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5 章(1 / 1)

[综]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浮云素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鼎立比两家并行好,鉴于无论是两家还是三家都没有实践过,所以他们说的都是猜想,但叶孤城无疑很有说服人的天赋,而且他所说的方法确实能让嬴政与吕不韦都接受,在经过了仔细的思考后,他们决定冒一次险。

  就按照叶孤城说得做。

  当灞下学宫的最后安排出来之后,不仅吓呆了秦国朝廷上的一众大臣宗亲,连山东六国关注此事的学子有不少都呆掉了。

  没办法,秦国弄公私合营学校本来就是一个壮举,如果在别的国家算不上是大新闻,但因为是在不重视进学的秦国,所有人都好奇极了。

  当然,这好奇绝对不是褒义的,十个有九个都在等着看他们怎么失败。

  但等到渭南大市走上正轨之后,他们发现,虽然灞下学宫没有开学,但渭南大市的经营不可说不好,而且雅俗兼备,就连不少学子都因为渭南大市的名气去走过一遭,回来都赞不绝口,说一点都不像是秦国的手笔。

  山东六国都没有这么风雅的。

  在广告效应之下,山东六国的学子对灞下学宫期待越来越高,不管他们是抱着好心期待还是另有想法,但总归是关注着的。

  然而果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秦国又搞出了一个新玩意。

  “三家并行?!”

  学子瞠目结舌。“什么玩意儿!”

  还有更加义愤填膺的。

  “这是对儒家的亵渎!”

  相信哪个就以哪个为主,三家并行,这是和稀泥搅浑水!

  儒家的老学生义愤填膺。

  又有持观望者。

  “三家并行?”

  他啧啧称叹,“也不是道是谁想出来的,对秦国来说是不是太超前了一点?”

  又有人道:“谁知道。”

  他道:“我看秦国渭南大市就经营得不错,或许学宫也能获得成功?”

  “再等等吧。”

  但也有很看好的,比如说目前并不在秦国的荀子。

  他从学子口中听见秦国学宫的创新之举,又看了看摊在桌上的纸,是邀请他去学宫当祭酒的请帖。

  无奈地摇摇头道:“还是走一趟吧。”

  他脑中闪过自己曾经得意门生的脸。

  三家并行,亏他想得出来。

  荀子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不管别人怎么想,在天下学子或鄙夷或期待或观望的视线下,灞下学宫终于开学了。

第168章

  叶孤城住在灞下学宫旁。

  学宫中的学子并不是很清楚太子傅的住处,但见他几乎每日都来视察便能知道他所居不远。

  不管是才入秦国还是已经入秦一段时间的学子对他都是好奇的,且不说这人的官职来历过于神秘,又无实权,但谁都知道,他是现在秦王的老师,而且走的路子与当年的吕不韦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好事者信誓旦旦称他定然是下一个秦国丞相,毕竟,现在的秦国新政名义上没有叶孤城的参与,却处处有他的影子。

  因为国师的称呼以及嬴政的信任,叶孤城这人虽然在山东六国未露面,却被不少人盯上了,灞下学宫的学子对他也十分好奇。

  如教导主任一般走过兰池,池边有摇曳的柳树,嬴政跟在叶孤城的身后,眼中有好奇之色。

  灞下学宫开学不久,他还是第一次来。

  高大而显赫的王车停在学宫门口,因正值上课时间,竟然没有人一个注意到这车架,嬴政静悄悄地下马车,跟着叶孤城走进了学宫中,身后还缀着一个小尾巴赵高。

  叶孤城看了赵高一眼,没有说话,但那一眼却看的赵高打了一个寒颤。

  随着他年岁渐长,叶孤城看他眼神中的探究越来越多,让赵高不敢因为王上的看重而轻狂,反而越来越慎重。

  不是他说,叶孤城的眼睛里,像埋了刀,埋了剑。

  赵高又把头埋了下去。

  嬴政不用叶孤城介绍,因为灞下学宫的内部陈设是他们一同设计的,从头到尾都没有隐瞒过他。

  他来的时候,正好到了学宫聚论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知名导师开题演讲,学生讨论,虽然在叶孤城看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了不得的超前教育了。

  今日开题的,是叶孤城曾经的老师荀子。

  也不知是因为叶孤城的面子还是因为秦国的邀请太诚恳,或者是荀子本人的对秦国就很有兴趣,他竟然也来了灞下学宫。

  连同几位别派大师,可以说镇宫之宝了。

  嬴政在门外悄悄走过,看年轻的学子在屋内高谈阔论,明明那些学子都较他更年长,但他竟然目露慈祥之色,简直像是在看茁壮成长的幼苗。

  叶孤城站他身前,高大的身躯正好把嬴政挡住,里面的学生无法看见秦王。

  因为“校长”本人时不时来学宫中转一圈,这里的学生早就习惯了叶孤城的存在,看见他来了也就是点头致意,然后接着讨论自己的事,可以说是非常有定力了。

  荀子的眼力和那些学生不同,他倒是发现了嬴政的存在,却没有告诉学生的打算,点头算是同秦王致意,面上不卑不亢,一派大家风范。

  年轻的秦王听了一会儿荀子的话,又听听学生的讨论,心情愈发好了,想荀子不愧是他老师的老师,讲得东西让他都受益匪浅。

  嬴政道:“叶师,去天斟堂吧。”

  这才是他此行的重点。

  两人却没看见,在他们走后,一瘦高的青年以很隐晦的视线从屋内打量他们,甚至连之前一直很热心的聚论都不管了。

  有人看他一眼道:“徐君房,你在看什么?”

  徐福道:“我在看秦国的国运。”

  他名福,字君房,报名的时候直接用了徐君房的名字。

  那人闻言一梗,心想你们阴阳家的人就是神神叨叨的,天天就在看日月星辰,谁知道你们在说些什么。

  原本以为徐君房还挺正常,没想到同其他人也是一个样的。

  想到这,儒家的小弟弟默默离他远了一些,又将精神集中于聚论之中。

  徐福的眼睛眯了起来,眼中满是探究。

  天斟堂可以说是叶孤城最骄傲的一个设计。

  只有百家成绩最优异的学生才可以进入深造,毫不夸张地说,能进入天斟堂的都是秦国最优秀的人才。

  因为优秀,所以他们就能参与很多事情,比如说,新秦法的制定。

  这还不是叶孤城提出来的,而是身为秦王的嬴政自己提出来的,他觉得秦国的法律已经有些不符合朝代了,并不是说法律太松散,而是太严苛。

  山东六国子民的生活自由到了糜烂的程度,而朝堂上更是一片乌烟瘴气,要不然,拥有众多人才以及精彩文明的六国也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