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5 章(1 / 1)

红旗 浪子刀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这个领域实现全面的突破,仍然需要非常多的时间。

丝宝集团目前主要的突破口是做大旗下的佰草堂连锁店渠道,继续和长江实业洽谈收购屈臣氏,推出屈臣氏渠道。

即便在国内化妆品领域相对各个国际巨头仍然处于一个较为弱势的地位,但是,大家公认丝宝集团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化妆品领域的布局,后续一旦开始发力,依然有可能问鼎国内化妆品领域的头把交椅。

除了公认最成功的旗珍、旗纺、丝宝三大中旗系控股集团公司外,中旗系最成功的另一个集体案例则是美旗电器集团,此时更应该称之为美旗威力电器集团公司。

美旗电器从1990年开始运作,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代工和自有品牌的两条线路,通过代工引入技术、生产设备、管理和基础的利润,通过自有品牌的运作逐步扩大企业的运营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在1993年之前,美旗电器依然不能和海尔、长虹等家电巨头相提并论,它当时主要是给松下、夏普、飞利浦、惠而浦四家公司提供代工贴牌生产,在1993年,美旗电器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开始掌握了自己的压缩机生产线和持续的研发能力。

在此基础上,美旗电器才正式推出美旗冰箱和美旗空调,并且一上手就采取了惊心动魄的大规模价格战,逼迫春兰、海尔、格力等巨头放弃进口压缩机,采用价格更低的美旗压缩机,使得美旗集团占据了80国内中低档冰箱、空调的压缩机市场。

这也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

做为一个后进入市场的企业,美旗集团通过价格战一方面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将美旗冰箱和空调推了出去,同时切入了利润更为丰厚的压缩机领域,这是真正的一箭双雕。

94年,预感国内家电产业要有大的变化后,美旗集团将旗下的凯歌电视机厂高价换让给长虹集团,同时在美旗集团的大本营——旗州金桥工业园重新建立更大的彩电国际代工生产线,从夏普公司引入平板电视和crt电脑显示器的生产线,并另外投入资金引入和研究液晶显示器。

95年,美旗集团兼并当时陷入困境的威力洗衣机厂,同时将原有的厂房转让给中旗置地集团,将新的厂区迁移到和中旗系关系更为密切的广州,在广州海珠区建立美旗电器工业园。

当时,威力洗衣机厂实际上是完全被拆掉,根本没有能力生产洗衣机,也无法推出新的洗衣机型号,而美旗集团实际上只是将原有为松下和惠而浦代工的两个产品线转回国内,推出威力滚筒洗衣机和新的威力全自动洗衣机。

96年,随着国内彩电业大战结束,美旗集团才开始重新推出新的平板彩电,同时切入中央空调领域,对威力品牌进行新的包装,推出威力家电,实际上只是将美旗为飞利浦代工的原有产业线转移出一部分产能。

通过一系列的运作,美旗品牌主攻空调、中央空调、电冰箱、冷库冷机、压缩机、彩电、液晶屏、电脑显示器,而将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热水器、洗碗机和电熨斗、电饭煲、豆浆机、吹风机、榨汁机、剃须刀等家电全部转入威力品牌之下。

实际上,美旗集团本身通过淮海、广州、长江市三个全国性生产基地,不仅是国内第一大的家电制造商,也是国际上最大的电器代工制造商,为松下、夏普、三菱、惠而浦、伊莱克斯等多家国际电器巨头的主要在华生产机构。

美旗集团每年生产制造的电熨斗、洗碗机、微波炉、吸尘器、热水器、吹风机、榨汁机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50,代工的利润虽然很微薄,但足以保证美旗集团相比国内家电企业仍然拥有强大的营业利润,拥有更低的大批量原材料购入成本,在同国际企业的合作中,美旗集团采取类似于旗纺集团的从设计到生产的一条龙服务,设计中心分散在主要家电制造国。

在美旗,从外商正式提供合作订单开始,三个月内,美旗集团就可以提供大批量的新产品供应,这个效率几乎比国内和其他国际代工企业高出一倍。

实际上,美旗集团本身并没有大量的生产线,它也采取另外一种代工分销系统,通过和其他企业合股经营的方式,用少量的股份联合超过一百多家家电制造、零配件生产公司,在淮海市和广州形成了两个全国性的大制造中心。

美旗的霸道就在这里,不管怎么拼,它的生产成本是最低的,它的运营效率是最高的,它自身也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可以配合国际电器巨头进行更为高端的代工合作。

在国内,它的扩张也是一步步的发展,它通过和万旗电器连锁公司合作,一方面在万旗电器入股,通过万旗电器在全国的一千多家电器门店销售产品,同时在乡镇、县级市场拥有和万旗电器合股经营的美旗威力电器专营连锁店,在整个渠道和运输上,它实际上是完全借助于万旗电器。

相比国内其他自建营销体系,或者是其他完全依赖万旗这种电器销售巨头的家电企业,它的销售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在美旗威力电器专营连锁店,它同时提供全面的上门维修和保修服务。

不管怎么,旗珍、旗纺、丝宝、美旗的成功为中国企业界确实是提供了大量可参照和模仿的案例,资本的运作,企业的管理,品牌的塑造和营销,渠道的建立和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营销,长远的增值投资……在很多方面,中旗系确实是给了非常多的答案。

将中旗系和中旗系的掌门人杨少宗称之为中国的经营之神,这是绝对不为过的。

在中国经营之神一书的结尾语中,中国财经出版社总编胡佑如此写道:“无可争议的是,被国人称之为‘中旗系’的中旗投行及其控股企业在企业管理、资本运营、市场把握、品牌营销、质量管理、产品研发、企业培训、人才引入、产业合并、国际化运转等等方面都远强于国内的其他企业和它的竞争者,它们是中国最好的企业的联合经济体,它们是中国民族产业对抗外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为锋利的武器,也是中国制造的最佳代言人。现在,人们几乎都觉得中旗系已经大到了不能再庞大的地步,但我相信,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