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殿试(1 / 1)

躺赢的科举人生 人生若初 5393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90章 殿试

  贡院之外,常乐郡主的册封典礼办得热热闹闹。

  贡院之内,此次春闱的阅卷填榜也正紧锣密鼓。

  程青松依旧是那副严肃端正的架势,紧拧着眉头,眼神锐利,让跟着他一道儿阅卷的副考官们都战战兢兢。

  一张张卷子顺着考官们的手,批阅的朱笔,决定的是考生的命运。

  程青松拿起一张卷子,看完之后,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朱笔落下,画出了一个不偏不倚的红圈。

  “程大人看来很喜爱这份卷子,这张卷子上已有十一个红圈,看来定是此次的会元了。”

  程青松只淡淡道:“还得等所有的卷子都批阅完毕。”

  那人打量了一下程青松的脸色,低声道:“程大人,陛下那边可有指示。”

  “王大人这是何意?”

  王大人讪笑了一声,又说:“听闻此次考生中,有一位便是永昌伯府的七少爷。”

  “这位赵七公子可不得了,从小便得圣人青眼,曾金口玉言夸他将来必有成就。”

  “下官只是怕咱们一着不慎,若是让这位宝贝疙瘩落了榜,到时候跟着吃挂落。”

  他心底想着,程青松就算再顽固,也不可能无视皇帝的意思。

  如今他主动提出来,也是给程青松一个台阶下,将来也好在永昌伯府面前讨人情。

  谁知程青松一听,冷哼道:“春闱大事,岂可儿戏。”

  “尔等仔细阅卷,绝不可徇私舞弊,等排好名次便要开弥封填榜单,就算圣人来了也绝不可更改。”

  连敲带打之下,让一群副考官唯唯诺诺。

  众人低头,心底都是叹气,暗暗期盼着永昌伯府那小少爷争气一些,不然以这程大人的铁面无私,到时候名落孙山,必然是会惹得圣人不悦。

  等到阅卷完毕,前十名的卷子堆在了程青松面前,由他亲自排列位置。

  程青松直接了当的说:“既然诸位大人都无异议,那这顺序也无需调整。”

  说完便亲自拿过剪刀,拆开了弥封。

  其余考官忍不住伸长脖子去看,这一看,忍不住都面露惊讶。

  “第一名竟是他。”

  众人齐齐看向程青松。

  程青松脸色镇定如常,还抬头问道:“你们看本官做什么?”

  “下官只是觉得,他若是排在第一,会不会有考生不满,认为我等徇私,到时候闹出事情来。”

  哪知道程青松又是一声冷哼:“前怕狼后怕虎,你们是朝廷命官,不是市井愚民。”

  不等他们再说什么,便直接了当的填写起榜单来,迅速抄完之后才道:“他们若有意见,大可以在殿堂之上质问圣人。”

  永昌伯府内,一家老小也等得心焦不已。

  金氏最是心急,榜单一日未出来,她一日不得安寝,着急上火的嘴角都长满了燎泡。

  翠玉给她上了清心去火的茶也无济于事,金氏一边龇牙咧嘴,一边又说:“安儿十年寒窗苦读,就等这一日了,等他高中就好了。”

  翠玉忙道:“咱家七少爷才华斐然,定是能高中的。”

  她还怕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几日也不让赵云安过来,反倒是让他带着猫猫狗狗的玩。

  等到出榜这一日,金氏恨不得亲自去皇榜底下盯着。

  赵云安哪能真让亲娘去,赶紧让常顺带着人过去了。

  其实在京城发榜压根不用自己去挤着看,但凡是会试发榜,自有官差上赶着报喜。

  对比亲娘,赵云安反倒是镇定许多,还说:“娘,大家都知道陛下还等着我效力呢,不至于在会试将我刷下来。”

  而且如果大哥的猜测是真的,那皇帝也需要一个绝好的机会赐婚。

  “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金氏说完这句话,又连忙呸呸呸:“不不不,我儿子绝不会有万一。”

  赵云安见她坐立难安,索性将棉花塞进亲娘怀里,让她抱着分散一下注意力。

  哪知道金氏捏住棉花的小脚脚问:“棉花,安儿肯定能中的对不对。”

  “汪汪汪。”

  金氏笑道:“棉花也说能中。”

  瞧她这么紧张,赵云安也忍不住有些紧张起来。

  就在此时,外头传来报喜的声音。

  “少爷,中了中了,您高中会元!”

