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1 / 1)

民间黑科技大佬 蚂蚁吃萝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到那个时候想要再唤醒病人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在医学史上,每年有那么多的人成为植物人,可后来恢复意识,苏醒过来的又有几个?而且恢复意识苏醒过来的人中,记忆不会丢失的能有几个?

杨飞翻了一下病人的眼皮,用随身携带的小手电筒照了照,病人的瞳孔毫无反应。

两个昏迷的病人都是如此,并且可以明显的看到,两个昏迷不醒病人的脸色十分苍白,就如同长时间在水里侵泡过一样。

关闭手上的小手电筒,杨飞叹了一口气。

“都只有二十多岁啊,用了端粒修复酶可就白白掠夺了他们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寿命啊。”

“可是飞哥,如果再不给他们注射端粒修复酶,可能他们的生命就到处结束了,难道要让病人一辈子浑浑噩噩的躺在床上吗?”

周佩军说的道理,杨飞何尝不明白。

沉默半响,杨飞整个人都松垮了。

“你去问问病人家属的意见吧,如果同意……就让他们把字签了,同时给我们授权。”

看着飞哥失落的背影,周佩军摇了摇头,出门回办公室联系患者的家属。

另一边,李舟已经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到现在都还一直没有苏醒过来的迹象。

一开始,唯希最先察觉到异常,但是通过分析,老板只是进入到了深睡眠状态后,便锁定了李舟卧室的房门。

老板这情况,唯希已经习惯了,老的毛病了,每年都会有这么几天长时间进入到深度深睡眠状态。

期间,李舟一直没起床,徐晓静还跑来准备喊李舟起床吃饭,结果到了门口才发现,房门都打不开。

要不是唯希提示,李舟老的毛病又犯了,不能受到打扰。

徐晓静还以为李舟在房间里做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李舟这一睡,就整整睡了一天两夜。

等早上李舟醒过来,看了一眼墙壁上的数字钟表后,才知道,自己已经睡了一天两夜。

难怪自己感觉全身乏力,清晰的可以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揉了揉发涨的脑袋,李舟掀起被子穿着拖鞋就起床了。

走了还没有两三步,肚子就传来了一阵阵咕咕的叫声。

刚打开房门,李舟才发现徐晓静在门口打了一个地铺,正躺在地铺上睡觉。

睡梦中,熬了一夜的徐晓静被耳边的开门声惊醒。

看到李舟已经醒了,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徐晓静眯了眯不停打架的眼睛,微笑的说道:“醒啦,厨房里煲的粥还保温着在呢。”

徐晓静伸了伸懒腰,拍了拍打的哈欠,晃悠晃悠的朝着房间里走去,直奔房间内的大床。

“我再睡一会儿,中午没起来的话,不用喊我。”

没一会儿,房间内竟然传开了微弱的呼噜声。

看着老婆疲劳的样子,李舟心疼的轻轻关上了房门。

客厅里,李舟小口小口的喝着小米粥,脑海里却在翻阅查看系统解锁的最新黑科技——纳米机器人。

脑海里不停浮现的纳米机器人相关的科技技术资料,李舟联想到了许多。

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就率先提出了纳米技术的设想。

同时,在一次演讲过程中,理查德·费曼就提出:将来人类有可能建造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单个的原子作为建筑构件在非常细小的空间构建物质,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最底层空间制造任何东西。

此外,纳米机器人还可以广泛的用于治疗疾病。

就比如这一次的变异病毒感染事件,如果有纳米机器人的话,完全都不是事儿。

因为纳米机器人可以在分子层面上直接破坏入侵人体病毒的生物结构,让其丧失活性和感染性。

但相比于将纳米机器人用来治病,李舟更加看重纳米机器人可以把分子甚至单个的原子作为建筑构件在非常细小的空间构建物质。

甚至,李舟还有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诺亚方舟六十号飞船全部纳米机器人化……

越想,李舟越是心动。

飞船在宇宙中航行的过程中,肯定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而且长达两千多年的航行时间,也会让飞船外表面的金属肯定会被大大小小的陨石或者灰尘碰撞出坑坑洼洼的小洞。

可是一旦整艘飞船全部都是由一个个的纳米机器人组成,那么这些问题完全不需要担心。

而人类需要做的,仅仅只是给纳米机器人提供原材料复制新的纳米机器人。

就在李舟嘴角微微上扬,想着美好未来时,唯希打断了他。

“老板,患者张亚先和杨寄萍的家属同意了给病人使用端粒修复酶,并且以完成了签字和授权,我们需要阻止吗?”

要阻止吗?李舟轻轻摇了摇头,虽然纳米机器人可以治疗病毒感染,但是等他把纳米机器人打造出来,估计两位患者都已经彻底成为植物人了。

“不用,我们也不要参与。”

“好的,老板。”

一个多小时后,取到端粒修复酶后的杨飞,给患者注射了端粒修复酶。

第一百九十章 人体最强第三道防线

在给病人注射完端粒修复酶后,杨飞几个医生目不转睛的看着病人床头上仪器上显示的脑电图。

焦急的等待了十多分钟,脑电图开始有了变化!

“有反应了!”

“我看得到,干嘛一惊一乍的。”

又观察了一会儿后,杨飞对着实习医生陆奇说道:“陆奇,你看着点,如果出现了异常反应,或者病人苏醒过来了,及时喊我。”

“哦哦,好的,老师。”

杨飞点了点头后,转身离开了。

还有很多病房都等着他去查房呢,他不可能一直在这看着,只顾着这两个病人。

当天下午三点四十五分,其中一位病人醒了过来,随后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另外一名病人也醒了过来。

时隔一周,所有病人都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生物实验室里,李舟已经连续三周霸占了其中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这让实验室里的其他研究人员苦不堪言,不得已,大家全都排队使用另外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

看着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小齿轮的一个纳米机器人,李舟终于松了一口气。

为了打造出这一个细度是头发丝的五万分之一的纳米机器人,李舟的头顶都有地中海的趋势了。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下一刻,李舟不动声色的取走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纳米机器人,离开了生物实验室。

唯希本体所在位置,李舟将脑海中纳米机器人自动停止复制的信息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