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太后(1 / 1)

保护我方反派剧本 你的荣光 4207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32章 太后

  天寿十六年就快过去了。

  这一年应天府出了不少事, 按说参政府的人情往来,会大幅度缩减,毕竟有两个家族, 他们再也不用走动了。

  可事实是,不仅没缩水, 还暴涨了。

  孟参政在对付甘家的前线上大放异彩, 而且先联合了闫相公,如今又跟司徒相公走到了一起, 这左右逢源、说叛变就叛变的气度,真是既让人鄙视, 又让人羡慕。

  孟昔昭作为应天府尹, 也少不了要被套近乎,一来他真的很炙手可热, 二来,他是太子面前的大大大红人。

  大家真的很费解。

  你靠着奇技淫巧,让陛下宠信也就算了, 怎么太子那个油盐不进、不管说什么他都只笑着看你的人, 居然也能被你哄得团团转?!

  这孟昔昭,该不会是去了一趟南诏之后, 就学会了什么巫蛊之术了吧!

  费解归费解, 这关系,还是要搞好的。

  孟昔昭算是理解了什么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咳……好像比喻的不太恰当。

  总之,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识时务的,都在向太子示好, 太子领着侍郎的职务,也能跟着一起处理国事, 眼看着再铺垫几日,就能顺理成章的把太子送到代行监国的位置上,天寿帝这个老不死的,竟然又开始作妖。

  前段时间,他忙着伤春悲秋、自怜自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问题,后来顾上了,他又不愿意听坏话,只想听好话,但再怎么自欺欺人,也要有个限度,始终都麻木,动不动就不听使唤的手臂,还有总是欲言又止的看着他的御医,以及每回看见他,都要老泪纵横的几个老臣。

  每个人都在提醒他,他现在脆弱的像个琉璃杯子,他的身体,早就大不如前了。

  或许还更严重一点,不然御医们的表情不会那么沉重。

  天寿帝表面上看着,除了喜怒无常了点,似乎跟以前都差不多,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有多慌。

  他不愿意承认某个现实,当身体稍微好一点以后,就用载歌载舞、大肆举行法会来粉饰太平,可这点遮羞布,在两位相公委婉的告诉他,他如今不再适合带领众朝臣祭祀了,或许,今年就让太子来吧这件事之后,彻底的被撕裂了。

  天寿帝连朝都懒得上,国事更是丝毫不过问,可一听到皇家祭祀要让给太子,他顿时蹦了起来,一再的强调,他没事,他来就行。

  司徒桓和闫顺英对视一眼,两人都有点迟疑,毕竟天寿帝如今能躺着就坚决不坐着,祭祀这活还挺累的,哪怕是皇帝,也得站上好长时间。

  他俩的眼神刺激到了天寿帝,他突然就炸了,怒骂这两人没良心,他还好好的,他们就盼着自己死,分明是早就盼着这一日了。

  这话太诛心了,也太吓人了,吓得两位相公连忙下跪,表示自己真的没有那么想,但天寿帝上头了,哪管这个,他随手抄起一个东西,就往两位相公身上砸去,众所周知,左相站左边,右相站右边,这是位次和尊荣的问题,所以坚决不能混。

  而天寿帝他如今右手总是不听使唤,所以渐渐的就成了一个左撇子,而他的左边,其实就是底下人的右边……

  “咣!——”

  可怜的右相,就这样被砸中了脑门,他眼神僵直,刚开始还能感觉到额头上有东西流淌下来,等再一眨眼,他眼前一黑,就这么晕了过去。

  司徒桓:“…………”

  天寿帝:“…………”

  天寿帝气的失去理智了,才这么做,其实他以前也经常这样,要不然怎么这么准呢,但他以前都是扔大臣身边,起个威慑作用就好,而不会像今天这样,直接砸到大臣脑袋上。

  当时,天寿帝就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做,但他是个绝对不会认错的人,别说认错,他连稍微软和一点语气都不会。

  闫顺英都晕死过去了,天寿帝却是当场拂袖而起,重重的冷哼一声,也不说让太医过来看看,然后自己就离开了。

  可这是华宁殿,他的寝殿,也不知道他出了这里,还能去哪。

  ……

  司徒桓眉头紧锁,却不能不顾死对头的死活,他让人去找了太医,这才把凄惨的闫顺英送回了府。

  这事一出,大家看着天寿帝的眼神都不对了。

  士可杀,不可辱,这话能被人们挂嘴边上几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个士,指的可不是士兵,而是士子,通俗说法就是儒生,而在这个年代,儒生就等于所有的文人。

  皇帝给大臣夷三族,文人都不会有什么反应,但这毫无理由的砸人脑袋,还是砸已经是个老年人的右相的脑袋,他们就接受不了了。

  用一句现代的话说,就是太low。

  天寿帝待在皇宫,又不问政事,文人们也看不见他,但耐不住他有自己的打听消息渠道,闻士集是条最忠心的狗,不管天寿帝让他做什么,他都会毫无怨念的完成。

  哪怕这种会得罪人的事,闻士集也一板一眼的完成了,把外面人对天寿帝如今微妙的态度,一句不落的告诉了他。

  天寿帝没要求的时候,闻士集会照顾一下他的情绪,可他如今要求一五一十了,那闻士集自然会满足他。

  然后,天寿帝就被气了个七窍生烟。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不过是失手教训了一下臣子,这群酸儒,竟还蹬鼻子上脸了!