  第一个

  跑回家报喜的是常顺,他人高马大跑得快,还有上次的经验,一看到榜单就飞快的跑了回来。

  “真的!”

  金氏喜笑颜开,抓着常顺问:“安儿是会元?”

  “千真万确,小的两只眼睛看得准准的。”

  “阿弥陀佛,快给菩萨上一炷香还愿。”

  金氏念了一声佛,又一连串的喊赏,惹得椒兰院里头各个都很高兴。

  常顺瞧见回到家,后脚报喜的官差也到了。

  敲锣打鼓的声音从外传来,报喜的官差还骑着高头大马,要不是这条街都是永昌伯府的院子,怕是会引来围观。

  虽是二房的事情,但刘氏向来做全面子,对赵云安也很是疼爱,自然是早早的准备好了喜钱。

  沉甸甸的荷包递过去,两个官差都是喜笑颜开。

  这报喜的都是人精,知道赵云安是永昌伯府的人,又中了会元,拿到手的喜钱定是不少,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赵老夫人也是高兴异常,一连串的赏下去,连带着整个永昌伯府都洋溢着喜气。

  卢氏更是连串的夸,倒是要把赵云安夸出一朵花儿来。

  “二婶,如今你可算能放心了,七弟高中会元,前程无量。”

  金氏笑着笑着,眼底又有了泪光:“安儿争气,我这个当娘的可算是安心了。”

  沈盼晴也笑:“二婶,你现在可不能安心,等着安儿殿试得中,再娶一门新妇,你还得给他们带孩子呢。”

  小刘氏原本心底有些酸溜溜的,当初赵云升高中的时候,府里头可没这么热闹。

  但这会儿也应和道:“可不是吗,二婶,你的福气还在后头。”

  金氏擦了擦眼角,笑着说:“多谢大嫂,若不是大嫂跟大郎媳妇想得周全,方才我都要乱了阵脚。”

  “都是一家人,应该的。”

  刘氏笑着,又拉着金氏的手说:“不过二弟妹,安儿的婚事你真该考虑起来啦。”

  “之前我给的几个人选,母亲也都是过过眼的,你再仔细挑一挑。”

  卢氏笑道:“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若是能双喜临门自然是最好。”

  这么一说,金氏果然上了心,打算回去再仔细想想,或者问一问赵云安的意见。

  她哪里知道,此刻赵云安正站在大哥哥面前,信誓旦旦的表示:“大哥你放心,赐婚的事情,我已经有解决办法了。”

  赵云衢听了一惊:“你有什么办法?”

  他拧眉道:“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圣人一日不指婚,总不好上赶着解决的。”

  “难道你想趁现在先定亲?”

  赵云安摇头:“距离殿试只有半个月,急急忙忙定亲不是好事。”

  赵云衢也这么觉得,那样做太明显了。

  赵云安卖了个关子:“大哥,这法子绝对一举两得,你且看着吧。”

  于是回头金氏问他成亲一事,赵云安只说:“先不急,等殿试之后再说。”

  金氏一想也是,殿试就在眼前,过了会试到底还不是正经的进士,等过了殿试,入朝为官,到时候定亲岂不是更风光。

  虽说殿试之上,一般不会将已经中了会试的考生刷下去,但赵云安依旧老老实实的准备。

  皇城的另一头,新鲜出炉的常乐郡主正坐在凉亭之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身后传来脚步声,常乐郡主回头:“爹爹。”

  来人正是珠玉郡主的郡马,丁傲儿的亲生父亲丁博文。

  这位据说常年受到珠玉郡主欺压,对妻子的蛮横无理毫无反抗,被笑话是软饭男的丁大人,实际上长着一张很是端正的面孔。

  “傲儿。”

  丁博文看着女儿的眼神十分柔和:“天这么冷,你坐在这里做什么?”

