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深宫(1 / 1)

沐荣华 郁桢 7209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一百四十五章 深宫

正月初九,太后六十华诞。

当今圣上又是有名的孝子,为了给母亲积福,特别下旨去年受了水灾的长江一带三省的赋税减半。最为严重的一省赋税全免。

同时在太后现有的“和宪”的徽号上有增添了“敬懿”二字。同时又将一批宫妃的份位进了一级。其中就有荣筠从选侍进到了才人,庆嫔进为庆妃。

一件事正确可以说是碰运气,两件事可以说是巧合,当三件事都符合了不得不让沐瑄慎重了。难道荣筝说的那些有些荒唐的话莫非都是真的。可是人怎么可能拥有前世的记忆,人生怎么可能重新来过呢

荣筝的话固然有些怪诞,但是一件件的正朝着荣筝说的那样应验,沐瑄还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脚下的路该怎么走他头一次觉得有些犯怵。

沐瑄跟着父亲跟着弟弟一道去给太后贺寿,女眷们的车轿走在靠后的位置上。沐瑄骑在马背上,忍不住回头瞧了一眼荣筝的轿子。心下微定,既然荣筝说的都是实话的话,那么在可以预知未来的情况下,他们更应该能将日子过好,避免重复以前的悲剧才是。

寿康宫早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贺喜的外命妇和内命妇。太后穿了一身枣红遍地金宫绸缂丝的褙子,花白的头发挽了个圆髻,戴着祖母绿的头面。精神矍铄。她端坐在宝榻上,一脸的温和慈爱。对于每个来给她磕头道贺的人,都面带微笑,显得十分的亲切。

荣筝随世子妃一道跪拜后,才起就看见宁悫长公主在和她招手。

世子妃轻轻的推了她一把,笑道:“去吧。长公主叫你呢。”

荣筝抬头见豫王妃正和桂王妃说话,她略迟疑了一下便乖乖的来到宁悫长公主身旁。宁悫长公主微笑道:“初一那天你怎么没进宫呢”

荣筝红着脸道:“禀公主,那天我起迟了。家里又安排王爷、王妃携世子、世子妃来朝贺,所以想着没自己什么事就没来。”

长公主见她小心翼翼的样子便笑道:“哎,没来就没来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那天没有看见你,所以有些好奇罢了。恭喜你姐姐又进了份位。如今可是才人了。”

荣筝道:“多谢公主的道贺。”

两人随便叙了几句家常。荣筝便在人群中看见了方太太的身影。她想上前去和大伯娘说话,长公主拉着她道:“你有事要忙”

荣筝笑了笑:“我大伯娘来了,我得去招呼一声。”

“哦。好。”

方太太见荣筝走了过来,低声笑问:“你看见你姐姐没有”

荣筝茫然的摇摇头,方太太道:“我说今天进来见她一面呢,难道还是见不着。”

荣筝说:“大姐住在玉明殿。一会儿我陪伯娘过去见她。”

来之前方太太还忐忑呢,如今见荣筝主动提出要帮她去见荣筠。心里哪能不欢喜。

“怎么二姐没和伯娘一道来”

“我留她在家,带她一起来不是很方便。”方太太是担心二女儿嘴巴没有把门,张口胡说了什么惹祸。

这次的戏台就设在寿康宫的前院,来往那么多的贵妇。不大入流的方太太很快就被淹没在人群中了。

没有人注意就是好事,方太太便准备与荣筝一道去见女儿。荣筝和方太太说:“伯娘,我去打声招呼就来。”

方太太亲眼见荣筝去宁悫长公主身旁说了句什么。长公主的目光往方太太这边瞟了一眼,点点头。方太太不知何事。心下一慌。荣筝又和世子妃交代了两句,这才过来和方太太说:“伯娘,我们走吧。”

两人一路往玉明殿而去,后面跟随着一同进宫的丫鬟婆子。

玉明殿在钟粹宫后面,各座宫殿长得都差不多,不同的只是名字而已。一道道红墙,一扇扇的朱门。要不是之前长公主派了个小太监替她们领路,只怕早就绕晕了,不知方向。

好不容易来到玉明殿外,荣筝觉得腿都有些酸了。她看见了匾额上三个端端正正的正体字,上书“玉明殿”的字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玉明殿外有太监看守着,见了她们忙上来问道:“你们也是来向娘娘道贺的”