  不行,这祭祀,他必须亲自去!

  也难怪他对祭祀心心念念、且死都不愿意放手,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向来都必须由国君亲手执行。

  这是受命于天的象征,也是不容亵渎的权威。

  天寿帝十分坚定,还让人给他现绣一件祭祀专用的皇袍,他这一句话,差点没把宫里的绣娘累死,苏若存在一旁,看着他认真的背诵祭祀祷文,不同于对待国事的态度,几乎每个细节都要询问一遍,苏若存的人设就是不过问政事,所以她除了在一旁露出一些心疼的态度,就什么都没干涉过了。

  天寿帝非常喜欢她这样子,这给他一种,全世界都会违逆他,而苏若存不会的感觉。

  成为了贤妃,而且天寿帝对她的态度一日好过一日,如今的她,在后宫里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几乎没人再敢小瞧她了。

  天寿帝对自己喜欢的人,一向都挺大方,腊月二十九,苏若存提出来,想去大相国寺,给自己爹娘上柱香,那里是皇家寺庙,也没出城,于是,天寿帝都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按理说作为一个刚被后妃戴了绿帽的皇帝,他应该对后妃出宫非常敏感才对,然而,一来他真的很信任苏若存,二来,他根本不爱苏若存。

  所以,她出宫,天寿帝一点都不在乎。

  贤妃出宫,也有自己的仪仗。百姓们头一回见到这个所谓的贤妃娘娘的仪仗,还站在原地,交头接耳了一会儿。

  然而关于这个贤妃娘娘,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并不多,人们只知道她是那个被平反的苏知府的女儿,别的,就不了解了。

  不知道她是好妃子,还是坏妃子。

  百姓们耸耸肩,相携离去,而苏若存到了大相国寺,在主持的接待下,认认真真的对佛祖磕了几个头。

  直起腰之后,她双手合十,默默的向佛祖祈求,至于她求的是什么,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上香之后,苏若存被主持邀请,去吃了一顿斋饭,当然,她自己吃的,就算主持今年已经七十有五,他也还是没活够,还不想作死。

  ……

  等到这顿斋饭吃完,她依然没走,又等了一会儿,旁边的大门终于被人推开了。

  孟昔昭和苏若存都快半年没见了,两人相见,倍感复杂与陌生,孟昔昭先是顿了顿,然后才恭恭敬敬的对苏若存行礼:“微臣见过贤妃娘娘,娘娘万安。”

  苏若存站起身来,如今的她穿戴金光灿灿,华丽到让人不敢直视,可她依然走到孟昔昭身边,对他福了一礼:“孟大人,别来无恙。”

  客套结束了,两人互相看看,都忍不住的笑了一下,他们没有多少时间,于是,他们又坐了回去,也不再拘泥这些虚礼了。

  苏若存先说:“没想到孟大人在这佛寺当中也有机关,这清净地,看来也不是那么清净。”

  孟昔昭:“可不是我的功劳,娘娘可能不知道,太子殿下与佛门颇有渊源,长老们见了他,总是愿意行个方便的。”

  苏若存愣了一下,然后她点点头:“原来如此,那孟大人今日找我,是有什么事?”

  孟昔昭也不跟她废话,“我听说,陛下想要亲自祭祀,祭天祭祖,他都想自己来。”

  一听是这事,苏若存浅笑了一下:“是,陛下十分期待呢。”

  孟昔昭:“……都到这地步了,还这么能折腾。”

  苏若存抿了一口茶,她什么都没说,但她那脸色,明显也是很同意这句话。

  按照孟昔昭原本的计划,他还是打算留天寿帝一段时间的,等搞垮了尚西关和耿文锦,让他俩一起去找阎王爷报道,彻底清算了这□□臣之流,再让太子上位,这样他就不会得到一个苛待先皇旧臣的骂名,可天寿帝只要活着,就会不停的蹦跶,给他们找事干,像祭祀这种大事,天寿帝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想紧紧攥在手里,可孟昔昭更知道它的重要性,他早就想着给抢过来了。

  沉默片刻,孟昔昭突然抬眸,问询苏若存的意见:“娘娘,你和陛下相处了这么多时日,你认为,陛下有可能会给詹慎游、詹大将军翻案,并承认,他做错了吗?”

