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不吱声了。
“她真有你们说得那么厉害吗”她还是不大相信。
每一个没有和慕皎皎深入接触过的人,总是会对外界的传言有所怀疑。但等见识到慕皎皎的手段,或者在她手上吃到了苦头,他们就会知道外头对慕皎皎的形容完全就是名副其实,一点都不带掺假的
李林甫冷冷看着她。“要不你试试”
李夫人一个激灵,赶紧摇头。“那还是算了吧”
儿子的命现在还捏在别人手上呢,她实在做不出这么胆大妄为的事。“
“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李林甫没好气的道,“快照他们的说法。把药煎了给七郎服下吧”
“咱们不先请几个太医来研究研究这药的成分”
“太医要是有用,七郎至于现在还在榻上躺着吗”李林甫气道。
李夫人顿时无言,赶紧捧着药吩咐人去煎了。
小半个时辰后,药丸用温水化开喂进李七郎君嘴里,随后煎好的药汁也送了过来。
经过这几个月的折腾,李七郎君是一看到药碗端到跟前来就吓得不行,这次亦然。
不管李夫人怎么劝,他就是缩在一角抱着头死活不肯喝药。还是几个小厮将他给按住,李夫人亲自动手给他灌了进去。
灌完后,他便又开始抱成一团满地打滚,嘴里大叫:“不行了,我要死了,我真的要死了”
“夫人您看,七郎君这次果然没有再吐血了”
“而且,精神似乎好多了。”
丫鬟小厮们观察着他的动静,忍不住小声对李夫人道。
李夫人看到了,顿时也激动起来。“快,快去将秦太医请来给七郎君看看”
再过半个时辰,秦太医便站在了李林甫跟前。
“七郎君吐血的症状明显减轻了,精神也振奋了许多。今天给他服用的那一剂药确有奇效,想必只要继续服用下去,七郎君的病会好转大半”
“只是好转大半”李林甫皱眉。
秦太医低头。“下官不敢欺瞒,只是七郎君吐血三个多月,对身体损伤极大,要想修补回来,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于能不能彻底好转,下官着实不敢作保证。”
这个人倒是实诚。李林甫点头:“只要七郎的身体能好转,这就是好事。多的本相也就不强求了。”
秦太医连忙点头,又问道:“不知李中书您此次请的是哪位高人下官很想和他切磋一番。”
李林甫立马脸一沉。
秦太医见状,赶紧就低下头:“下官多嘴了,下官这就走,李中书您接着忙,接着忙”便赶紧扭身跑走。
等人走远了,李林甫才长长的吐出口气。
“崔蒲,慕皎皎”
他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面容上也早没了方才面对李夫人和秦太医时的镇定自若。
“这两个人真行,真行我竟是都不敢再对你们下手了”
第492章 崔刺史是个大忙人
不过说实话,让他彻底放手是不可能的。这个人最多就是把明里的手段改成了暗里的,也不敢再搞什么大动作。但时不时的给崔蒲挖个坑绊他一跤,看到苗条不对顺水推舟黑他一把什么的总是少不了的。
他能做到这个地步,慕皎皎和崔蒲就已经谢天谢地了。终归你不可能让恶狼彻底改吃素不是
至于那点小动作,就当做是让他向他们彰显一下他这个圣人身边的大红人的存在感好了。而且用慕皎皎的话说:“他也就只能张狂这几年了。”
马上,太真妃封贵妃,杨国忠就要异军突起了。到时候。这两个人还有的撕的。
如此,一家子便放心大胆的继续汤药的推广工作。
这一天,许先生突然来到崔蒲跟前,毕恭毕敬的向他敬献一份厚厚的卷轴。
崔蒲打开看过,便眉头微挑:“许先生竟有如此宏愿”
许先生一脸坚定的道:“老夫跟随刺史从扬州到广州,从下面的县镇到扬州城再到广州城,数次主持各地乡试府试,对于江淮各地的教育推广也只能说是满意。可是等来到广州。老夫才发现这里有多荒凉,数十万民众,识字者竟百不足一,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老夫以为,下面各地之所以胡汉冲突频发,本地经济难以崛起,也同民智未开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老夫甘心以身作则,引导广州民智开化”
说起来,他这些年心里都苦得很。
当初在武家的时候,他就是因为能写一笔锦绣文章才得到武立新之父的赏识。后来武立新去海陵县做知县,武家便将他派了去,为的就是让他帮助武立新拉拢江淮士子,大家一起为寿王造势。江淮多出文士,这些人日后大都在朝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这事做成了,以后不仅武立新会成为寿王的左膀右臂,便是他也是立了奇功一件,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可谁知道,武立新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人都还没到扬州呢,就已经和他们对着干了,还把他从船上扔了下来多亏崔蒲捡到了他,不然他这条老命都要丢在森冷的大运河里了,那满腔建功立业的报复自然也都进了鱼腹。
这些年崔蒲对他也不薄,一直都好吃好用的伺候着,对他也十分恭敬,有什么事都会请他过来一起商议。但越是如此,他心里就越是着急。
毕竟。当初在天长县,吴先生就带着他的好友张先生一起帮崔蒲把甘薯给轰轰烈烈的搞了起来,现在两个人的名声远播新唐王朝,以后都能青史留名了。庄先生身为崔蒲的师爷,一直就是崔蒲最为倚重的人,崔蒲多少事情都是他帮忙出谋划策。这个人地步功劳自不消细说。
可是唯有他,本来就是后来的,结果跟了崔蒲之后,也就帮他写了几份奏折,拟了几张通告,每隔三年主持一下各地的考试,也就没了。崔蒲就不是个爱拉帮结派的人。他自己也不会吟诗作对,所以和江淮士子的关系一般,不过对于这个文学素养一般的前知县知府,江淮地区一干士子对他的评价却是不俗,大家都称赞他极具先贤风骨,便是不能诗会文,至少他这一身傲骨就足以令人仰视了
瞧瞧,都不用他动手呢。崔蒲就已经用个人魅力征服了他们。
这如何能不让他着急跟了崔蒲十多年,眼见身边的人都功勋卓著,唯有自己表现平平,他都快急疯了所以来了广州这三年。他一直在小心观察,终于发现了广州本地教育缺失严重的问题,便想出了这个主意。
如果能把这件事做好,崔蒲不仅又能建立大功一件。他至少也打响了名头,以后见到庄先生和吴先生也不至于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