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局面(1 / 1)

臣把陛下养歪了[重生] 蜀墨生香 2807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2章 局面

  那日从光州分开后,高郁一人南下寿州, 于子清则奉命去了晋州调查剿匪一事。

  两人本约好五日后到楚州会合, 岂料途中出了意外, 于子清受伤昏迷, 高郁也在扬州水域遇袭。两人至此彻底失去联系, 直到今日收到消息后才重新会合。

  也就是这么一两天的时间, 局势便陡然发生了变化。

  祈福时间只有七日,时间到后若再执意逗留,定会惹人怀疑。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留在“相国寺”中的替身只能先行离开, 打算回宫与陛下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可谁也没料到, 瑞王(大皇子的封号)胆大包天, 竟然敢在回城的路上埋伏。

  留守相国寺中的并不是高郁本人,防卫因此比高郁在时稍微薄弱些, 也就是这一薄弱让瑞王得了机会。一干人等在围剿下几乎全军覆没, 也就替身一人在保护下拼死逃出,但也受伤颇重至今尚未清醒。

  事发突然,于子清与高显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正当两人在府中商讨应对之策的时候, 宫中又传来消息——陛下因知晓太子遇伏生死未卜后, 悲伤过度昏了过去。

  陛下昏迷, 太子失踪,群臣无首,朝内人心惶惶, 危急情况<下>在宫中侍疾的瑞王只好临危受命,代管朝政。

  高郁听罢于子清的描述,怒不可遏,紧咬牙关,几乎从喉咙口挤出两字:“瑞王……”

  他们到达寿州的时候已是傍晚,距离大皇子逼宫已过了大半日,此时再赶回京城已于事无补。

  他还是大意了,没料到瑞王竟如此大胆,敢在这个时候动手。

  高郁一想便知,瑞王定是已经知晓了在相国寺祈福的只是替身,自己在短时间里绝不可能回京才敢行动。

  就是不知豫王到底给他灌了什么迷魂药,让他敢如此破釜沉舟,不顾后路。

  瑞王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铲除异己,手掌兵权。

  云尚书一人独留朝中,孤掌难鸣,即使知道这一切都是出自瑞王一派手笔,但全无证据又联系不上高郁的情况下只能以退为守,称病不朝,避免被瑞王以借口软禁宫中。

  也亏了云尚书反应及时,才避免太子一派被瑞王全部控制,但现在看来情况仍旧不容乐观。

  除了京畿防卫营只听命于当今陛下,不得皇命不能调动以外,京城周边各个关卡驻兵都已经被其调换成了自己的人。

  内宫防卫更是彻底清洗,所有与太子有关系的将领都被暂时停职,御林军都尉更是当日就被软禁了起来,整个皇宫就犹如铁桶一般,消息递不进去,也传不出来。

  群臣百官也不是傻的,怎会看不出瑞王明面上是临危受命,实际与逼宫已无任何差别。

  夺嫡之争向来最是残忍,手足相残,兵戎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经历过当年宫变,百官中聪明的早就已经躲了起来,只等赢家胜出之后再俯首称臣。

  他们能等,可高郁却已经等不及了。

  与宫中失联时间越长,情况越是对他们不利,他多年的准备很可能功亏一篑,瞬间倾覆。

  当然他最担心的还是圣上与贵妃的安危,这些天他一直没能与宫中联系的上,就怕大皇子所言非虚,父皇若真的有什么意外……

  高郁实是不敢想,只得强压心中的恐惧,一边为父皇、母妃祈福,一边安慰自己。

  至于于子清受伤昏迷一事……

  “到底怎么回事!”高郁到小院会合时天色已暗,此时房中烛火偏黄,于子清平日里又总是板着个脸无甚表情,高郁也是听完说明之后这才注意到他的身形有些异常。

  于子清跪在地上,微低着头只简单回答道:“是属下疏忽,被歹人偷袭……”

  “不是,不是子清的错!”高显从进得房间开始就一直站的离高郁远远的,生怕被怒火波及,可当质疑落到于子清身上的时候,他却不躲了。

  急声打断于子清的话,高显朝前两步跪在高郁面前解释道:“皇兄,此事与子清无关,要罚就罚臣弟吧,子清也是为了救臣弟才受的伤……”

  “为了救你?”高郁打量一圈完好无伤的高显,冷笑一道,“我离开那日怎么说的,叫你不要惹事,不要惹事,结果呢?把我的话都当耳旁风了吗?”

  “皇兄冤枉,这次真不是臣弟惹事,我也是看那些人可疑才跟上去的!”

  高显自知有错,不敢起身只得跪在于子清身边,将其受伤的原因解释了一通。

  原来就在高郁与娄琛离开后的第三天,寿州城中突然来了一队商人,若是普通商贾定不会引起高显的注意,但偏偏那队人形迹诡异,甚是惹人怀疑。

  “形迹诡异?”