  苏若存:“……”

  她只眨了一下眼睛,然后就斩钉截铁的说道:“不可能。”

  ……

  詹慎游和苏万钧不一样,苏万钧是邱肃明一手遮掩的,天寿帝顶多能算个从犯,而詹慎游,他可是回了应天府之后,被天寿帝一句话定了生死,先骗他回京、然后又三天定罪、最后还泄私愤一样的用了凌迟之刑,百姓为什么对他这么怨恨,就是因为,这事辩无可辩,完完全全、就是他犯下的罪行。

  给苏万钧翻案,只要打死邱肃明就可以了,皇帝不需要承认自己做错了,只要承认自己被蒙蔽了就行,而给詹慎游翻案,远远没那么简单。

  他得当着众臣的面,承认这件事也有自己的错才行。

  但,天寿帝,认错???

  这几个字就像同极磁铁,是坚决不可能连在一起的。

  孟昔昭其实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以前都想着迂回、荣誉战争、不想弄得太难看,所以他采取的是另一种办法。

  就是把锅全扣尚西关那个背叛朋友的崽种身上,先把詹慎游的案翻过来,给詹家一个交代,等太子登基了,朝堂上也全是他们的人了,再轰轰烈烈的给詹慎游正名。

  只是,计划多数时候都赶不上变化,曾经这种会让詹家人受一点委屈的想法,如今也让他唾弃了起来。

  毕竟针不扎自己身上,自己就感觉不到疼,他把给詹慎游翻案当成一个任务,却忘了于他人而言,这是一生的枷锁,若他处理不当,明明是去除枷锁的过程,却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哪怕他等到几年之后,再提起这件事,恐怕那个时候,詹不休他们,也已经不再需要这个了。

  默了默,孟昔昭轻轻叹一口气,然后从自己袖子里拿出一个小瓷瓶来。

  苏若存看着他的动作,目光沉静。

  孟昔昭晃了晃这个小瓷瓶,里面都是药粉,所以并没有发出什么动静:“这个,下到饭菜里,经高温灼烧,就会变得无色无味,不过,也经不起试毒,所以劳烦贤妃娘娘,看好时机,再送给咱们的陛下。”

  苏若存缓缓伸出素手,接过那个瓷瓶,她端详了一会儿,然后歪头看向孟昔昭:“我这是要变成太妃了吗?”

  孟昔昭笑起来,“不,还没有那么快,当初我保证过,会让你登上皇后的位子,等那一日来了,你也只会变成太后,而不是太妃。”

  苏若存:“那这是……”

  孟昔昭:“唔,是个好东西,曾经这个,差一点就进了我的喉咙里,据给我的人所说,这东西效果极好,万无一失。”

  见苏若存还想问到底是什么效果,孟昔昭又笑了一下:“待它起效,你便知道了,不如留一点悬念,就当是个乐子看好了。”

  苏若存眨眨眼,从善如流的把药瓶收了起来,“好,若存拭目以待。”

  孟昔昭望着她,有点想问她为什么要把六皇子赶出去,但想了想,还是没问,毕竟把六皇子赶出应天府,对他们没有坏处、只有好处,而且,他不想给苏若存一种,自己始终都在监视她的感觉,那就太变/态了。

  ……

  孟昔昭也喝茶,而这时,苏若存又问了他一句:“孟大人,你和归德将军詹不休,关系很好吗?”

  孟昔昭:“还行吧……我欣赏他,他可能……也欣赏我,但要好二字,我不知道算不算,他是武将,我是半个的文臣,我们两个这辈子,不会有太多交集的。”

  苏若存微笑:“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没有多少交集,孟大人为了他父亲的事,如此殚精竭虑,我想,哪怕詹将军的心是石头做的,此刻也早就捂热了。”

  孟昔昭挠挠头:“是这样吗?那也好,他这人没什么朋友,若真把我当朋友了,我总归是不会害他的。”

  苏若存勾了勾唇,然后垂眸下去。

  她也没有朋友,虽然她和詹不休一样,都得到了孟昔昭的帮助,进而改变整个人生,可她总觉得,孟昔昭对她、与对詹不休,是不一样的。

  倒不是说这会让她嫉妒,毕竟她本身也是个冷心冷情的人,她只是……只是感到有些茫然。

  身如浮萍,无根亦无伴,如今人人都称她一句贤妃娘娘,可有谁知道,她今年才十九岁。

  哦对……她不是十九,而是十六。

  可不管是十九还是十六,在她报完此间的仇之后,她就没有可以做的事了,太后……一个十六、或者十七的太后,听上去,真是好枯燥啊。

  但即使这么想着,她还是捏紧了袖子里的瓷瓶,往后的路如何走,她可以往后再想,而崔琂,这个间接害了她一生的昏君,还是早点上路比较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