太监口中所说的“娘娘”自然是指刚进了份位的庆妃。

方太太本想解释是来瞧荣才人的,荣筝却抢先道:“是呀,烦请帮忙通报一声。”

“通报什么呀,今天来道贺的人把门槛都挤破了,里面请吧。”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同时还不忘给她们打哑谜要赏赐。疏通费自然是少不了的,方太太将提前准备好的荷包递了上去。那个小太监暗自掂量了一下,数目好像不大,脸色就有些淡淡的了。

在旁人的引领下,总算进了玉明殿的院子。院子里栽种着一棵老梅树,还有几个大卷缸,想来夏天的时候卷缸里应该养着睡莲和锦鲤。院角搭着个花架子,只是空空如也,看不出是葡萄架还是其他什么架子。廊下立着的全是宫女,以及前来向庆妃道贺的命妇们携带的仆妇。

还没跨进正屋,就听见里面传来了笑语声,十分欢欣的样子。

来都来了,不和正住打个招呼怎么成,毕竟人家是玉明殿的主位,荣筠以后还得在人家手里过日子。

好在方太太也提前备了礼,与荣筝一道往那石阶上走去。有宫女上来笑问道:“你们也是来给娘娘道贺的”

和看门的小太监一模一样的语气,连说的话也一字不差。

方太太只好笑着说是,宫女又问:“是娘娘的什么亲戚,请夫人告诉我,我也好替夫人禀报。”

“这”方太太有些为难。她轻咬着嘴唇看了一眼荣筝。

荣筝笑道:“我们是荣才人的娘家人,想来给庆妃娘娘贺一句喜。”

听说是荣才人的娘家人。那宫女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漫不经心的说:“知道了,你们等着啊,我替你们问一句。”

那宫女说着撩了帘子就进去了。屋里的笑语不断,方太太和荣筝面面相觑。她们要在这里等多久

荣筝留神观察玉明殿的布局,正殿一共五间,不用说肯定是庆妃的日常起居的地方。配了东西厢房。一共也有十来间的屋子。只是不知荣筠住在哪一处。

除了前殿,还有后殿,至于规模有多大。因为没有去后面,所以也就不知道了。

两人站在檐下,荣筝抬头数着房梁上坐着的鸱吻,看着金黄色的琉璃瓦。就差数瓦片了,那通传的宫女走了出来。冷冰冰的说:“娘娘请你们进去。”

荣筝走在方太太后面,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正殿。

还没跨进屋内,荣筝便闻见一股幽香飘来,心道真是好香。及至屋内。但觉得满屋子都是人。

在宫女递来的蒲团上,方太太与荣筝俩向庆妃行了跪拜礼。

坐在紫檀雕花宝座上的贵妃朱唇轻启,带着一丝孤傲说:“你们是荣家的人。难为你们还有这个心思来向本宫道贺。”

方太太陪笑道:“娘娘大喜,怎能不来向娘娘贺句喜呢。”

庆妃慢慢的把玩着内务府新进的玳瑁护甲。看得出来她对这新护甲的制式很是喜欢。正眼也没瞧过她们一眼。也没说让她们起来,任由方太太和荣筝跪着。

此刻不知是哪位贵妇说了声:“娘娘准备什么时候去寿康宫呢”

“寿康宫一早就把贺礼送去了,太后说本宫今天不用露脸也行。让本宫自在的陪一天娘家人。”

“到底是太后厚爱。”

“这倒是领她老人家的情。不过不露脸怎么行呢,不知道的人又该说本宫轻狂了。这会儿不急,等到时候差不多了再去。”

庆妃这才抬眼看了看地上跪着的两人,发出了一声不屑的笑声:“好啦,光顾着说话怎么忘了让你们起来了。”

方太太这才和荣筝起了身。方太太又亲手捧上了礼盒,庆妃瞧了一眼,见是个剔红的圆盒,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她现在什么也不缺,自然也没什么兴趣,道了句“费心了”便让身旁的大宫女接了过去。