  丁傲儿抿了抿嘴角,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问道:“爹爹,圣人是不是打算为我赐婚?”

  “你听谁说的?”丁博文皱眉道。

  丁傲儿叹了口气:“是真的吗?”

  丁博文并未隐瞒她:“圣人确实有这个想法,但还未定下。”

  “是谁?”丁傲儿追问道。

  丁博文温和的看着女儿,安抚道:“无论是谁,爹爹都不会让你吃亏的。”

  “是赵七公子吗?”

  丁傲儿却追问道。

  这个名字让丁博文微微皱眉,毕竟已逝妻子与赵弛的风流韵事穿得沸沸扬扬,他这个作为丈夫的,说一点都不介意是不可能的。

  他的停顿,落到丁傲儿的眼中却成了另一个意思。

  “真的是他吗?”

  她一时想起第一次回到京城那次,远远的看过那笑容阳光的少爷,又想到在外祖母的灵堂上,赵云安温和的容颜。

  最后却想起母亲的话,她说:“傲儿,我将你许配给赵云安如何?”

  丁博文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傲儿,若是你不愿意,爹爹自会为你拒绝。”

  丁傲儿却幽幽看向池塘,许久才道:“爹,也许这样也好。”

  这话让丁博文忍不住皱眉。

  但是他很快掩饰住眼底的异样,温声问道:“你中意那位赵七公子?”

  “也是,赵家人模样向来是出色的,他年少成名,如今又高中会元,也算是个好对象。”

  丁傲儿却摇了摇头,只说:“若是女儿能嫁给他,想必母亲在九泉之下会高兴。”

  说完这话,丁傲儿自知失言,连忙解释道:“爹,我不是那个意思。”

  丁博文却像是不在意,反倒是安慰道:“没关系,爹爹瞧着,赵七确实也算合适。”

  “只是丁家与顾家水火不容,赵伯爷身处顾营,若是丁赵联姻,怕是会惹出一些事端来。”

  一听这话,丁傲儿连忙问道:“会对爹爹,对丁家不利吗?”

  丁博文索性坐下来,解释道:“当年汪家无人,汪家军被分解开来,其中最大的两部分便落入丁家与顾家之手。”

  “顾大将军镇守西疆,丁家却在凉州,相互之间并无妨碍。”

  “不过赵伯爷在顾家的地盘上做事,又是陛下亲信,若是与丁家联姻,也许顾大将军会以为丁家想谋夺他手中兵权。”

  丁傲儿听了皱眉:“那以爹爹的意思,陛下岂不是想让顾大将军与丁家反目?”

  丁博文笑道:“也许是怕顾大将军与赵伯爷太过和睦。”

  丁傲儿似懂非懂。

  丁博文摸了摸女儿的头发,笑道:“傲儿无需想那么多,你愿意便嫁,不愿意便不嫁,只要爹爹在,自然是能护着你一世安稳的。”

  “不管是赵家那小子,亦或者其他人,谁也不能欺负了我家女儿。”

  丁傲儿双目盈盈,扑到父亲的怀中:“爹爹。”

  哭了一会儿,她又抬头道:“女儿都听爹爹的。”

  丁博文抚摸着她的长发,笑着说道:“乖女儿。”

  “其实赵七也不错,永昌伯府倒是还算好人家。”

  “爹爹同意,那女儿就听皇上的。”

  父女俩商量着,却从未想过赵家人到底愿不愿意。

  半个月后,殿试如约而来。

  二月初会试的时候,京城还积雪遍布,寒窗生冷,等到四月初的殿试,京城却已经百花盛开,好不热闹。

  殿试的规矩大,又是在宫中举行,已经通过会试的举人们,在入宫之前还需要经过礼部的培训。

  赵云安自然也要参加。

  会试足足录取了两百人,将礼部的院子都站得满满当当,赵云安到的时候,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马蒙此次名落孙山,前几日便已经启程回了云州。

