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养牛的人很少,更不要说马了。所以唯一的劳办,就是人自己了。
一路上最大的风景就是人,差不多都是村里人,全都赶着进城卖粮。地里的风光就是光光的稻子桩,一片全是光溜溜的,稻子割的干干净净的。地里不家一些老人小孩子,手里跨着篮子,全都在认真的寻宝。而所谓的宝,只是各家掉在地里的谷穗罢了。秋宁和王姐轮流推着车,王姐告诉秋宁,从王家村到城里走这条大道,差不多要走上小半日的功夫,算是离城里比较近的城子了。进城正好就赶上集市,正好可以去米粮店把粮卖了。每年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米粮店了。卖新米的农人,买新米的有钱人,整个把米粮店挤破了。
秋宁亲眼看到人挤人的粮店时,才知道王姐说的一点也不夸张,确实就是这样。人挤人,特别的挤。不过这种拥挤却没让任何人觉得不满,反而每个人脸上都是笑意。秋宁同王姐排着队,等着粮店的伙计来称粮,然后结算银子。王姐心里别提多高兴,就告诉秋灯自家每年都在这家粮米店卖粮,价钱公道,秤也挺准的。
秋宁也仔细看过,这一家粮米店生意确实好很多,有许多农人都在这家排着队,相比之下另外几家米粮店的人就少了许多了。而这一条街上面,全是一家一家的米粮店,而这里全让推着独轮车,还有挑着担子的农人围满了。
aa2705221
第三十九章 逛街
秋宁看到古代的秤时,才惊叹,一个又粗又长的秤杆,简单直就是一根小树。直接就由几个大汉抬着,接着有一个精明的山羊胡子的账房在调秤坨。而所有的谷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秤好重量,然后由账房先生记录好,再到后面的柜台去算银子。
虽然排队的人很多,大家都带了许多谷子来卖,可是整个流程却是有条不絮,而且呢基本上没有乱插队的,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看来古人的纪律性还是挺强的。
因为王姐和秋宁来的比较早,所以并没有排多长时间的队,谷子就过了秤,接下来就可以直接去柜台拿银子了。秋宁看着另一个账房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一下子就把给王姐的银子算出来了。王姐总共买了五两银子,这已经算是很好的收成了。家里的谷子并没有完全买完,现在买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先放放,若涨价再卖,若行情不对就赶紧卖。农人们辛苦大半年就指着这些谷子换银子,所以如何卖谷子也是很讲究的,现在新米刚出来,各家都会急着来卖谷子。所以价格不会太高,如果条件允许的,可以再把谷子留一部分不急着卖,等到新米收的差不多了。
哪果产量并不高,到时候米粮店会继续高价收谷子。到时候剩下没有卖的谷子,又可以多挣一点的。每年王姐都这样卖谷子的,就连王大哥也说王姐高明。秋宁觉得王姐完全就是经济学家,需求决定价格。现在卖的人多,自然价格低一些,可是如果卖的人少了,价格自然就高起来了。
王姐收到银子后,就把独轮车寄放在米粮店后面,米粮店有个小伙计是王家村的。王姐还特别跟秋宁说,这是王家村谁家谁家的小儿子,人很不错,也很上进之类的。秋宁知道王姐的意思,可是这会自己根本没有这个打算,可也不好正面辜负王姐的心意,就借口想去街上逛逛,让王姐带自己去买东西。
王姐笑了笑,知道这丫头又在回避这些事情,算了,不急慢慢来。再说也许秋宁会遇上自个中意的,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到时候了秋宁一定可以遇到合心意的。王姐现在真把秋宁当妹子看了,心地善良,人也本份,做事麻利,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秋宁。王姐要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油盐,还有其它一些东西。通常乡下人进一次城比较麻烦,所以各家一旦进城,就会买下好几个月的生活必需品。王姐自然也不例外,秋宁陪着王姐一路买下来,两人手里全拧的满满的。不过脸上却高兴极了,怎么说买东西是女人最大的爱好呀
王姐看经过花布店时,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扯了几尺花布,还有几尺青色的布料。一家子一年四季难得做一身衣裳,今年收成好,也该给自家男人添几件衣裳,过些日子回娘家,也得做一件新衣裳才行。秋宁帮着王姐挑好衣料子,王姐付过钱后,王姐说要去买点吃食给宝儿。宝儿现在快一岁了,也可以吃点好东西了。
秋宁手里只有一小包东西,这是在杂货店里买的糖,秋宁之所以买糖,就是打算用些糖回去做些点心试试,当然还需要鸡蛋,不过秋宁想在村子里买。各家都有养鸡,新鲜的鸡蛋做出的点心更加的美味。王姐觉得姑娘家爱吃甜食是正常的,买点糖回去小日子时喝喝,最好不过了。
不过在经过一个老婆婆摆在点心摊子时,秋宁居然买了各种味道的点心。这让王姐很好奇,秋宁一看就不像会乱花钱的,可是一下子买这么多点心,是不是太多了点。要说姑娘家应该更爱花料子,哪怕少吃几块点心,也必需多买一尺花布呀可是秋宁一下子买这么多点心,是不是有些过了。
王姐扯着秋宁的袖子,小声的提醒:“秋宁,这点心得不少银子,你还是少买点吧”
秋宁笑着摇头“不妨事,王姐放心好了。”其实秋宁买各式点心,只是想尝尝古人做点心的方法。既然不方便直接问人家,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买人家的点心回去尝尝,然后自然就知道如何做的了。秋宁这张嘴试过无数的点心,但凡入口的点心,秋宁立马就能知道这些点心是怎么做的,是什么原料。所以秋宁才会下血本买各式点心,一来自己可以尝尝味道,知道是什么原料,二来可以用这些点心好好做谢礼,答谢王姐一家的照顾。
王姐见秋宁坚持,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觉得回去以后,一定得好好说说这姑娘。姑娘家一定得多存银子,多打扮,不然哪里能说上好亲事,没有好亲事,这一辈子可就完了。
两人买完点心之后,王姐又带着秋宁在城里逛了一圈子,中午时两人就着从自家带进城的馒头,向人讨了两碗水,就这样解决掉了午饭问题。秋宁也注意到,城里有几家很大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