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虽然是武者,但却是放在武者堆里就会消失的那种类型。
这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武者。
事实上,大多数的武者也都是这样。
小时候,他们是天才,是天之骄子;但随着接触层次的提升,慢慢的变得普通。
天才,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生物。
你把一群天才堆在一起,里面还是有些天才会显得特别突出。
很遗憾,陆晚不是特别突出的那个,而是特别普通的那一个。
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来自于一次偶然。
因为偶然,陆晚拜了一位郁郁不得志的炼器大师为师。这位炼器大师因为某些原因,非常想要教出个“天下第一”的弟子。而大师收他为徒,则是有出人预料的原因,总之,那位落魄的大师并没有看错人,随着练习,陆晚在炼器方面展露出了极高的天赋。
之后的很多年,陆晚都跟炼器散圈的炼器师一样,主要是跟着军队,为打战做服务、搞后勤。
陆晚的实践和练手,都主要是在军队里。
因为有前辈大师的栽培,所以,陆晚基本不用为生计发愁,很少做商业化的生意,因此在圈子里名声不显,但是在君山的功劳簿那边,他的功劳可不少。
当然,功劳什么的,也是唐部长帮忙伪造。
这样可以让陆晚的技艺变得合理,毕竟,炼器师不可能缺乏实践。
不再圈子内实践,那就必须得有地方实践。
而唐部长这边,给陆晚伪造的资料里,很多都是密集极高的行动查证的话,大概是有这么回事,但具体什么事情、什么工作,却什么也查不到,属于保密内容。
如此一来,唐部长就给陆晚做了一个“隐秘的、不为人知、经常从事高机密任务的炼器师”,而且这个炼器师很受君山的重视,但本身的身份却又属于散圈。
陆晚的成长过程,就这样被交代了一遍。
内容很翔实,还重点提及了一些事情,表现陆晚的性格,内容也非常的精彩,很多读者看了,都有些爱不释手,连看几遍,还意犹未尽。
这个意犹未尽,可不是说说而已。
毫无疑问,陆晚的成长经历中,那个落魄的大师,是万千读者关注的重点。
既然是炼器大师,为何会落魄呢?
他为何要收陆晚为徒呢?
827 成就达成
在报道里,读者了解到了陆晚,了解到了成长经历,对他的能力和来历也有了了解,然而,报道里面解开了一些疑惑,却又增添了新的疑惑。
落跑的炼器大师是谁?
既然是炼器大师,为何会落魄呢?
他为何要收陆晚为徒呢?毕竟,芸芸众生那么多,他究竟看中了陆晚什么?
报道写得太精彩了,悬念设置也做得极其精妙。
明明是新闻报道,是采访稿,但却愣是玩出了悬疑剧的引人入胜。
而首批读者看完以后形成的良好口碑,也促使了往后第二批、第三批等各批次的销售火爆。
这是值得购买的报刊。
报纸本来就不贵,在没有别的娱乐方式,没有别的更好的信息传播渠道时,三大域和古界的人都有了收藏报纸和新闻的习惯。
这个习惯,在报刊时代很常见。
人们会把重要事件的报刊购买、保存,作为历史的见证资料。
而如此精彩的报道,如此引人入胜的字,也是值得收藏的。
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跟报刊上描写的,那是不一样。
这期修行人日报头版的字,用词优美、简洁、内容编排,都极具美感。
而购买热情的火爆,也不断的拉高修行人日报的销量。
上午就到了七千多万分,晚报出来之前,销售数据飙升到了九千多万,在夜摊时分,报刊销售量终于突破一亿。
最终,本期当日销售量突破一亿,达到了一亿零六百万。
数据汇总过来的时候,整个报社都沸腾了。
又一次的过亿销量。
再一次的创造历史。
这是何等的激动人心。
而当夜,小周记者又连夜召开会议,准备改变计划。
因为是系列章,而第一个系列的成功,就意味着第二个系列属于万众期待。
按照原计划,第二个系列,重点讲述陆晚学艺、揭开大师身份。
但根据市场反馈,读者对陆晚的师父太过好奇了,市场热情极高,反而对陆晚为什么入股修行人日报等等不怎么好奇。
原本,报社方面会觉得读者更多的喜欢往阴谋论方向去猜,所以,把这些方面的报道放在最后一天,好吊足读者的胃口。
但报社的预估是错误的。
读者对陆晚和修行人日报的兴趣一般,反而特别渴望看到关于陆晚师父的信息。
既然读者喜欢,那当然要往后推一推啦。
所以,原定计划的第三期和第二期,要进行调整。
第二期的内容,要放到最后。
第三期的内容,要调整到前面来。
不仅如此,原本的内容还要进行修改,而后为最后一期来造势。
这就是小周记者召开会议的目的。
他这是要请笔杆子们在动动手,再连夜奋斗一下。
而报社的豪们丝毫没有加班的怨言,因为他们太激动了。
亲自参与了销售过亿的日报,并且做出重大贡献,这份荣誉感、这份激动、这份自豪,让他们精神振奋。
小周记者提的事情,他们根本没有半点怨言。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因为小周记者的成功采访,树立起了领导的威信。
人们都知道,这片采访稿是小周记者拿到的。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第一功臣。
而这次的成绩,也是在小周记者工作的基础上,再由小周记者来指挥领导,然后就有了这么漂亮的战斗,取得了这么漂亮的成绩。
自然而然的,小周记者也就拥有了威信。
人们相信他的判断,也相信他的决策。
他说需要调整,那就需要调整;他说调整以后,销量会更好,那么,调整以后,销量肯定更好。
没有人渴望不好。
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
而小周记者也精通领导之道,笑着道:“马董事长说销售过亿,就给咱们奖励。依我看,咱们就连续做出三个过亿销量,到时候让他发奖励都发的破产。”
幽默的话,让大家哈哈大笑。
马虚海自然不可能发奖励发的破产,羊毛出在羊身上,销售越好,公司的收益就越高,不可能因为奖励就破产。
而这话,看似调侃,却在无形之中鼓舞着众人。
一次过亿已经达成,那么,能不能三次呢?
现在形势大好,专访信息又处于热度的巅峰,只要操作得当的话,再来两次过亿销售量也不是不可能啊。
当胜利触手可及的时候,没有人不渴望胜利。
近在迟尺,为何不努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