她正想三言两语的把这两人给打发了,却突然看见了方太太身后立着的荣筝,觉得有些眼熟。暗忖,倒像是过年那天陪在长公主身边说话的那个人。这人是什么来历怎么就得了太后最宠爱的公主的青眼她记起来了,曾听人提起过豫王府的长子娶了荣家的小姐,据说是荣筠的妹子。这么看来姐妹俩还真有那么几分想象。

庆妃言语软和了些,道:“才人在后面的屋里住着,你们去后面看她吧。”

方太太道了谢。

荣筝与她大伯娘来到后殿,相比起正殿的人声鼎沸,笑语盈盈,这边却冷清了不少。一个墨绿色比甲的宫女迎了上来道:“太太来了。”又看了几眼荣筝,才笑了出来:“这是三小姐吧。三小姐怎么也一道来呢”

荣筝笑说:“你是大姐身边的芸香吧。”

“奴婢正是。”

后殿的院子里格局和正殿要差一等,正面的屋子虽然也有一连五间,但是因为被前面的房子一档,屋里不用说也是发昏的。

荣筠隔着窗户见母亲和堂妹来了,忙忙的提了衣裙迎了出来,还没跨出门槛,方太太见了不免热泪盈眶,快步上前去将女儿一把搂在怀里,心肝肉儿的叫着。

外面毕竟冷,荣筠请母亲和堂妹暖阁里坐。

这边的屋里陈设就要朴素许多了,好在屋子里够暖和不用挨冻。荣筠身上的衣服也还光鲜,日子不至于十分的难熬。

进了屋,方太太才说要给女儿行礼,却被荣筠一把搂在怀里流泪道:“娘俩好不容易见个面,一见面娘就要如此的话,以后女儿哪敢再见您。”

方太太替女儿擦了擦眼泪说:“好姑娘,你受苦了。”

荣筠不想母亲担心,强颜欢笑道:“不苦不苦,这不好日子眼见着就来了。我小时候娘就找人替我算过,说我是大富大贵的命。如今我到了这么富贵的地方还有什么好说的。”

“好孩子,你要真的这么想,我也不好说什么了。虽然都在京里住着,毕竟隔着层层的宫墙,要见上一面实在不易。你可要自己好好保重啊。”

“我知道的。娘,我们好不容易见面说几句话,您别哭啊。”荣筠又给她母亲拭泪。

荣筝瞧着这对相对流泪的母女,心中感同身受。便上前劝慰道:“好了,难得见一面自在的说会儿话吧。今天是大喜的日子,这样的哭让人看见不好。”

方太太先收拾好了情绪,脸上也渐渐的有了笑容,拉着女儿的手说:“你妹妹说得对。我们自在的说会儿话。”

荣筠道:“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求爹爹和娘好好的保重。不用太挂记女儿。”

“欸,我们都知道。你也不用太牵挂我们。家里有你的哥哥弟弟妹妹,热热闹闹的,比不得你一人在这里。”

方太太说着眼泪又下来了。

看来一时半会儿是劝不住了。荣筝知道这母女俩必定有不少的私房话要说,便悄悄的退了出去。走至外间和宫女们说话。

芸香见她出来了,忙上来伺候。

“三小姐”又察觉称呼不对,连忙改称呼:“三姑奶奶冷不冷”

荣筝笑着摇头:“不冷,我怀里有手炉的。”

芸香想起了在汴梁的日子,又问候了荣筝身边的紫英、紫苏两个大丫鬟。

荣筝笑道:“她们知道你还惦记着她们,不知多高兴呢。”

芸香笑道:“说来奴婢也是汴梁的当初还和紫英是一处长大的。紫苏姐姐在老太太房里做针线的时候,奴婢还让她帮着描过花样子呢。”

芸香和紫英是一样,是荣家的家生子。芸香她母亲以前就在乔老夫人房里当差,唯一的女儿也进了府,乔老夫人见她还聪明伶俐就赏给了自己的大孙女。不过十年前的事,荣筝却觉得像是过了几辈子那么漫长了。:方太太在女儿的寝宫里并不敢多留,母女俩不过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只好又匆匆告别往寿康宫这边来。