  “是啊是啊。”高显忙不迭的点头道,“他们明明是商队,却不投宿客栈,不吃外食,进了城也只匆匆而行,并不逗留,皇兄你说怪不怪?”

  高显也是偶然在街上见那几人行色匆匆,不像是真的商贾,才偷偷跟了上去。

  但高显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不宜以身犯险,因此只跟到寿州城郊确定了几人的去向就打算往回走,却没想那些人早就已经发现了他的行踪,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突然发难。

  高显武功还算不错,以寡敌众却只能束手就擒,也亏了他运气好,遇到刚好从晋州赶回的于子清,要不然此刻也不能跪在此处认错了。

  高显安然无恙了,可于子清却没他那么好运,一番搏杀之后,于子清身中数刀,虽并不伤及性命但也因为失血过多,昏迷了整整一日才醒来。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收到的却是高郁失踪的消息。

  高郁闻言收起了满身寒气,冷眼在高显身上扫过之后,转头朝着于子清问道:“那些人身份都查清楚了么?”

  于子清回道:“属下无能,只查出这群人是淮南东路而来。”

  “皇兄皇兄,臣弟有发现。”高显赶忙道:“那些人身上虽然没有留下证据,但跟着他们那段时间,臣弟却有听见他们交谈,那些人说的虽然是南梁官话,但那口音不像是南梁的,倒像是,倒像是……”

  一直静默在旁的娄琛听到这也沉不住了,他眉头挑起,朝着高郁一拜后道:“殿下可是觉得像是北齐口音?”

  “对对对,像是北齐的!”高显一拍手道,“是了,而且那些人习惯也很奇怪,死了的两个尸|体上挂的水囊里,装的竟不是水,而是茶。”

  “那便是了。”娄琛点头道,“北齐人好饮茶,奶茶泡炒米是游牧名族特有的习惯,即使出门在外这些习惯一时也难以改过来,因此在水囊里放茶并不奇怪。”

  “北齐……”

  高郁听罢沉默良久,若真的是北齐人,难办了。

  南梁与北齐并不通商,这么一队人马凭空出现定是有人相助,而现在看来,这个人极有可能是豫王。

  豫王是如何同北齐联系上的,又是如何瞒过各个关卡将人引入?

  北齐皇室现在乱成一团,应该没空顾忌南梁才是,怎会派人出现在淮南?

  而且听完高显描述后,高郁极其怀疑,这队人马其实是朝着高显去的,很有可能是知道了靖王在晋州剿匪,高显一人在寿州才行动。

  高郁刚才还想着待靖王剿匪成功后就立即派其增援,现在看来也实在是不可能了。

  高郁几乎可以料得到,靖王一旦离开西北,北齐立刻会挥军南下,倒时顾得了京城便顾不了西北,极有可能腹背受敌。

  至于西南……

  高郁抬眸看了看娄琛,发现对方也同他一样眉头紧皱。

  西南由镇南将军镇守,娄琛虽然一直跟随其身边,但娄烨却从未就此表态过。西南看似是高郁所控制,可实际上却并不是外人所想的那么乐观。

  一堆的疑问萦绕在心头,高郁脑袋里顿时如乱麻,混乱成一片,找不到一丝头绪。

  他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透露他行踪及高显行踪的很有可能是同一人。

  高显行事较为高调就算了,他这一路行踪却极为隐秘,谁又如此神通广大,能得知他的消息?

  一朝失策,局面骤然颠倒,高郁从未如此被动过,这让他极为不安。

  可现今情势已间不容发,高郁已没有时间了。

  如今的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后发制人,现身指认大皇子图谋不轨,谋害皇储;要么按兵不动先与宫中联系,弄清情况之后再做打算。

  慌乱之下深谋如高郁,竟也难以做下决定。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默默观察着他脸色的娄琛,却突然开了口:“殿下,可否听臣一言?”

  高郁稍顿,缓和语气道:“阿琛你若是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

  “微臣并不是想左右殿下的决定,只是有一事想要提醒。”娄琛立在高郁身前,眉眼轻敛道:“殿下可曾想过,瑞王逼宫,豫王处境将会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姜七、Sudella 姑娘的地雷~么么哒

  抱歉今天更晚了,这章信息量太大,从早上开始作者就一直在改这章的内容,想要尽量明了一点,现在这样,也不知道几个姑娘能看的明白。

  不过不明白也不要紧,已经是最后一卷了,之后的谜底会渐渐揭开,连同上一世的阴谋一起。

  至于虐攻的事,放心,一定会虐,有个梗大家可能忘了,但蠢作者可是记在小本本上的,阿琛身上受过的苦,也要让高郁受一次才是,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