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8 章(1 / 1)

盖着碳化物纤维增强的几丁质船壳与合金装甲的米戈战舰来说,威胁性基本为0。

  海盗这种东西在第二旋臂是一种稀罕的存在,因为米戈带给其他文明的恐惧,让他们的国际贸易和运输非常单一,往往配备了大量的防卫力量,而那些未确认安全的星区,哪怕是亡命徒也没有胆子往里面夏姬八钻,搞不好进去再回来就是一个披着原本皮的不明怪物了(米戈:对不起,我们也是有审美的,不会干这种事情)

  诺亚舒展身躯,在神经电信号网络当中告知舰队减速规避,并打出无害通过的信号,告知这只“陌生文明的武装运输队”自己并没有恶意,灯光信号是宇宙当中常用的沟通方式,配合减速,避让等操作,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很好的传递一部分没有恶意的信息的,除非是发展情况过于迥异,比方说人类这种的。

  随着米戈舰队的减速和避让,那些武装船只就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疯狂加速,船体周围不断有微弱的光芒闪动,他们向着诺亚开火了;樱色船体上光帆迅速消失,树棘状骨架重新贴合船体,飞船自动切换到内动力.

  “收帆,战斗姿态!”

第天依蓝章汛至-5

  第天依蓝章汛至-5

  新伊甸殖民地

  这里是距离地球相对所有殖民地来说,最近的一个开发地区,当然,环境恶劣程度也仅次于原本的新日本殖民地,绝大部分地表环境都是水域,而且并非是海洋而是深度在5-10米左右的浅滩和沼泽,遍布某种气根植被,矿业开采难度简直是让人无法接受,只有极少数的干燥高原地区可供人类建造城市和居住区。

  之所以欧空协选择这颗行星作为新成立的欧洲联合的异星开发区的主要原因并不在地表上,而是在它的卫星和光环之上,虽然行星如果存在光环那么大部分都是由冰,岩石和石墨颗粒组成的,但是,这颗行星的光环当中却存在大量的颗粒状的稀有元素矿物,在中国逐渐锁紧本体稀土出口额度的情况下,这对于欧洲的再崛起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之所以不修建大型的太空城市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一方面大型人工重力的转环的能耗过于惊人,并且人类貌似也没有可以驱动可以容纳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模块旋转的轴材料;另外一方面是微生物方面很难平衡起来,人工环境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这个上面,毕竟有些细菌人类不能把它们从环境当中抹去(那是自杀)。

  在进入外界环境的情况下,又会造成设施的破坏,而人工环境显然没有行星环境那种强大的包容和自净平衡力,很容易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谜之问题——毕竟没有人有能力去把数以亿计算的微生物类型挨个筛一遍,看看他们群落在人工环境下完全失衡后会是什么后果。

  还有就是一个在现在太空设施上不算问题,但是如果在太空城市上就很成问题的东西:水氧平衡,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800克左右的氧气,如果只是空间站或者战舰的话,在数百人乃至数千人的水平上,这个氧气平衡是相对好做的——但是,如果是一座10万乃至百万人口的太空居住城市,那么它仅仅是供应呼吸所需要的的林地植被每个人大约需要40平米左右的植被,当然如果是选择制造率最高的蓝藻则需要6L左右。

  换句话说,用在太空都市当中设置植物群来释放足够的氧气是显然毫无经济可言的,而且所需要的空间面积也是相当的可怕,虽然说太空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很微弱,但是并不代表说,太空城市可以无休止的扩大体积,因此,必然需要其他的输入氧气方式。

  单纯仅仅是从制造氧气和氢气来说,对于人类来说,没有半点问题,仅仅是如此巨大的太空造物的表面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只要保证足够的水的输入就能维持住氧的制造——唯一的问题是:人类判断宜居行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有没有水——而可悲的是,宇宙当中大部分行星都没有足够的或者易于开采的水或者冰。

  其次,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了,氧气制造出来了,然后呢?气体不会魔法般瞬间扩散并充盈整个站内空间,如果是在制造站附近直接扩散气体,那么就意味着一个事情,气体浓度随距离梯度扩散,那么距离这个节点最远的居住区将窒息,而靠近它的会醉氧。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难题,管道输送,多点缓释即可,只要这些缓释点足够密集,自然也能保持站内整体氧气浓度不至于过高也不会过低,但是.......这意味着整座城市当中布满了输送纯氧管道还有储存点,而这说明了什么事情呢?举个例子吧:燃气泄漏的几率虽然不大,但是如果是以城市为单位统计的话......

  可以说,这样的城市如果不出事故,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一旦出事故,那就是百万人最多活个三位数下来就不得了了,但是,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哪个设计师能够保证自己能够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永远不出事故的呢?

  因此,选择地面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在于它足够稳定或者说容错率足够高,你可以犯不止一次错,区别只是教训的深刻程度,而太空殖民地就意味着你一次错都不能犯——比如天津港那种爆炸,只需要一次,这座太空城市就彻底玩完——相信对于恐怖分子来说,他们应该比较喜欢这种设计。

  如果再考虑到战争防御和避难的因素,太空城市还存在一个一旦敌人切断与地面的航路,基本上一个人都别想跑的出去,平民只能和城市同生共死的问题,不存在有什么能够让你在打击当中活下去的避难所和地下掩体,对于进攻方来说,所支付的攻击成本也低廉得难以想象......你甚至连疏散民众,转移工业设施,建立备份设施都做不到,简单说,就是易攻难守的典型死地——一旦失守,血本无归就是最佳的形容。

  因此,大部分的异星球殖民地都选择将居住区和经济区修建在地面上,一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工业区修建在低重力的卫星上,只有军事设施才会布置在太空当中(因为卫星即有低重力,又能往死了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