太后正陪着些贵妇们观戏,也没人注意到荣筝他们。方太太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了下来,等到用了午饭就回剪刀巷去了。

荣筝则继续留在宫中,她一直跟随在世子妃身旁也不多走一步路。直到太子妃来召荣筝过去拉家常。

前世太子妃先是丧夫,相继丧子。日子过得可想而知。后来吴王改元,她自然不能再住承乾宫,搬出了皇宫在一处僻静的地方深居简出的过日子。再不与人来往。

明明差一步就能母仪天下了,偏偏却是那样的结局,当真造化弄人

太后寿辰这一天热闹喜庆,太后也过得十分的欢喜。到了下午皇帝来陪着看戏,太后当真众命妇的面,提出了一个要求:“皇上,寿康宫到了夏天有些当西晒,有些热。你看要不找个什么好日子,我搬到慈宁宫去,如何”

皇帝微怔,很快又回道:“母后,慈宁宫早些年遭过火灾,您过去住着儿臣也不放心啊。”

太后见皇帝不肯,心中倒料到了几分,她又说:“慈宁宫的那场火都是十年前的事了,过去了这么久还担心什么。”

慈宁宫是太后住的寝宫。现在太后住着寿康宫,十几年了,也没搬到慈宁宫去。太后心里有个疙瘩,五十岁的时候她就打算提要求搬进去的。偏生遇见了慈宁宫着火,此事就搁浅了。如今又是十年了,她再次提及时,没想到皇帝还是拿这个借口来搪塞她。太后心中哪能痛快。

皇帝见太后坚持,面色微虞道:“此事再商量吧。”

太后便知道没戏了。

因为此事,太后闷闷不乐。皇帝也只坐了坐就起身告辞。

回到溪山别院的时候,荣筝悄声问沐瑄:“为何皇上不让太后住进慈宁宫去啊现在慈宁宫空着也没人住,不是白放着么”

沐瑄道:“以前听人提起过,现在这位太后以前还是皇后的时候和皇上的生母林贵妃不大对付。皇上一登基就把去世的林贵妃追封为德宪皇后,配享太庙。也没什么可厚非的。皇后因为是嫡配自然而然就升格成了太后。皇上让她住在寿康宫里。寿康宫一带住着些太妃、太嫔。没有去慈宁宫。太后心中不舒坦。这不已经和皇上提过好几次了,皇上都不答应,总是找各种理由搪塞。个中的缘由不用我说想来你也明白。”

皇家的这些秘辛向来也不少。沐瑄说到这个份上荣筝心里已经清楚几分了。她没有再问下去。

再过几日沐瑄就该起程去西北大营了。成亲快两月了,马上就要面临分别,两人都有些不舍。

“回去后你好好的跟着姐姐,我在信上都交代清楚了。有什么事你就找她。确实不行还能找崔尚州。”

荣筝点头道:“我倒没什么。平时也不大出门,在汴梁的话总有依靠的地方。倒是你。去那里肯定要吃不少的苦,只有自己保重。”

沐瑄道:“我都决心迈出这一步了,肯定不会临阵退缩。”

荣筝便提出要帮沐瑄收拾箱笼,据说那里现在都还大雪纷飞。得准备不少带毛的衣裳。除了御寒的衣物,其次就是备些能够用得上的药。这个要难一些,偏生又在京城里。好在还有几日。要准备也还来得及。

荣筝找到了沐瑄身边的小厮保康吩咐他:“你去找一家京城靠谱的药局,把单子上的药给配齐。”

保康接过了单子。只见单子上密密麻麻的写了大概有十几二十种的药名,要是在平时不过小菜一碟,偏生还在大年里,有些为难道:“怕好些药局还没开张。”

“总有营业的,在灯节前务必给配齐全了。”

保康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荣筝给了他一块银子,有五两多的样子,银数是够了。剩下的荣筝就赏给保康作为跑路费。

晚间归寝时,荣筝在被窝里问沐瑄:“接下来几天做什么呢”

