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4 章(1 / 1)

春闺密事 秦兮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出去了。

屋子里便只剩下了长安长公主和仙容县主并郑王卫安。

人走了,便也不必再做戏了。

长安长公主直截了当的道:“是我们家的下人不懂事,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的确是我们的过错。”

首先揽下了责任。

可是最终也还是把女儿撇的干干净净的。

卫安却偏不给她这个面子:“若真的是下人的错,刚刚您就不会打断我的话了不是吗不如我们都坦诚些,这些无关的废话不必再说了,如何”

说话真是一点儿也不客气。

不知道分寸的人,往往以后是死的最惨的那个。

冷淡至极的看了她一眼,长安长公主顿了顿便看向郑王:“阿晟还小,这件事情,我会给你一个交代。”

郑王没有迟疑,立即便问:“怎么交代”

他冷笑了一声:“在我的地盘,收买人手,陷害我的女儿。”

“要是出了人命,要是梅莺真的有个三长两短。”郑王看着冷淡的长安长公主,紧逼着质问:“要是卫安她没有反应那么快,那现在我是不是就要被全天下人耻笑,说我娶个媳妇儿,我自己的女儿竟然给坐床的孩子下毒,让我的婚事黄了”

他冷淡的问:“她这么张扬跋扈,你要怎么给交代”

长安长公主揉了揉太阳穴,漠然的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我用一个消息来作为赔礼。”

她轻描淡写的欣赏起了自己的手指甲,片刻后才掀起嘴唇笑了笑:“明家当年不是全家死绝了的。”

她看了卫安一眼,见卫安和郑王都面露震惊之色,啧啧两句叹气:“我要先说好,这消息,我也不知道真不真。”

她说:“当年云南出事,明家遭劫,朝廷是派了钦差去查案的,若是五哥你还有印象的话,便该记得,驸马他父亲,当时正是副钦差。”

这事儿郑王是记得。

关于那件案子的许多事,他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长安长公主见他点了头,便也不再卖关子,直截了当的说:“我公公直到死前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了驸马,他说当初他亲耳听见过当时驿馆里有人密谈,说的便是如何掩盖证据”

她轻声道:“他说过,他当时吓得连尿意也没有了,因为他听的清清楚楚,密商这件事的其中之一,便是当时的正差,刘必平的父亲,刘云。”

刘云,当时的朝廷次辅之一。

就是他当初把明家遭遇劫匪的事定性成了意外,只是上奏朝廷要求剿匪。

而后又很快的把明家的罪给定了,因为当时明家人都死的差不多了,那些密信自然就成了证物。

郑王神情莫辨,看着长安长公主,等着她接着说下去。

“我公公跟驸马说,他因为听见那些不该听的秘密,吓得病了,以至于他们去查案的时候,他大多数时候都是缩在驿站里装病的。后来他听说,明家也不是全死了,有个才六个月大的孩子,因为天太黑被裹在被子里了,不知被谁藏在了柴火垛里,没死。”

六个月大

郑王吞了一口口水。

他记得当时明鱼幼的哥哥明朗当时的儿子差不多就是几个月大

长安长公主笑了笑,好整以暇的看了她们两个一眼:“这个孩子被当地一个富绅的小妾捡回去养了那个富绅的小妾是被送到庄子里去了的,后来生了孩子以后,孩子便死了。她死去的孩子跟那孩子差不多大,她就抱走回去找富绅了。”

卫安皱着眉头看着长安长公主,心里有些感叹。

这个女人可真是个厉害角色。

知道人的弱点,也知道怎么按照对方需要的东西来进行等价交换。

郑王追问了一声:“怎么就能证明那孩子是明家的孩子”

长安长公主瞥了他一眼:“我公公说,这事儿是当地驿馆的驿丞亲自告诉他的,听说那孩子身上还戴着一只刻名的金锁。右手食指第二节上有一颗红痣。”

说的已经这么详尽了。

这还只叫做听说,不能分辨真假都好像身临其境似地了,连细节都说的这样清楚明白

一百九十三·谈妥

她知道的分明已经比任何人都多了

连林三少都查不出这么多当年的隐秘,否则当初沈琛也不会为了平西侯的死而费尽周折了

这根本就不是偶然。

卫安也不信什么偶尔偷听了之类的鬼话。

不过现在要紧的不是这些。

是那个明家的孩子的下落。

现在长安长公主显然是拿这个在跟她做交易。

明家的孩子啊。

卫安看了郑王一眼。

她心知肚明,要是知道这个孩子存在,不管是卫老太太还是郑王,只要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就一定会不计代价的去把这个孩子找回来。

长安长公主也知道,这却值得耐人寻味了。

她不仅知道,还一直隐瞒的很好,今天因为仙容县主遇见这样的窘况,她才当作条件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怪不得这个公主能在异母兄长当了皇帝以后仍旧能在三个公主里活的最滋润。

她这样的心机和忍耐力,若不是她,还能是谁

长安长公主容她们消化了这一下这个消息,带着势在必得的自信和肯定,淡淡的等着他们两个反应过来。

仙容县主一直缩在她身边,并不敢再多说话。

她已经知道卫安的厉害了。

母亲没有说错,如果没有做好一击必中的准备,就匆匆忙忙的去决定一个计划,实在是一件再愚蠢不过的事。

她已经犯了一次错了,如今这件事都还不知道怎么解决,她不能再把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里。

“这个富绅是谁”郑王终于还是开了口,看着长安长公主发问:“想必你是知道的吧”

要是不知道,长安长公主就不会拿这个出来当条件了。

听见郑王这么说,仙容县主就知道郑王暂时总算是妥协了,忍不住偷偷松了口气,眼泪却还是在眼眶里打转。

差一点儿,只差一点儿,她就连一块遮羞布都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险些要名声尽毁,真要是那样,这件事情就不可挽回了。

长安长公主仍旧镇定自若,既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高高在上,只是看着郑王,意有所指的问他:“今天这件事是不是就可以这样了了”

她提醒郑王:“这件事我原本打算带进棺材去的,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且我公公也说了,他是不愿意得罪任何人的,所以才一直把这件事隐瞒了这么多年。现在我说出来,是冒了让我公公身后被人指责的风险,也冒了得罪刘家的风险。”

她把自己要付出的代价说的极为细致,耐心的道:“明人不说暗话,这件事,是阿晟的不是。她陷害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