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8 章(1 / 1)

剑来 烽火戏诸侯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像站着说话不腰疼,承认自己有了大出息吧,又差了点意思。

裴钱就纳了闷了,奇了怪哉,不知道陈平安跟这么个老汉有什么好聊的,心想你跟姚老头那么个当大将军的,话也不多啊。

三人一起沉默许久,蹲在岸边的老汉突然叹了口气,望向埋河水面,“说些不中听的晦气话,公子别生气啊。”

陈平安点头道:“老伯只管说。”

老汉轻声道:“我那娃儿跟公子差不多岁数的时候,遇上了不该捞的可怜人,不听劝,捞上了岸,没过几天,他人就没了,我该拦着的。”

说起这些的时候,老汉脸上没有太多哀伤。

最后老汉离去的时候,跟陈平安道了一声谢,说酒好喝,这辈子没喝过这么好的酒。

陈平安起身目送老汉愈行愈远。

裴钱还是不敢看埋河水面。

朱敛已经原路折返而回,裴钱这才胆子大了一些。

陈平安盘腿而坐,遥望江水和对岸,要朱敛带着裴钱先回驿馆,只是裴钱不愿意,死活要待在陈平安身边,朱敛就只好陪着她一起留在岸边。

陈平安闭上眼睛,像是睡着了。

裴钱百无聊赖地捡起一颗颗石子,可是不敢往埋河里丢,生怕不小心砸出一具站在水中的尸体来,她一想到有位女尸头发-漂荡在水面上的画面,就一身鸡皮疙瘩。裴钱下意识往陈平安那边挪了挪,握紧手中的行山杖,开始在心中默默背诵那本书籍的篇章,给自己壮胆。

朱敛身形佝偻,眯眼远眺。

什么山水神灵,鬼怪精魅。

武疯子朱敛自然不当回事。

许久之后,夜色深沉,裴钱惊讶出声道:“怎么河上有座桥?”

朱敛愣了一下,顺着裴钱的视线望去,哪来什么桥,江水滔滔,仅此而已。

裴钱一双使劲瞪圆了的眼眸,熠熠生辉,“哇,金色的桥!”

朱敛先看了眼陈平安的背影,并无丝毫异样。

老人就有些哭笑不得,只当是这个鬼灵精怪的丫头片子,在胡说八道,你哪怕骗人说河上有具尸体,都比河上多出一座金色长桥来得可信。

裴钱有些疑惑,神色茫然。

因为她好似听到了陈平安的读书声,刚好陈平安所读内容,是他要裴钱死记硬背的一段,这是陈平安在那本儒家典籍之外,唯一要她记住的东西,甚至还专门用小雪锥写在了那本书籍的末尾,所以裴钱记忆深刻。

他从不愿意跟她说任何道理,陈平安只对曹晴朗说那些书本之外的道理,裴钱觉得这些文字,大概就是她唯一比那个小书呆子强的地方了。

此时此刻,一肚子委屈的她,便大声朗诵出来了。

是那“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

是那“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夜游水神庙

裴钱盯着那座金色长桥,背诵圣贤教诲,朱敛在想心事。

横跨埋河的长桥渐渐消失,裴钱有些口渴,便也没了读书的心气,她倒是想要学习拳法和剑术,只可惜陈平安不愿意教她,至于朱敛这些人,就算他们愿意教,裴钱她还不愿意学呢。

陈平安依旧处于坐忘的玄妙状态中,更奇怪的是他发现自己飘荡而出,神魂离开了身躯,悬在空中,看着盘腿而坐的自己,心中感觉很是怪诞。不同于之前对峙丁婴和蟒服宦官的魂魄分离,一分为三,此次出窍离体的,有些像是传说中的阴神,就是客栈那晚君子钟魁的那种,只不过钟魁同时修成了阳神和阴神,“陈平安”此时随着埋河江风中蕴含灵气和罡风,身形不稳,飘忽不定,远远比不得钟魁两尊阴神阳神的凝练稳重。

如果说这个“陈平安”只是个学步稚童,那么钟魁已是登山涉水、如履平地的青壮汉子。

此等异象,裴钱和朱敛都未能有丝毫察觉。

两个陈平安几乎同时心念微动,心头泛起一个想法,挥之不去,飘荡不已的陈平安转头望了一眼埋河下游,然后盘腿而坐的陈平安睁开眼睛,轻声道:“我需要在这里练习剑炉立桩,今晚情况不太一样,无法细说,裴钱,朱敛,你们可能需要帮我守夜几个时辰。”

朱敛点头笑道:“老奴的本分事。”

裴钱一跺脚,哀叹一声,“早说啊,我该拿些点心来当宵夜的。”

出窍离身的那个陈平安,向埋河一步跨出,瞬间就掠出十数丈,直接来到了埋河水面上,像一截木头在“水中”浮浮沉沉,陈平安停下身形后,适应了这种高蹈虚空的诡异环境,脚尖一点,便会飘荡向前出极远,陈平安身体前倾,在埋河水面蜻蜓点水,仿佛是那御风凌空的山上神仙,或是纯粹武夫第八境的远游境。

双袖飘摇,御风远游。

陈平安当下还不清楚,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这是练气士的阴神雏形。

脱胎换骨,神气凝合,身外有身,是为阳神,喜光明。

一念清灵,出幽入冥,无拘无束,是为阴神,喜夜游。

夜访水神庙。

陈平安觉得哪怕只是看一眼都行,去去就回。

至于河畔那个陈平安,闭上眼睛,双手掐剑炉诀。

虽然一坐一神游,可是两者浑然一体。

出窍阴神所见所感,修习剑炉立桩的闭眼陈平安,一清二楚,完全身临其境。

大道之玄,玄之又玄。

陈平安直到这一刻,才有些明白为何修行之人,为何会纷纷远离人间,潜心修道,登高望远,想来这些练气士眼中的风景,都已是世外高处了。

此刻河畔陈平安看似在修习剑炉,实则继续闭眼观想心中那座长桥。

比起藕花福地那两次,稳固了许多,虽然冥冥之中,依然觉得无法行走其中,渡河而过。

但是登桥观河,应该已经做得到了,如果不是身边有朱敛,陈平安会走上去试试看。

今夜有此观想,既是因为想到了君子救与不救,还想到了渡人与渡己的关系。

将裴钱带在身边,陈平安只是要她读书背书,并未说过任何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可是只要看着裴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对镜自照,陈平安不由自主就会自省。许多书上内容,陈平安自己往往感触不深,不得真意,可裴钱在,陈平安就会想得更多一些,比如君子日三省乎己,克己复礼,慎独……

读书万卷始通神。

妙哉。

裴钱已经将第一本书背诵得滚瓜烂熟,看来今日夜游水神庙之后,大概可以让裴钱开始看第二本书了。

读书不在多,只看读进自己肚子有几字。

这个不是道理的道理,倒是可以与裴钱说上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