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1 章(1 / 1)

南北杂货 报纸糊墙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与艰辛,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而不是整日挑人毛病斤斤计较。

若是果真计较起来,这一个县的人口里头,至少得有一小半都是可以直接拿去扔了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与先前的县丞等人粘连不清的商贾富户。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又这么晚更新,说点什么呢,看了这几天的评论,感觉还是有必要说点什么。

因为我在离开之前没有事先声明,在一些读者看来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一个作者,这确实是我身上最大的毛病。

隔一段时间就需要人间蒸发一下,有些人可能以为我是放松潇洒去了,然而并不是,其实是负面情绪全面爆发,我被它们淹没了。

这种状态下往往不能坚持更新,先是停更一天,停更两天然后就是彻底掉链子,自己就躲起来了,就像小时候没做作业就不想去学校,考试考不好就不敢回家。

逃学逃家什么的肯定不是好习惯,虽然有些自私,但还是希望有人能跟我说:不管出逃多少天,随时欢迎你回来。

除了这一点,作为一个作者,我应该也没有其他什么大毛病,对待文字总是很认真的,也从来没有坑过文。

最后,南北杂货这篇文进行到这里,关于新地图的展开,我还得再仔细想想,暂时的话,会尽量做到每周两更。

非常感谢大家这一路的陪伴与支持,希望以后也能继续写出让大家喜爱的作品。爱你们。

第269章 短期目标

说起来, 隋炀帝着实是一位非常大手笔的皇帝。

当年,他不仅在张掖大办宴席,还鼓励西域的商人到中原地区去做买卖, 在洛阳举行万国盛会, 据说在当年,凡是去往洛阳交易的胡商,在洛阳吃住都不用花钱。

这种做法很是给人留下了一番人傻钱多的印象,但是在当时, 这个政策对于西域那些胡商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在当时那个年代, 东西方贸易几乎都被突厥人垄断, 胡商们也都已经习惯了跟突厥人做生意, 如此日积月累,突厥的财力越发雄厚, 对中原的威胁也就越大,隋炀帝这一招,基本上就是釜底抽薪了。

等到了唐初这时候, 胡商就不再有隋时那般待遇。

贞观四年, 西域那边又有人说要入贡, 其实就有点要以入贡的名义来中原做买卖顺便蹭吃蹭喝的嫌疑, 过去不少小国都做过这种事, 不仅享受了一把国宾待遇,送过来的礼物还没几样,回去的时候拿的回礼却颇为丰厚。

针对这个事情,当时魏征就上谏说:如果只是商贾往来, 让他们跟边境百姓做买卖,那就没什么问题,如果要以宾客的身份招待他们,那就“非中国之利”。

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做的必要,贸易格局既然已经打开了,凭什么还要让这些人白吃白住呢。

这玩意就好比后世各种a的新客户优惠,对于新客户那是各种红包海量发放,老客户你就别想了。

所以说,这些胡商现在住不进驿站,享受不到食宿全免的待遇,西域这些商道上的小城,也就有机会发展发展餐饮住宿业。

胡商的钱并不好挣。听闻在中原地区一些大码头上,那些给人搬货的苦力,看到那些世族大家和中原商贾的货船往往都是一拥而上,因为这些人大多出手阔绰,若是换了胡商的货船,大家的热情就没有那么高涨了,因为胡商大多比较小气。

但那是在中原,搁常乐县这里,地方经济很大一部分就是要依靠这些小气吧啦的胡商们带动起来的。

常乐县既没有丰富的资源也没有什么特色产业,又竞争不过周围那几座城池,无法让胡商们在城中多做停留,所以这个县就很穷。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罗用最近苦思冥想,大概给这座小城制定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目标。

短期目标就是通过豆腐菜的宣传,以及提高餐馆的伙食水平,客舍的住宿环境,在相同或者相近的价格条件下,尽可能提供比周边城镇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留住一部分不着急赶路的胡商,通过他们这些人的消费,给这座小城带来一些收入。

胡商们往来于西域与大唐之间,需要穿越一大片沙漠,沙漠里夏日酷热,冬日极寒,早春多风沙,一般胡商们选择穿越沙漠的季节都在春末夏初,或者是秋天。

农历二三月份,并没有多少从西域那边过来的商队,倒是有一些从凉州方向过来的胡商,他们在敦煌一带落脚,等待着再一次穿越沙漠的时机,合适的季节合适的天气。

这些往来于大唐与西域之间的胡商们,与其说他们是商人,不如说是淘金者冒险家。

他们不像中原地区一些商贾大家那样有着丰厚的资产和庞大的关系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来到大唐,就是为了赚大钱。

也有一些胡商自从来到了大唐,或者是走了几趟,赚够了本金之后,就会选择在大唐定居下来。

无论是在河西走廊还是在长安洛阳等地,都有很多这样的商人,他们或是倒卖货物,或是经营酒肆客舍,做什么的都有,只是大都依旧行商,听闻还有放高利贷的。

敦煌那边也有一些定居的胡商,常乐县这边并没有。

“前面就是常乐县了。”这日下午,有一个商队从晋昌那边过来。

“快些走,我听说他们那里来了个新县令,教城里那些酒肆客舍学会了豆腐菜。”一个裹着白色头巾的胡商大声说道。

“不过就是豆腐,你在凉州城还没有吃够吗”

“常乐县太冷清了,一点都不热闹。”

“我们在这里休息一晚,明日一早便去敦煌。”

“到了敦煌好好休息。”

“都快些走前面就是常乐县了,我们今晚就在这里投宿。”

这一群风尘仆仆的胡人叽里咕噜地大声说话,即便有旁人听到了,也是听不懂的。

当年汉武帝令人在河西走廊屯田戍边,很多汉兵在这里生活定居,所以这里的语言主要也是以汉话为主。

这些胡人对常乐县这个地方的印象并不好,从前他们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吃的住的都不太好,城市小,人也特别少,不够热闹,没什么娱乐不说,连个像样的澡堂子都没有。

这一行人叽里咕噜,边走边说,说的尽是常乐县的不好。

待到快进城门的时候,抬眼一看,果然还是从前那个破败城墙。

进了城门以后,看看城中街道,倒是与过去有那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