  赵云安扫了一眼,只看到一二熟悉的面孔,大约是在文会上,亦或者刘家见过,他们眼中多少有些不服气。

  也对,他高中会元那一日后,京中便有传言,说他这个会元不过是程青松谄媚皇帝,所以才将他拉到了第一。

  即使会试贴出了卷子,但文无第一,同一届的考生依旧不服。

  赵云安只一眼,心底便苦笑连连,暗道皇帝一句话,让他仕途顺利的同时,却名声艰难。

  如此,赵云安倒是落了个清净。

  进宫的规矩他都学过,此时坐起来也是驾轻就熟。

  却不知道他这番游刃有余,落到旁人的眼中又是一番官司。

  “哎,这年头寒窗苦读,倒不如投胎擦亮眼睛。”

  “有的人

  投了个好胎,吃着祖宗留下来的语荫也能轻轻松松的高中。”

  礼部的人才离开一会儿,便有人忍不住冷嘲热讽起来。

  赵云安挑了挑眉,往那边看了一眼,果然是个生面孔。

  “你看什么?”

  赵云安淡淡道:“我看这位兄台很是古怪,听着像是想重新投胎的意思。”

  “你!”

  “莫不是对父母亲人心怀不满,他们辛辛苦苦将你教养长大,你反倒是怪他们不够出息,无法荫蔽子孙?”

  “那可真真是不孝至极。”

  那人脸色一沉,显然没想到赵云安瞧着文文弱弱,斯文得体,很是好脾气的样子,却是个牙尖嘴利的。

  赵云安原本没打算与他口角,可他也是被宠着长大的,怎么可能任人欺负。

  眼看那人气得脸色发黑,有人出来打圆场:“都是同窗,将来还是同僚,诸位切勿因一时义气生了不快。”

  赵云安淡淡笑道:“兄台说的很有道理。”

  “这位公子,切忌不能因为会试高中,便要得意忘形,颠倒是非,否则祸从口出。”

  走了个过场,赵云安最后一个到,倒是第一个就离开了。

  他一走,方才那考生便忿忿不平:“他算什么东西,竟敢威胁我。”

  旁人劝道:“钱兄,你明知道那是永昌伯府的凤凰蛋儿,圣上面前都是挂了号的,何必上赶着去得罪。”

  “哼,我就看不惯他那嚣张跋扈的样。”

  钱怀仁心底越发不满:“不过是个勋贵门户的纨绔子弟,偏偏还压了你我一头,实在是可恨至极。”

  要知道他连中四元,差一点便能连中五元,若能连中五元,到了殿试指不定能连中六元。

  可偏偏赵云安坏了他的好事儿,从此往后,连中六元的名号与他无关了。

  “难道你们就服气?”钱怀仁大声问道。

  考生中大部分人都不想惹事,尤其这一看便是神仙打架,他们连忙转头离开。

  也许有人心底不服,但见赵云安不是个软柿子,倒是收敛一些。

  钱怀仁无意之间倒是做了件好事,让赵云安杀鸡儆猴了。

  他没看明白,只是看了更是生气:“一群孬种。”

  “钱兄,二皇子还等着你入朝为官,到时候能添一份助力,你何必与他较劲。”

  原来这钱怀仁出自钱家,是钱家的旁系,同样也是钱家这些年来培养出最出色的一个。

  他口中痛骂赵云安纨绔子弟,却不想想自己一路走来蹭了钱家与二皇子多少光。

  钱怀仁一门心思想着大放光彩,帮助二皇子抢占皇位,哪知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偏偏到了会试遇上了赵云安,心底自然嫉恨不已。

  他恨不得挑动会试考生们的不满,闹得越大越好。

  可惜考生们也不蠢,哪里会闹起来让他来领嫁衣裳,再者程青松贴出考卷后,大部分人虽有腹诽,但也承认赵云安确实是有才华。

  赵云安这边上了车,马贵见他脸色不对,便问:“少爷?”

