乌烟瘴气,这就是我想要看的大汉盛世吗?”

几位老儒长啸,哀声连连,随后他们径直撞向柱子,以死明志。

鲜血夹杂着脑浆染红地面,这一幕何等惨烈。

天武大帝很平静,他有能力阻止这一幕发生,但却没有那么去做。

很快就有几个侍卫进入大殿将血迹打扫干净,顺便带走了几个老儒的尸体。

看到这一幕的儒家重臣心中悲凉,三公对视一眼,隐隐已经猜到了一些,随后同时上前一步。

“人皇陛下,我们年岁已高,近些时间在处理政事的时候已经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还望人皇同意我们辞去三公一职。”

他们三人已经有了退意,想离开朝堂漩涡。

“三公有功于朝廷,有功于社稷,岂能轻易退位让贤?”

天武大帝摇了摇头,继续道:“况且朕担心朝廷若无三位坐镇,我担心会群龙无首。”

刚听这话虽是在挽留,可在座的哪一位不是人精,岂能听不出天武大帝话语中的意思。

三公可以走,但必须保证朝堂的正常运转。

“朝廷还有九卿,还有六部,即便我们退了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三公近乎绝望,他们为了朝廷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没想到最终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你们虽辞去了三公之位,但还是不能离开朝堂,日后我将成立资政阁,还需要你们三人把持。”

天武大帝心中早就有了想法,今日借助王昊封侯之事铲除三公,可谓是恰到好处。

他早就料到儒家会极力反对王昊封侯,因此将计就计,大力削弱儒家在朝堂中的影响。

这一刻殿内很多人都有种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觉,天武大帝的举措实在是寒了儒家的心,三公走后,朝中许多重臣肯定也会提交辞呈,告老还乡。

“三公把持资政阁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则没有任何权利,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天下人安心,但是人皇突然大刀阔斧对儒家下手,究竟是为了什么?”

王昊心情沉重,天武大帝的确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可是却将他置于不仁不义之地。

第131章 动荡

如果世人知道三公因为王昊而沦落到如今的境地后将会如何看待后者,恐怕连定远侯府都要承受无尽的谩骂。

即便他成功封侯也要被千夫所指,可以说今日过后,王昊在朝廷的地位将会变得十分尴尬,虽有圣恩眷顾,可实际上会被很多人疏离。

三公之事定下后朝会也就结束了,众人纷纷离去,王昊心情凝重,并未与任何人交谈,直接回到定远侯府。

一天后,人皇圣旨从皇城内发出。

“镇国大将军王昊战功卓著,特封为冠军侯,昭告天下。”

此封圣旨一出,天下震动!

“年方十九的王侯?初代冠军侯封侯的时候都已经满二十了。”

无数人都在议论。

“从今以后王家这是要位极人臣了啊,定远侯即将封王,王昊又成了镇国侯,如此圣恩纵观天朝历史也从未有人可以跟王家媲美。”

一时间世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定远侯府上。

然而就在这时,朝廷又有一道公文发出。

“三公自感年迈,无力处理政事,故辞去三公之职,转入资政阁。”

和王昊封侯相比,这个消息的震撼力很大。

三公掌管朝政已有数十年,劳苦功高,在他们的领导下政治清明,天朝欣欣向荣,俨然开创了一个盛世,在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是假的。

“三公修行武道,功参造化,岂能因年迈而无力处理政事。”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想法,不过朝廷对此视若无睹,没有任何解释。

不久后朝中许多大臣纷纷主动休政,百官朝会殿的会议内容也随即泄露出去了。

“什么?!三公因为反对王昊封侯而被迫退位?”

举世哗然,原本这说法还没多少人相信,可随着时间流逝,再加上儒家重臣的默认,很快王昊就成了众矢之的。

每日都有大量平民前往定远侯府叫骂,从众生艳羡到人人喊打仅过去了区区数天而已。

一开始定远侯府的侍从还会对平民进行驱赶,但后来人数越来越多,侍从也不敢惹了众怒,只能默许这一幕发生。

就连原本想和王昊攀上关系的众多王侯此事也保持了沉默,故作不知。

天乾王等人更是默不作声,他们知道王昊为何能封侯,可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皇室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王昊辩驳。

时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