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是不是又精进了”
安宁郡主暗自朝明霏丢了一个得意的眼神,“碧婵,呈上来。”
碧婵忙将宁妃精心准备的参汤盛了上来,然后悄然退了下去,根本没把锦瑟居的主仆放在眼里。
夏儿看得咬牙切齿,争宠都争到锦瑟居来了,偏偏皇上毫无怪罪之意,她再生气也无济于事。
安宁郡主俏生生一笑,全然无视这是在锦瑟居,而不是她的紫华宫,为皇上盛了一碗,娇嗔道:“陛下,这可是宁儿苦心钻研了好久的参汤,虽然您已经在明妹妹这里用过膳了,但宁儿的心意您可不能辜负。”
果然香气四溢,皇上浅浅啜了一口,笑道:“宁儿有心了,这手艺的确不错。”
第两百六十八章 明霏和安宁
得到皇上赞许,安宁郡主笑意盈盈,扭动着纤纤细腰,媚眼如丝,明眸似水,以退为进道:“臣妾的心意已经送到了,就不打扰明妹妹的好时光了,臣妾告退。”
明霏正欲开口,却陡然听皇上道:“朕已经用完膳,时辰还早,顺道去你的紫华宫坐坐吧。”
安宁郡主立时笑靥如花,夏儿脸色陡然变了,宁妃这个贱蹄子,竟然将已经准备在此歇息的皇上,从锦瑟居硬生生媚走了
明霏也掩饰不住的失望,但她明白,这个时候只能忍,一定要让皇上看到自己的大度和雅量,失去一时,以后才会得到更多。
她没有安宁郡主的异国背景,明家是江南豪族,但后宫里,出身高贵的女人如过江之鲫,明家并不具备绝对优势,她只能凭借自己的心智和坚韧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款款屈膝下跪,“臣妾恭送陛下,恭送宁妃娘娘。”
此刻,皇上心里只想着娇美如花的宁妃,对明霏道:“你也累了,早些歇着吧,朕改日再来看你。”
“谢陛下。”明霏心底委屈,表面上还得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温顺。
安宁郡主见状,从鼻子里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转而看向皇上的时候,又是一副千娇百媚的情态,踮起脚尖,附在皇上耳边说了一句话,立即惹得皇上哈哈大笑,看向她媚意十足的眼睛,皇上眼底浮起不易察觉的欲望。
原本皇上的确是要歇在锦瑟居的,但在见到宁妃之后,又改变了主意,明贵人矜持雅致,善解人意,如清新芳香的百合,尤其是身上那股浓浓的江南水乡韵味,在姹紫嫣红的后宫,如一枝独秀,卓尔不群。
宁妃则完全不同,她不懂事,也不雅量,她大胆争宠,公开吃醋,在不缺温柔贤惠的后宫,显得格外真实而可爱,透出一种男人无法抗拒的别样魅力,形成了某种特别的张力,这种独特的美,也让皇上不会将她彻底抛诸脑后。
最重要的是,在床闱间,安宁从来不像别的妃子那样羞涩而拘谨,那些女人虽然听话乖顺,却也少了男女情趣。
安宁则会毫无顾忌地展现女人无与伦比的性感魅力,花样频出,情潮迭起之时,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快冽和舒畅,让皇上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男人征服女人,尤其是在床笫之间的征服和驾驭,可以极大地满足男人的虚荣和尊严,这一点上,安宁做得极好,她在男女之事上对皇上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在安宁这里,皇上可以尽情展现一个男人的本色,而在别的妃嫔那里,皇上就是皇上,女人承宠之时,也多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皇上心情烦躁的时候,需要的是贤良淑德通情达理的后妃,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喜欢的就是安宁郡主这类看似不懂事本性流露的娇憨小女孩。
明霏虽然聪明,但到底道行尚浅,缺乏对男人本性的彻底了解,所以被安宁郡主轻轻松松抢走了皇上。
第两百六十九章 京城佳话
这晚连续发生的两件事,都在宫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件是皇上竟然允许位份不高的明贵人参与后宫事务的打理,这意味着明贵人不会在贵人这个位置上呆很久了,晋升是迟早的事,只需一个时机,这个时机要么是孕育皇嗣,要么是伺候皇上有功。
另一件是准备歇在锦瑟居的皇上,居然转道去了宁妃的紫华宫,原本等着看宁妃笑话的人,这才明白,宁妃的恩宠依旧不变。
宫里的夜晚虽平静,人心却无法平静下来,薛皇后听说了这件事,只是付诸一笑,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瑶姑姑却明白,皇后娘娘想看到的两虎相争的场面,已经浮出端倪,这只是个开头,以后的纷争只会更加激烈。
惠妃喜忧参半,喜的是皇上心里还是有她的,记挂着她宫务繁忙,忧的是,皇上是不是有分解她手中权力的意思
玉淑道:“娘娘不必忧心,明贵人再受宠,也宠不过娘娘去,如今皇上已对太子殿下心生不满,而珞王殿下深得圣宠,娘娘的福气还在后面。”
玉淑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惠妃艳丽的脸上浮现舒悦笑容,“是啊,这次江夏王可把皇上给惹恼了。”
曾经因为瑞儿的任性,没有娶到江夏郡主,一直是惠妃心里的刺,但现在看来,这可真是因祸得福,不然就会像太子一样被功高震主恃宠而骄的江夏王所连累,等到太子从北越回来,也许朝中格局已经不一样了。
---
曲府。
“不知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见谅。”曲尚书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
曲府最近喜事连连,太子大婚之后,就是悠若出阁之礼,随后又是庶女悠娴和韩家嫡公子定了亲,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整个人看起来红光满面。
落座之后,面对曲尚书的殷勤,轩辕珞脸上并没有多少表情,直言不讳道:“本王今日前来,是有关江夏王一事。”
江夏王曲尚书微怔,江夏王拒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各大世家,不少人为皇帝陛下体恤功臣的鸿恩大义所打动,也被江夏王对其亡妻经久不变的深情厚谊所打动。
这件并不怎么光彩的事,却不知怎么的,反而成了京城佳话,皇上和江夏王成了一对令人交口称赞的明君贤臣,有这样仁厚的君王,还有这样忠义的功臣,是东澜之福。
虽然外界全是不知情的美誉,但曲尚书却知晓皇上和江夏王并非外界传说的那么亲密无间,毫无隔阂,因为他已经接到来自中书阁的明旨,自即日起,江夏军队的供给与俸禄回归地方军级别。
曲尚书接到这道明旨的时候,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江夏可有足足三十万将士,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