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9 章(1 / 1)

嫡妻将女 温馨暖暖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让人惊讶

随后余东波又说当年余家通敌一事,纯属虚构,当年所被牵连的人家也当是无罪,这一切都是苏毅在背后干的,他去王府行刺也是为了给余家报仇

这么一想,如果他真的是为了报仇的话,似乎罪不当死,毕竟当年余家的事可是满门抄斩了,更是牵连了许多人家,其中甚至还有一家是百年的书香世家呢

可有的人心中却有疑惑,既然你认为是靖安侯干的,为什么不去靖安侯府去刺杀靖安侯干什么要跑到王府去刺杀一个外嫁女然后还连累了王爷

谁知余东波竟然说王爷遇刺并非他所为,他甚至是不知情的

他只是要杀苏清落和萧寒苏,想要杀萧寒苏是因为当年的事虽是苏家的人干的,可萧寒苏跟苏小将军战场多年,早就洞悉了这一切。他却帮着隐瞒,甚至连王爷都不知情

这一下人们的心中就像是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扔进一块石头一般,荡起一阵阵波浪,有人就不满了,问他萧寒苏有什么理由帮着苏家人隐瞒

与其说他们不满说萧寒苏隐瞒的事,不如说他们不满的是余东波竟然质疑小将军们的人品

虽然苏清已经死了,可是他仍然是百姓心中的英雄。他活在百姓的心中。不说小小年纪就带着大军胜利,单说他们回京后,穆雨辰的那件事就够他们佩服的了。

在百姓的心中。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却是他们衡量这些高高在上的高官的标准。

因为其他的事他们也看不到啊,只能听说,而听说的未必可当真,有夸大的成分在。可他们眼看到的事却是最有力的证明。

余东波听到质问声也很平静的回答,说萧寒苏因为跟苏小将军战场多年的友情。苏小将军还有一个胞妹,两人长的一样,因此萧寒苏就喜欢上了苏家的姑娘,因此他开始为虎作伥

大家一听。觉得这么解释倒也合理啊,毕竟苏清和苏清落确实长相一样,和苏清相处久了。又知道他有一个长相一样的妹妹,会喜欢上也是正常现象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大理寺卿可听不下去了,说余东波是胡扯,当年兵权之事是先皇做主,况且在苏毅刚出孝期的时候,先皇确实曾问过苏毅什么时候回豫州戍边,是苏毅自己推辞说疏于兵法,恐怕不能胜任,先皇这才让他先暂作休息,熟悉一下昔日的兵法。

可后来就出了跟王府的那件事,然后苏毅才被罢了兵权,给了闲职。

既然这样,何来余将军抢了苏侯爷的兵权之说明明就是他自己放弃的

再说萧少卿和苏家姑娘的婚事,那也是先皇留了遗诏赐婚的,根本不是两家做主,再者听说苏小将军和萧少卿虽然是战场多年的情谊,可私下里两人却是不合的,通常都是一言不合就打一架,这一点穆雨辰作证,确实是这样的。

萧少卿和苏家的姑娘早前也是互看不顺眼的,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毕竟曾经苏清可是在大庭广众下被鲁国公的嫡孙调戏了,但萧寒苏只是看戏,却不曾多管,

既然这样,又何来萧少卿会喜欢上苏家的姑娘然后为了她帮着苏家隐瞒呢

就算现在喜欢上了,那也是两人成亲后才喜欢上的,按余东波所说,萧少卿该是早就喜欢了,单就这一点就不符合嘛

但余东波却坚持说法,并且说的有理有据的,据说当年的事他还有人证

但当大理寺的人去传人证的时候,人证却丢了

屋内一片凌乱,看得出来人证是被强行带走,或者说已经遭遇不测了。

这一下余东波的说法变的模棱两可了起来,若他不是余家的后人,直接判定他说谎也是无碍的,可他是余家后人,余家当年是通敌罪,通敌是大罪,大理寺也不敢轻易做决定,于是赶紧进宫请示皇上。

景子恒知道这件事后紧急召集了百官,在御书房议事,毕竟余家的案子是先皇定下的,景子恒不能轻易的推翻,不然就有不孝之嫌。但也不能草草做了决定,不然不能服众。

御书房内,百官开始都说余家后人说的话不可信,更何况那人虽然面似余将军,可到底是不是余家后人谁也不知道,万一是有人冒充怎么办所以大家认为就该直接处死。

结果穆雨辰却提出当年余家通敌一案确实有些蹊跷。

当年所谓的罪证确凿,不过是余家的一个管事的口供,截获的通敌信函,还有在余家查抄出来的往来书信,可这些都可以伪造,人也可以是收买的,这怎么就能算的上是罪证确凿了呢

况且当年余家是戍守豫州,怎么看通敌都该通北周,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景子恒却有些惊讶,穆雨辰提出疑问,甚至同意重审当年一案,难道他是在怀疑苏家吗

此时墨煦出列附议,随后墨元帅,墨将军等也出列附议,平北侯也附议,文国公一直不喜欢参合这类附议的问题,可这次却也出列附议。

最后就连郑御史都没用逼迫直接出列附议了。

景子恒看这情况,知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同意重审,反正他是迫于压力,跟不孝扯不上关系了。但他心中却有些担心,万一是苏家,他要怎么办

他曾经答应过苏清,要护着苏家的

x2412141

309 清毒(第一更)

想到这,景子恒的脸色变了变,苏清他是不是知道什么,所以才会提出让他护着苏家的请求呢

可是这也不对啊,苏清应该知道,如果当年的事是苏毅陷害的,那么苏毅所犯的罪可不是小罪,甚至可能是苏毅通敌,可不论是陷害忠良还是通敌,他都没有办法去护着苏家。

唔,苏清不会做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的。

那么一定不是这件事,苏清一定不知道。

景子恒想通这些后心里倒是放心了许多,他相信苏清,以苏清这样的性子来说,他的父亲肯定是被冤枉的。

他丝毫不觉得他这是盲目的信任,或者说是为君者不该有的信任。

最后事情就以重审为结果这样定下来了,但对于余东波来说却没有逃过一劫,因为一日不平反,他就一日是罪人之后,加上他是要告靖安侯,所以被施了大刑,好在他身子骨硬,没事。

京城连着数日都在谈论这件事,但大理寺似乎一点都不急着要去查似地,尤其是穆雨辰。

怎么说当初重审一事是穆雨辰先提出,然后由其他人附议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