  “今日有个马脸塌鼻子的考生说话难听,可知道来路?”

  马贵不愧是万事通,很快回答:“是不是喜欢拿鼻孔看人,长着一双突眼的。”

  “那是钱家旁支的钱怀仁,算起来是二皇子的表弟,他曾连中四元,在考前曾扬言定要连中五元,谁知……”

  赵云安秒懂:“谁知被我占了先。”

  怪不得气成了一只□□。

  这么一想,赵云安倒是乐呵起来:“遇上小爷我,活该他倒霉。”

  临了又说:“钱家是没人了吗,居然捧这样的人上位,也不怕给二皇子添麻烦。”

  如今太子已经册立,二皇子成了荣亲王,四皇子成了康亲王,但都是空壳子的王爷,皇帝对他们的防备深入骨髓。

  钱怀仁这般心胸狭窄,只会叫嚣的小人,赵云安并不放在眼中。

  殿试这一日,众考生在宫门口集合等待入宫。

  钱怀仁依旧是一副居高自傲的架势,过来放了狠话:“你瞧着吧,此次状元非我莫属。”

  赵云安连眉头都懒得动一下。

  他越是冷静,钱怀仁越是气愤,脸都红了。

  赵云安冷眼瞧着,心底更觉得钱家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居然连这样的人都送出来。

  “点名开始!”

  随着一声公鸡嗓子,殿试的流程终于开始

  。

  黎明时分,赵云安站在最前头,经历了点名之后才由宫人带领,进入宫廷。

  历经多年,宫殿的变化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西边的位置多了一座道观,代替了曾经的天坛。

  一番赞拜行礼,正是的殿试才总算开始。

  赵云安一路上谨遵礼节,并未抬头,只隐约听见皇帝喊免礼的声音。

  落座之后,自有礼部的人前来颁发策题,与之前所有的考试不同,殿试只考策论,考完一天在日暮时分便要交卷。

  赵云安坐在最前头,目光落到策题上,心底便是一惊。

  《赏罚之要,是谓国权,出纳王命,由其掌握……势倾天下,未之或悟;挟朋树党,政以贿成,奈何如?》

  策题出自沈约《宋书?恩幸传论》,这句话原本是皇权与朝臣的干系。

  但紧接着这句话的便是:权幸之徒,慑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构造同异,兴树祸隙,帝弟宗王,相继屠剿。

  幼主!

  永窃国权!

  一滴冷汗滑落。

  《恩幸传论》原不是这个名字,在沈约修编之前,又名《佞幸传》,也叫《恩泽侯传》。

  凡是有功于国的臣子,则受封为功臣侯,因后宫授封的则是外戚侯,而恩泽侯指的是皇恩浩荡,因此所赐封的所有臣子。

  今日殿试以此为题,显然皇帝也知道嫡子年幼,将来或许会有佞臣误国。

  赵云安皱了皱眉头,一时无从下手,他心底暗暗琢磨着,此刻在皇帝的心中,他们永昌伯府是奸佞,还是忠臣。

  “你怎么不写?”一个声音从前头传来。

  赵云安心中一惊,原来在他沉思的时候,皇帝从龙椅上下来,正站在他前侧方。

  赵云安忙道:“学生正在构思。”

  皇帝点了点头,继续往后走了。

  大殿安静,这边的稍许动静,其余的考生和官员自然都听见了,一时脸色变幻。

  皇帝可不管他们怎么想,只继续往下走。

  经此一遭,赵云安一颗砰砰乱跳的心反倒是镇定下来。

  皇帝有心试探又如何,这样的考题反倒是简单,只要往忠君爱国写就是。

  不就是表忠心,上辈子他写过那么多的ppt,总有一些套路能对上。

  赵云安深吸一口气,提起笔下,落下第一个字。

  皇帝绕了一圈,再回来的时候,便见赵云安纸张上已经写满了字。

  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