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1 / 1)

开局方式错误的人类文明 固有结界科学化 2000 汉字|13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可以出售一批一次性成型的模块化地面殖民舱,相比太空舱,这些殖民舱的技术指标低得多,也廉价得多,然而,三锅很硬气的拒绝了。

  最后.......三锅很神奇的决定,选择一个难度不高的殖民,最好是以他的技术也能做到不需要贫民窟一样的殖民舱或者穹顶工程也能做到的程度——嗯,于是,三锅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后,“找到”了一颗最佳的适宜行星——HD4597“盖亚”——然后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三锅宣布自己要进入太空殖民时代!而为了经贸协定扯皮的五常只是很淡定的表示“哦~还有这事?那关我屁事?”

  于是,三锅就自信满满的出发了,带着第一批4000名殖民者和一条东拼西凑的万国牌殖民船,嗯,三锅自称是自己研发设计并制造的向着“盖亚”飞去,那颗行星略显湿热,对于三锅来说,却是犹如到家了一样舒适,嗯,考虑到南亚的现状——可能比家里舒适。

  然后在五常不知情的情况下,三锅愉快的在上面拍下了殖民地.......

第1001001章 狂澜-1

  HD4597“盖亚”(原型为HD85512b和格利泽667Cc等多个行星的复合体),距离地球大约35光年,也是三锅的殖民飞船能够在不出现什么故障完蛋在宇宙空间当中的最长航程时间所能抵达的行星,而距离相对更近一些的格利泽581则已经在被欧洲联合开发当中,这也是人类第一颗进入开发阶段的距离太阳系较近的“超地球”(即体型巨大,和地球高度类似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的相似度高达80%以上。

  (相似度在80%以上的行星,35光年内,大约有10个......所以,宜居行星貌似还真不算太罕见。)

  而高达90%以上相似度,人类可以直接进行开拓的无主行星就“盖亚”这么一颗而已,即便把已知的全部行星算上,也就只有不到10颗行星可以达到这种可以直接在地面上呼吸并且拥有丰富原始生物圈的程度,而帝国的大部分行星对于人类这种迟到太久进入宇宙开发的种族来说,其实环境都是很恶劣的。

  而环境适应力和人类一样的智慧文明,目前已知的只有尼亚尼斯水母们,而其他智慧生物在长期大量的异星球生物交流当中,已经充分锻炼并演化出来足够的适应力,当然,代价也自然是他们在智力和文明的发展速度上更慢,毕竟十全十美的终极生物是不存在的。

  不管尼科人还是帝国人都可以在弱硫化大气或者高氧,高二氧化碳等环境下呼吸,虽然也会导致身体受到损伤,但是和不带呼吸器出舱15分钟就得进急救室的人类比起来真是好太多了,而古代帝国人和尼科人,还有人类接触到的那些智慧文明也基本上有着较强的环境抗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点歪科技树已经是一个巨大巧合,而地球一直以来没有发现则是另外一个巧合,否则在频繁的来自不同母星的物种交流,混杂下,某些特定环境下的适应DNA也会随之流传下去,而用于在某些环境下呼吸,适应的微生物和内共生体也会一代代的遗传下去,自然,其后代在适应异星球环境和承受力上也就比人类强得多。

  (例如帝国人细胞内就有厌氧内共生体,和线粒体一样,用于在无氧环境下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不过数量较少,所以,真烧光氧气窒息一样是死,但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适应的最低氧气浓度比人类低得多,呼吸空气的适宜范围也要大得多。)

  如果说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纯血化(即所有生物环境均限定于特定环境下演化,生长,进化,繁衍)的生物圈,那么大部分智慧文明都是一个开放性,杂交化的生物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惊讶的发现尼科人和人类居然可以生育后代,哪怕可能产生严重的遗传病,但是,也能进行生育的缘故。

  所以,自从发现帝国人以来,人类的生物学就处于一种“面包还能夹着吃!?”的狂欢状态,很少有人想象过如果不同星球的文明交流如此简便下,随着文明扩展,交流,其携带的生物会不会就像地球上的不同大洲地区的文明交流一样,导致生物入侵,然后在死亡一大批生物后,不断淘汰洗刷,最终活下来可以适应当地甚至于多个星球环境的“超级生命”

  而地球就仿佛宇宙的生物样本库或者说一个纯净的生物保险柜,在十亿年来,宇宙文明和生命更迭了数代之中,都没有任何人来打搅,如果这里面真的没有什么幕后黑手之类的东西的话,那么就只能说明地球这玩意儿实在是处于穷乡僻壤当中,没有人有兴趣往这种蛮荒之地探索。

  不过,这种事情对于三锅殖民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在一番颠簸和有惊无险的事故后,四个一体化殖民舱终于顺顺利利......嗯,大部分顺顺利利的降落到的行星地表,两座在一处滨海平原上,一处在雨林当中,最后一个倒霉蛋砸在了海面上,不过距离岸边不算太远,还算能够抢救一下——嗯,起码可以抢救一下里面的物资。

  由于盖亚的环境和地球的相似度超过了90%,除了因为缺乏足够的云层覆盖厚度,大部分植物进化出紫红色的色泽,而且作为橙矮星的恒星阳光稍微有点刺激外,就和在地球上生活一样。

  如果还要说有什么毛病的话,大概就是频繁但不激烈的地质活动导致的低强度地震了,对于没有1.5g环境施工经验,而且建筑水平相当可疑的三锅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颗行星虽然几乎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地质变动和地震,地质活动极为温和,但是不是没有地质活动,正巧落在地震带上的三锅就吃了好几发4-5级的地震,还好他们的降落舱是美国货,这种震动不算个事儿,但是其他嘛......

  (地质活动温和,几乎没有大规模地震,不是说没有地震或者地震少啊,亲!只能说明它的地质活动更加稳定,内应力在持续释放,而不是堆积起来,给你来一波大新闻,而且几乎没有大规模地震也不代表没有大规模地震,只能说比地球罕见得多而已,有生之年一般不会遇到毁天灭地级的8-10级地震而已。

  但是5-7级地震还是有的,大部分都是在5级左右而已——就算是地球也早就过去了这种大规模地质活动的时代了啊,大地震也是相对罕见的——当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