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他不对劲你以后离他远点”
“我离自己儿子能有多远”慕皎皎没好气的道,便又对儿子招手,大郎君立马破涕为笑,赶紧又扑入慕皎皎怀里。
崔蒲见状,赶紧又上前来把儿子给扒开。而且这次他学乖了,他直接把儿子给按在地上,手不离开,这样也就避免了他再和慕皎皎胜利会师的可能性。
但大郎君不屈不挠,小手小脚奋力挣扎着,小嘴里继续不停叫着阿娘。
“你别叫了”崔蒲不耐烦的喝止了他,“现在,咱们还是先把那件事给说清楚了再说”说着,他便对女儿努努嘴,“大娘子。你说,到底怎么一回事”
大娘子小嘴儿紧抿,看看还被崔蒲按住不得动弹的阿弟,小脸上满是紧张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阿爹这么凶的样子,她有点害怕。
崔蒲也看到了女儿眼中的一抹惊惧,霎时意识到自己居然把女儿给吓到了他连忙就放柔了表情,轻声细语的问女儿:“当时你阿弟怎么给你出主意的,你跟阿爹说说。乖啊”但按着儿子的手却一直没有放松。
大娘子再看看慕皎皎,慕皎皎也颔首:“说吧”
大娘子这才小声道:“就是今天,听说武家小郎君来了,我就跟郭家阿兄商量。把他叫来再教训一顿谁知阿弟却拉着我的手拼命摇头,然后抓住笔划出好长的一条线来。我就问他,是想让我们从长计议吗他点头。我们就再问他有什么法子,然后他就再画。我们就再猜,慢慢的,这个主意就出来了”
崔蒲现在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看看依然在奋力挣扎着想往慕皎皎那边奔去的儿子,可不管他左看右看,他都没发现这小子有这么聪明啊
“你们是不是想多了或许他就是乱画一通”他小声问。
“不会的”大娘子赶紧摇头,“阿弟聪明着呢,郭家阿兄都这么夸他来着还有王家阿弟、庄家阿姐。他们也都是这么夸的当然,最终计划是我们一起做出来的,但主要主意还是阿弟出的”
好吧,他承认就是了。
他这个儿子,才一岁半,就连一句囫囵话都还说不全,居然就已经开始能阴人了他上辈子是做了多少好事,才能摊上一个这么早慧的儿子
但是
他立马将脸一板,便对着儿子恶狠狠的道:“你看看你小小年纪,心思就这么多,以后长大还得了现在,你赶紧给我回去面壁思过,明天早上起来扎一个时辰的马步,以儆效尤以后你要再敢这样,惩罚加倍”
便将儿子往乳娘手里一塞:“还不赶紧把他抱走”
知府发怒了,乳娘不敢耽搁,赶紧抱着大郎君就跑。
崔蒲再回头,看看正怯怯站在一旁的女儿,心又一抽这可怜的孩子,刚才被吓坏了吧看这小可怜的模样,真是惹人疼得不行。
他不由自主的伸手想将女儿抱进怀里安抚。
“咳咳”随即慕皎皎重重咳嗽两声,便对女儿喝道,“你阿弟都领罚去了,你还不去你们姐弟俩都是主犯,都要重罚责罚你阿爹刚才说得够清楚了,难道还想再听我说一遍吗”
大娘子赶紧扭头。“是,我去面壁思过”
然后一溜烟跑掉了。
崔蒲伸出的手还没收回,女儿就已经没影了。
他不满回头:“你干嘛对女儿这么凶”
“你对儿子难道就不凶了”慕皎皎淡然道。
“那是因为那小子该骂你看看他,才多大点,心思就这么狡猾,以后长大了还得了我教训他也是为了他好”崔蒲义正辞严的道。
“你女儿也好不到哪里去。姐弟俩半斤八两,彼此彼此。”慕皎皎道。
“哪有我女儿可比他好”
崔蒲很想据理力争。可仔细想想,似乎儿子女儿还真差不多他顿时气场就弱下去了。
慕皎皎便唇角一勾:“现在,你总算体会到我这几年的心理感受了吧你的女儿,必须好好的教,严厉的管不然,她以后肯定无法无天”
“儿子也一样。”崔蒲弱弱的道。
慕皎皎颔首。“是。”
然后,夫妻再对视一眼,忍不住噗嗤一声,双双破功。
摊上这么一双儿女,他们这辈子是别想清闲了现在,两个人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教导他们为好吧
“哎”
崔蒲再叹口气,轻轻摸上慕皎皎圆滚滚的肚子:“现在,我是宁愿你生个睡神出来。他就算一天到晚的在床上睡觉,我也喜欢。总也比他阿兄这样看似文静乖巧,实则一肚子坏水要好得多”
第366章 决不妥协
时至今日,这对夫妻俩才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做儿女都是债。
现在这对儿女,可不就是他们上辈子欠的债吗
尤其是那个儿子崔蒲心里暗道。他上辈子绝对是欠了他不少钱,不然那小子为什么会比他还聪明、而且还对他的娘子这么用心以后,他一定要把他和慕皎皎隔离开,除非必要绝对不许他靠近慕皎皎身边半步
心里这么想着。dash要不,就直接把儿子扔到郭刺史那里去算了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扬州城里的休闲山庄已然初具雏形,河间郡王、郭刺史等等一行人的住处已经安置妥当,这些人也都乖乖搬出去了。
之前他就每天让儿子去跟着郭曜练武。只是因为郭刺史后来搬走了,他不好再麻烦人,就让儿子转而跟着胡三他们学,每个月只抽出几天去让郭曜过来验收一下成果就好。但是现在,他深深的觉得儿子大了,必须开始让他学习身为男子汉的独立自主才行
可怜的崔大郎君,他还不满两岁呢,就被他没心没肺的阿爹直接甩给了郭刺史,然后就开始了他被一群老头子一天到晚跟猴子一般扔来甩去玩儿的凄惨时光。
不过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崔蒲的这个选择十分正确。大郎君从小经受郭刺史、卢国公等人的亲身指导,不仅小小年纪就武艺高强,在排兵布阵方面更是出类拔萃,竟是把崔蒲这个老爹都狠狠比了下去。
崔蒲发现这个事实,免不了又不爽了好一阵。
这些事情以后再慢慢道来。
只说经过慕皎皎和崔蒲一番严惩后,大娘子和大郎君都老实了一阵子。
转眼春天和夏天过去,秋天到来,丰收的季节来了。
等百姓们将粮食收起来晾干,随之而来的便是朝廷一年一度的征粮活动。
这是崔蒲接任知府后第一次主持这件事,所以他分外重视。
扬州乃是鱼米之乡,每年上交给朝廷的米粮都是军队补给的重要来源。尤其现在有了甘薯后,扬州每年的产出几乎翻了一番,而且是年年看涨。
所以眼看时节来临,长安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