“没什么事。天气好的话我带你四处逛逛。对了,你能把你梦见的那些将来要发生的事,要紧的选几件再细细的告诉我吗”

荣筝一愣,看样子沐瑄已经完全信任了她的话,这是好事不过前世两人本身没什么交集,她离朝堂又远,除了改朝换代的事,别的她好像也说不出什么来。

“好像关于朝堂的事别的我也不知道,只晓得最后爹爹不知犯了什么死罪被收了监。可怜我连他最后一面也没见到。我只来过京城一次,也从未进过宫,所以别的”荣筝尽量回忆着。

沐瑄理解她,说道:“这个我自己该想到的,为难你了。不过现在我们自己掌握的已经够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一时还理不出头绪来,等从西北大营回来再说吧。回来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要在京城定居了。所以我在拜托人帮忙看宅子。”

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荣筝之前虽然想过,但却不敢奢望。

沐瑄很想问问在荣筝的梦里知不知道关于他母亲的事,又突然想起母亲去世的时候荣筝都还没出生,她哪里晓得。他没有问前世荣筝在怎么死的,也没问她究竟嫁给了谁。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这一世两人已经走到了一起,再去纠缠这些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

余下的日子荣筝帮忙张罗沐瑄的行装,让保康去帮忙买药,花了三天的时间也基本上凑齐了。荣筝用鹅黄色的笺子,用蝇头小楷将每一种的药都号上了名字。还做了一个小册子,对应的是每一种药的功效。包括怎么服用,她也详细的记录在案。

药的事备齐了,剩下的就是衣物。其实衣物也没什么好收捡的。因为在来京城的时候衣物就已经带上了。不过荣筝查看了一番,觉得御寒的衣服少了些,才让人去成衣店现买了两身带毛的袍子,暂且应付了过去。

为沐瑄准备行装的事,全是荣筝自己拿的主意。期间王妃没有过问一句,豫王更没问过一句。

当荣筝把这些东西交到沐瑄手上时,沐瑄不得不赞叹荣筝的细心:“到底是女人有这么玲珑的心思。处处都考虑到了。以后你当家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荣筝笑道:“难得你信任我。那以后我要买田庄,还是要开铺子你都得点头答应”

“成”

嗯,这么快就掌了家荣筝对自己也有信心。

转眼间已到了元宵佳节。早上沐瑄就悄悄的和荣筝说:“今天你就谎称自己头疼。我在家陪你。这样就不用进宫了。”

荣筝诧异道:“这样好吗”

“有什么不行的。进宫去也没意思,晚上我再带着你四处逛逛。”

荣筝一头黑线,他们去前院问早安的时候,荣筝还没来得及开口。沐瑄就说了:“王妃,媳妇她昨晚没有睡好。早起喊头疼,今天可能不能跟你们入宫了。”

王妃瞟了荣筝一眼,果见荣筝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反正她是不喜。慢条斯理的说:“有病就养着吧,怏怏的去了,人家看着也是添堵。”

荣筝一声不吭。倒是世子妃热情的问道:“大嫂病得厉害吗要不传个太医来瞧瞧”

荣筝摆手道:“没事。休息半天就好了。”

荣筝候着他们出了门,立马就觉得自由了。回房去补了个回笼觉。一觉醒来已经快到中午。

沐瑄让厨房准备了几个精致的汴梁菜式,夫妇俩吃了饭。

待到暮色四合,华灯初放的时候。也成为了一天最繁闹的时候。

沐瑄带了荣筝出了门。

京城过元宵和汴梁过节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不过汴梁水多,河流多,自然桥也多。元宵游船放水灯的节目自然就少不了,这是汴梁的特色。

看惯了水上节目,京城的灯节对荣筝来说也十分的好奇。更何况身边多了个人陪伴,不管看什么都是新奇的。

沐瑄拉着荣筝的手道:“我带你去个新奇的地方,这些灯没什么好看的,还不如汴梁的河灯呢。”

