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1 / 1)

甜香农家 沉默的美伢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本太高了一些,当然水果味的就更不必提了,大家连水果都吃不上,又怎么可能买的起水果味的月饼呢

既然自己的定位是乡下人,就必需以他们的消费能力为前提,做出他们都能消费起的月饼。

这样呢肯定就能卖出月饼,可是反之自己也不必卖了,肯定没人买的。

“大家放心,我这里做的月饼一定比城里卖的便宜,当然啦 ,如果大家卖城里最难吃的月饼,那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价了。

我只知道要实实在在给大家足料,既然是红豆月饼就要足量的红豆,不可能给大家一个面粉团子。”

秋宁说的很真诚,信心满满 ,不过就是自己少挣一眯。不过呢秋宁仔细算过了,之前自己做代工,那完全就是挣苦力钱。

可是现在做月饼原料全是自己的,而且这个时候要月饼的很多,量也会很大,那么就算月饼卖的便宜,只要自己卖的多,那么挣的一定会多,不会少了。

大家有的点头,有的半信半疑。不过有一部分人是相信的,这城里月饼什么价格,大家都问过了。

正盘算着上哪儿买又便宜又好的, 这会子得到秋宁的保证,立马就心动了。

直接就去同秋宁谈价格了,家里亲戚多,算是村里的中产人家,这时候自然不肯落下。能比城里便宜,又比城里好吃,怎么不买呢能买到秋宁这足料的月饼送出去也有面子呀

aa2705221

第七十四章 初见成效

秋宁面对第一批来谈订月饼的人,自然是有部必答,客客气气的。而相比之下村里有些半信半疑的人,就开始私底下开始打听了。

而这打听首选自然是秋宁住的王家人,王婆婆简直忙坏了,一个劲儿的同那些人解释。不过王婆婆想到能帮到秋宁,那态度就和软多了。人家秋宁多不容易,自个掏钱请大家尝这月饼,多不容易呀

等到院子里人散开了,秋宁和王姐仔仔细细的算着账,想要订月饼的人家全都登记好了。

并且秋宁也根据他们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馅料。豆沙芝麻冬瓜糖的,全都有。凤宁走的是低端,所以根本进过贵的原料。

而现在订月饼的人家大概有十多户,不算是太多,全村一百多户人家,也才只有十分之一。

而这十分之一会是村里算是富裕的人家。这也合情合理,有钱人自然是敢尝试新鲜东西。

王姐看着秋宁又是写,又是算账的,忍不住赞叹:“秋宁,你怎么啥都会呀这能写会算的,跟账房先生似的。”

秋宁放下手里的炭头笔,笑了笑“王姐,这有什么难的,不过是你小时候没机会学罢了,只要学了谁都会。不信我现在就可以教王姐你识字呀”

王姐心里一阵激动,看着秋宁半信半疑,“真有那么容易吗我咋听人说读书识字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呢像我这一个乡下农妇,能学的会吗”

秋宁让王姐逗笑了,不过也明白在乡下。不要说女人了,就是男人也没几个识字的。

这时候教书先生收的学费太贵了。乡下人家能吃饱饭的就算还行了,能交的起读书费的。那就是中产和富农了。

就像在王家村,若不是老秀才掏银子请来教书先生,村里能读书的人家就更少了。

不过老秀才脾气也太大了。所有要进学堂读书的孩子,必需要经过老秀才过目了才行。

若是老秀才觉得不行,那就不能上学。这样有点不讲道理,不过村里人却心服口服,通常让老秀才拒绝的孩子,都是平日在村里就不老实,而且并不愿意读书。只是让家人压着去的。

“王姐你还不信我吗我一天教你两个字,一年下来你就会认六七百个字了。这样几年下来,差不多的字你都会认了。咱们也不求做诗什么的,只要不睁眼瞎就成了。”秋宁轻轻说着。

王姐这下子真觉得这识字不难了,确实,一天认两个字,几年下来会认几千个字了。

这下自己也就不会睁眼瞎了,有个会识字的娘,将来宝儿也能识字多一些。王姐可是一心想要宝儿做读书人。不要像宝儿爹一样,一辈子靠着手艺挣钱,辛苦劳作了。

“那成,秋宁你就做姐的先生。好好教我识字吧”

秋宁婉儿一笑,“先生称不上,不过是教几个字罢了。王姐你看今日我就教你王字。还有一个姐字。”

王姐看着秋宁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两个字出来,没想到这两个字就是王姐二字。

王姐挺激动的。像个孩子一样,跟着秋宁一块念这两个字。秋宁教了十多遍之后。就又教王姐写这两个字。

两个大人就这样在院子里,拿枯树枝写写画画,还笑的很开怀。王婆婆哄着宝儿睡着后,出来就看到这两人,忍不住打趣“你们两人多大了,咋还跟宝儿一样玩泥巴呢”

王姐见婆婆来了,兴奋的朝王婆婆招手,“娘,您快来看看,秋宁在教我识字呢您要不也来跟着学学”

王婆婆一听儿媳妇在认字,也来了兴致了,走到跟前瞧着地上画着的东西,“这就是你们识的字呀

这画成一团的,我这一把年纪看着就眼花,宝儿娘还是你来学吧,等宝儿长大了,正好教咱们宝儿。”

“可不是娘,宝儿将来可得做读书人,可不能再像咱们这么辛苦了。”王姐一本正经。

秋宁看着王姐这样,才明白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如此,永远或者说时时都记着孩子,一切决定都是为了孩子。

“王姐,你可真是一个好母亲。”

王姐幸福一笑,“这天下做娘的,都是好母亲。”

王婆婆朝秋宁手里的小本子看去,“秋宁,今日订月饼的人可少”

秋宁笑了笑,“不算太多,有十多户吧我打算从明日开始就开工,把大家订的这些月饼全做好了。然后就是打包好,再等客人上门来拿了”

“那就好,有人订就好,等大家尝到好处了,自然订的人就多了。乡下人都是这样,该花的银子能拖一日是一日,非要等到刀口子上时,才急急的花出去。

秋宁,你听婆婆的,再等等,保管后面订的越来越多。”

秋宁想想也是,这会子让人拿银子出来,谁都会犹豫一会子,慢慢来吧,离中秋越近这生意就会越好。“婆婆我听您的,慢慢来。咱们不急,急的该是那些想必需要买的人。”

王婆婆和王姐一块笑了,可不是,这该急的人还在急呢又想便宜又想东西好,可不只有秋宁这儿。

“秋宁说的事,咱们不急。对了秋宁姐这里也要订几包月饼,你记得给姐记上。”

“姐,你只管放心,你要多少盒秋宁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