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3 章(1 / 1)

[综]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浮云素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于常人?

  他想到了对方当年毅然决然离开稷下学宫进入赵国的背影。

  是不是那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

  他看向西边,摇了摇头。

  秦国啊秦国。

  是否也到他西行的时候了?

  叶孤城也知道自己成为太子傅了。

  但是他却不是听诏书说的,而是听秦王说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他明面上成为太子傅,但是干得事情,却不仅仅是太子傅的事情啊!他看着秦王闪着光的眼睛,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按照对方的形容,他哪里是当太子傅啊。

  分明就是国师好吗?!叶孤城想想,秦国没有国师这个职业,所以干方士的事做到最高等级的究竟是哪个?

  徐福两个字砸入他的脑海中,随后就是四个明晃晃的大字“祸国殃民”。

  哦。

  叶孤城一脸冷漠。

  所谓的国师啊,不就是所谓的反派标配吗?

  还是一定会被主角打倒的那种。

  再往后推一点,岂不是还有“焚书坑儒”之说?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儒,而是方士。

  叶孤城:……

  大家好,我要成为神棍反派了,还是秦始皇最讨厌的那种。

第156章

  当太子傅是一个技术活。

  但是叶孤城当太子傅,不仅是一个技术活还是一个高危活。

  当然,这不是说他的性命高危,而是政治上的高危,毕竟叶孤城武力值杠杠的,谁想杀他,几乎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他现在的身份又特别敏感,想要在政治上走上一条坦荡的康庄大道,不仅不简单,而且很难。

  想到这里,他又叹了一口气,与国运相连,意味着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绝对不能出问题,最好还能流传千代万代。

  这真是充分考验他的聪明才智,比治理当年的白云城难多了。

  虽然还没有治国,只不过开始深入咸阳宫,就发现困难重重。

  本职的教育工作因为已经习惯,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困扰,甚至因为王宫内也有教导太子的老师,叶孤城的工作量比之以前还大大减少,起码陪伴嬴政的时间,比之前少多了。

  时间的减少引起了太子的不满。

  好在,太子本人还是很通情达理的,虽然对叶师与他在一起时间变少有点不满,但新上任的其他老师也都是饱学之士,因为都是某门类的专精,甚至还能补充他的知识量,让他了解更多之前不曾听说过的道理,这让嬴政变成了一块吸水的海绵,不停地汲取知识,让他的新老师们赞不绝口。

  就算是叶孤城也不得不感叹,像是嬴政这样的学生,哪里都是很受欢迎的。

  因为看见嬴政的表现,吕不韦也稍微放了一点心。

  现在虽然蔡泽还是相,但吕不韦才是真正干事的,谁都知道文信侯是秦王面前的红人,因为秦王自己的喜好问题,明明他的官职并没有蔡泽高,但是干的很多事情,甚至都能越过蔡泽。

  这让吕不韦不得不想更多更重要的问题。

  比如说对秦国政治的思考。

  叶孤城不得不承认,吕不韦此人当政还是很有能力的,他甚至已经看到了秦国以法治国的弊端。

  并不是说依法治国不好,只不过秦国向来严刑峻法,法度甚至严明到了严苛的地步,秦国的人早已适应,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因为严苛的法度而团结在一起,如同钢板一般,这是从商鞅变法之后形成的秦国新风气。

  然而,如果秦真的能统一山东六国,要求其他国家的人也这么做,势必会引起反弹。

  山东六国,虽然也有法度,但是比起秦国要松散不知道多少倍,想要治理的话,必定要放开秦国的法度。

  当然,这些只不过是提前脑内预演罢了,毕竟,虽然现在的秦国已经十分强大,但是他们确实还没有征服山东六国。

  这恐怕是现在的公子政未来的秦王的工作吧。

  想到这里,吕不韦又叹了一口气,但这绝对不是因为失望而叹气,相反,他在知道嬴政上课的态度时,竟然还诡异地觉得有些欣慰。

  没有办法,那一日的考试,很多都与秦国的政治有关,从他开始听有关法家的考题就觉得有点不妙,他们的太子,竟然能将一本《商君书》倒背如流,这难道不是将其封为圣典?

  叶孤城:……

  划重点有错咯?

  《商君书》确实是秦国的政治根本,然而正如同吕不韦之前所想的那样,如果一味只看法家的典籍,对其他学说不屑一顾,根本无法改善秦国政治上的弊端,甚至对他未来想要制订的新政也会很有影响。

  秦王如果三年后死了,到时候嬴政也不过就是十三岁罢了,按照秦王二十岁当政的传统,中间还有七年。

  吕不韦很自信,这七年,应该是他作为秦相执掌朝政,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新政在秦国推广,改变积蓄已久弊病,这其中万万不能让新秦王阻拦他。

  这样想着,就不得不去打听一下太子的上课情况,看看他对其他各家学派究竟有何见解了。

  要是真的只对法家感兴趣,那他们就真的要好好谈谈了。

  吕不韦原本都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却没有想到,等他真找到了嬴政的老师,却发现他好像不止对法家感兴趣。

  儒家的思想都听得津津有味啊!

  因为现实与想象不符,吕不韦虽然没有大惊失色,却悄咪咪地又找了叶孤城,隐晦地问他:“太子对何家学说最感兴趣?”

  其实他要是早点问就好了。

  毕竟事关嬴政的政治倾向啊,没有人比叶孤城更加熟悉了,但是吕不韦就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叶孤城看他一眼,哪里不知道吕不韦想了什么,事实上,这世界上还真的没有谁比他对嬴政更加清楚了。

  毕竟孩子是他从小养到大的啊,小孩子虽然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在没有成长起来之前还是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的。

  嬴政小时候是表现出了对法家深深的热爱没有错啊,但叶孤城本人也是深谋远虑,又因为后世的发展比谁都要更加清楚儒术治国的妙用,虽然从汉代开始董仲舒提出来了外儒内法的说法,但就算内法,外也是儒,总要在政治的外壳包裹一层甜蜜的糖衣炮弹。

  老秦人坚毅刚强,又民风剽悍,但是同样的,无论是在学术上也好,还是精致程度上也好,远远比不上山东六国,这虽然让他们更加强大,但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国力的畸形发展。

  能够打天下,却没有治理的好方法,这就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