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8 章(1 / 1)

南北杂货 报纸糊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些她们在乡下的生活,乡人对罗二娘都十分敬重,招待得很周到,让罗用不用担心云云。

罗用点点头,他知道二娘在乡下过得不错,那些轮换回来的巡逻队的人也都是这般说。

“你今日可还要出城”罗用又问她。

“待卸完了这些货,便要出去了。”那些个本地的外地的收白叠花的商贾也是拼得很,一个个的见缝就钻,二娘她们虽然占据优势,却也是双拳难敌四手,眼下正是收购白叠花的要紧时候,可不敢懈怠。

“善,路上当心着些。”罗用说着又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包:“这是与我阿姊的,你帮我捎带过去吧。”

“喏。”那管事当即便将这个纸包收好,也不多问。

罗二娘这些时日在乡下是过得不错,吃得好住得好,却也不清闲。

采摘白叠花的活计最是需要人手,她们借住的那些个村正里正家,常常也是全家老小下地采棉。

二娘也不是坐在屋里指点江山,她也是日日都要到地头上去收货,最多忙得累了,寻个阴凉处稍坐歇息。

这一日,她们依旧是忙碌了整整一日,待到太色渐暗才收工回去,吃罢饭稍作梳洗,一群女子坐在屋中算账说话。

不多时,今日运货进城的队伍也回来了,带队的管事将一个纸包递与二娘,言是罗县令让她捎来。

二娘高高兴兴地接过纸包,将其放在炕桌上,拆开来一看,见是两个不足巴掌大小的细长红薯。

两个红薯都略略有些损伤,应是存不到来年开春,所以罗用才让人给她带过来,让她也尝个鲜。

这红薯二娘见过,当初阿普他们刚到常乐县的时候,她便去凑过热闹。

后来罗用令人将那些红薯催芽,长出红薯藤,分与坊间各保,她也是知道的,催芽那几日还时常过去看。

“这便是红薯吧”

“听那些昆仑人说,这物什可好吃了,十分香甜。”

“烤着吃最香。”

“我这便去拿火盆来。”

“屋里太闷,还是去院子里烤吧。”

“嘘,小声着些,莫要惊扰了主人家。”

“”

于是这一群大娘子小娘子们,拿柴的拿柴,点火的点火,这便在屋外院子里烤起了红薯。

那两个不大不小的红薯,必定是不够她们这么多人分的,倒也没关系,吃得着便吃一口,吃不着便闻个味儿,好歹长个见识,待到来年,说不定她们自己家就能种上了。

第384章 白七

常乐县这边忙忙碌碌的, 当初那一个贼人十贯钱的悬赏刚出来的时候, 县中不少人着实也是兴奋了一阵。

这要搁在从前, 肯定就有人背上刀枪棍棒,揣上干粮,出门寻那些贼人去了。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 这两年,县中但凡是勤力一点的青壮, 都有正经营生要做, 做买卖的做买卖, 进作坊的进作坊,种地的种地。

从前常乐县内外也有几个不大不小的帮派, 眼下大抵都已散伙, 有那一两个苟延残喘的,也都是没了主力的, 光剩下几个虾兵蟹将,并不成什么气候。

若是那些贼人不长眼, 跑他们常乐县这边来了, 那捉了也就捉了, 就当白捡。

若是叫常乐百姓出去寻这些贼人,尤其是去到像百帐守捉那样的地方,那就有些太过凶险, 再说大伙儿每天都要干活呢, 也没那个工夫, 别到时候贼人没捉着, 反把饭碗给砸了。

听闻在敦煌晋昌两地,这几日已有数个帮派奔那百帐守捉而去,敦煌晋昌毕竟是地方大人口多,各种帮派团伙也多。

这个年代的人生存艰难,这些个团伙也不容易,那些个家底殷实的土豪仕绅,家里都养着部曲,不是谁人想动就能动的。商队也不好惹,这年头敢出来行商的都不是软柿子,很多商队人多势众不说,打起来更是不要命。剩下那些个平头老百姓,一个个穷得连自己都养不活,自然也没什么油水,再说这些个帮派团伙,也不是个个都会向贫民百姓下手。

“杨老四那群怂货,惯会使些肮脏手段,挣那不义之财,活该他这回落在那罗棺材板手中。”

这一天晚上,一行十余个青壮,连夜出了合河戍,当夜不及赶到百帐守捉,便在大泽旁的集市边上,与一名关外人租了个毛毡棚子,又在棚子外面点了一个火堆,打算煮些热汤,就着带来的干粮吃了。

“那刘老大果真那般好心,平白竟叫我们去分一杯羹”一人坐在火堆边上,闷声说道。

“怎的又说这个”一旁正烧火那人不耐道。

“白七一早不都与你说清楚了,百帐守捉那边龙蛇混杂,刘老大他们必定是有些吃不住了,这才喊我们几个过去充数。”

“唉怕是不会这般简单。”

“出门前便已说清楚了,怎的这时候又叨叨起来”

“你若是害怕,你便回去,我们几个自己去。”

“我就是觉得此行有些凶险。”

“你当谁人不知,若不凶险,难道还指着那铜钱平白从天上掉下来”

“挣了这一笔,我等便有了本钱。”

“往后跑商也罢,去那常乐县的作坊做工也罢,家里人一时总是饿不死。”

“莫想那些没用的,赶紧吃几口睡下,明日一早还要赶路。”

“”

他们这一行乃是敦煌人,年岁相当,自小便熟识,因为出身贫困,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琢磨来钱的法子,养活自己和家人,为了活命,也做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那刘老大是敦煌一个大帮派的头目,一早就想拉他们入伙,他们这些人硬撑住了,没加入,因为一旦成了他们的人,很多时候就是身不由己。

将来万一出点什么大事,别说自己这一条小命,全家都得给他们陪葬,这个年代的律法便是这般,动不动就要连坐。

这些年他们与那刘老大有些往来,主要就是在刘老大那些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帮忙做点不算太脏的活计,多少得些好处。

这回这件事,他们原本没想参与,那二十几个人,便是二百多贯钱,百帐守捉那边的人比他们敦煌人更穷更狠,大大小小的势力也更多,他们就这几条小虾米,别到时候钱没挣到,反将自己一条小命给填了进去。

没想到昨天晚上,那刘老大手底下一个人突然找来,言是刘老大等人眼下就在百帐守捉那边,人手有些不足,寻他们过去凑数,到时候得了赏钱,分他们些许。

他们这一行人的老大,也就是白七,他家里有个小侄儿体弱多病,好几年了,总是反反复复,花了不少钱,又欠下一些债务。这回一听说这个事,他便说要来,于是其他几个弟兄也都跟着来了。

眼下这种情况,众人心里多少也都有点数,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