“京城自然有京城的特色。”荣筝就觉得城门楼上高高挂起的那些灯笼,将夜晚照得恍如白昼一般十分的宏伟壮丽。

车子在铺满了青砖的大街上行驶着。荣筝挑起了帘子一角,向外张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甚至比初一那天的人还多。其中有不少平时不大出门的女子,也换上了光鲜亮丽的衣裳,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出了闺门。

车子进入了一条巷子,巷子光线有些昏暗,荣筝隐约的看见了前面有两人搂抱在一起,脸贴脸的做那亲密无间,羞于见人的事。荣筝慌忙的放下了帘子,害怕那对人发现她在观察他们。

就在此时,脸上突然被人重重的吻了一下。荣筝慌忙的摸了一下脸,嗔道:“你也不正经”

“自家娘子我怕什么,人家偷欢的都不怕”

“你怎么说人家偷欢,万一也是两口子呢。”

沐瑄微笑道:“管他是不是两口子。在这样黑乎乎的小巷子里搂搂抱抱的也是胆大。就不怕突然来两个歹人劫了他们。”

每年遇着这样的节日治安就会出问题,稍不留意就可能被歹人盯上,所以那些门第森严的人家是不允许家里的女人出来的。即便是非要出门,也是层层的护院把守着。荣筝突然想起上次被劫的事来,幸好是遇见了身边的人,要是他没能及时的赶来的话,后果还真不敢设想。

如今想来还心有余悸,荣筝下意识的握紧了沐瑄的手。

等到了目的地,沐瑄搀了荣筝下了车。荣筝一下车就看呆了,眼前真好看。原来这一条街是琉璃街,仿佛走进了一座水晶的宫殿似的。五光十色,叫人移不开眼睛。

至始至终,沐瑄都紧扣着荣筝的手,甚至不忘在她耳边低声嘱咐:“你紧紧的跟着我,千万别走丢了。不然偌大的京城我可不敢保证一定能把你给找回来。”

“放心吧,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了。”

“可到底是个女流,容易被歹人盯上。别忘了你可是吃过这方面的亏。”

荣筝嘟着嘴想,这也不能完全怪她啊,有人故意想要陷害她防也防不住。这种情绪并没有困住荣筝多久。很快她就被眼前绮丽的景象吸引过去了,那些琉璃灯发出的光辉比玻璃绣球灯更加柔和,比灯笼更明亮。又因把琉璃烧成了几种颜色,那灯光也随之跟着变色。如梦如幻。

他们走到了一座巨大的莲花灯下,莲灯跟着缓缓的转动,没有旁人的带动就这样的转起来了,荣筝觉得很是新鲜忙问:“这是怎么转的”

沐瑄解释道:“中间有根轴承吧。不然怎么带得动。”

荣筝依旧一脸的茫然想不通怎么就转起来了。

来看琉璃灯的实在是多,好几次荣筝都被人踩到了鞋子,甚至还踩到了她的脚背。

这么拥挤,也不可能看得怎么明白。沐瑄拉着荣筝好不容易从人群里转了出来,他对荣筝道:“我知道还有个好去处,你随我来。”

荣筝被绕得七荤八素的,最后被沐瑄拉进了一间全是用琉璃搭建的屋子,那屋子里只角落挂着两盏玻璃灯。

荣筝看着满屋子蓝盈盈的光亮叹为观止,惊讶得张开了嘴。心道不像是人间的屋宇,倒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不得不敬佩造物者巧具匠心。

“如何,你喜不喜欢”

荣筝不假思索的点点头,赞叹道:“实在是太美了。”

建造这样一间琉璃屋,不知要花费多少的人力财力。她正在感叹的时候,沐瑄突然和她道:“你若喜欢,以后我们自己的园子里也修这样一间屋子好不好”

荣筝惊诧道:“这得多奢侈。”她还想说皇宫也没这样建造。

沐瑄说:“也不算什么。据说寿春公主府的园子里有一处叫流霞轩。就是用各种颜色琉璃建造的,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照在屋子里别提有多么的美。以后我们在京中买宅子建园子的话,真的也可以比照着建一处。”

沐瑄描绘的美景,荣筝闭着眼睛就能想象得出来。古有“金屋藏娇”沐瑄的这个举动叫什么。想来他是真正的呵护自己,想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带到她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