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8 章(1 / 1)

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 祁晴宝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百里长卿抵达了京城。

太后大丧,他头发上缠了一圈白色的发带,因星夜兼程,风尘仆仆,但丝毫不减边关大帅的凛然锋锐。

淮阳王见这个既怕又盼的瘟神终于到了,顿时红了眼眶,“长卿,你回来了”

百里长卿定定地看了淮阳王片刻,深深一拜,“侄儿拜见世叔。”

“这里没有外人,就不用这些虚礼和客套了。”经过数天的演练,淮阳王已经能做到不露出丝毫破绽,表情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一次,淮阳王特别屏退下人,把百里长卿迎进了王府的密室。

林静恩的亲笔遗书,果然对百里长卿有着无法拒绝的吸引力,他连江夏王府都没回,就立即赶来见淮阳王。

“世叔说当年家母自尽之时,曾留有遗书”百里长卿目光灼灼,紧紧盯着淮阳王圆圆的脸庞。

淮阳王长叹一声,面露愧然之色,“是,说起来我真是愧对你们兄妹。”

“世叔何出此言”百里长卿的声音仿佛和辽阔边塞融为一体,浑厚而苍茫。

淮阳王脸上掠过痛心疾首的神色,“当年嫂子自尽之时,你婶娘恰好去探望,不想竟见到了那一幕。”

百里长卿并不知道母亲自尽的时候,淮阳王妃来过,父亲阵亡的消息传到京城,母亲几度昏厥,府里一片混乱,他当时还未弱冠,远没有今天的沉稳练达。

“难道是婶娘拿走了亡母的遗书”母亲自尽,不仅仅对年幼的阿雪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这个一夜之间失去双亲的踌躇满志的少年来说,同样是无法释怀的伤痛。

淮阳王面呈痛色地点点头,语重心长道:“别怪你婶娘,她是为你们兄妹好。”

其实,母亲遗书里写了什么,百里长卿已大致能猜到,当年母亲突然自杀,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是母亲受不了父亲阵亡,殉情自杀,但百里长卿却知道,母亲不是那么软弱的人,她不可能连一双儿女都能决然抛弃。

第两百八十七章 遗书

所以,这么多年,对母亲的死因,他从未放弃过追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多年以后终于查出爹娘真正死因的时候,淮阳王却突然命人送来一封密函,告诉他其实母亲当年留有一封遗书。

亡母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取回,所以,他一接到密函就奔赴京城,片刻未曾停留。

“亡母遗书何在”百里长卿缓缓道。

淮阳王打开一个红木盒子,里面放着一个已经发黄的信封,并未封口,脸色沉重地拿了出来,递到百里长卿面前,“你看看吧”

吾儿长卿亲启。

那几个字刺痛了百里长卿的眼睛,他一看就知道是母亲的笔迹,母亲虽是大家闺秀,骨子里却有一股男儿都望尘莫及的英气,所以她的字迹,娟秀中透出刚强,独一无二。

十二年过去了,母亲当年留给他的遗书,现在才到他手中,他从信封里抽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张,已经同样泛黄,不过不变的是母亲扑面而来的气息。

母亲在信中写的,果然和百里长卿查到的差不多,当年她洞悉父亲的死不是意外那么简单,而是皇上觊觎她已久,心存邪念。

父亲死后,皇上数次召她入宫,百般威胁,她抵死不从,皇上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以一双儿女的性命相要挟,母亲既无法面对害死了夫君的内疚,又为了保护清白,护住儿女,终于被逼上了绝路。

最后,母亲叮嘱他,务必带着妹妹远离宫廷,安然一世,万不可以卵击石,生出复仇之念,否则,她将死不瞑目。

百里长卿在看信的时候,淮阳王的心七上八下,杀父辱母之仇,一旦被这个桀骜的沙场枭雄知晓,还不知要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可是,令他意外的是,百里长卿看完遗书之后,表情平静得令人心悸,没有愤怒,没有伤心,没有惊讶,也没有悲痛,什么都没有,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雨雪风霜之后的一块磐石,岿然不动。

大将之风,莫过于此,淮阳王在心底忍不住赞叹,本以为以武人的粗野性子,得知这样的秘密之后,必定暴跳如雷,如火山爆发,喷溅而出。

“那个”长卿异样的平静反倒让淮阳王心虚起来,“长卿,我和你父亲是同窗多年的好友,当时不让你知道实情,是怕你太过年轻,一时按捺不住,反倒为自己和妹妹招来杀身之祸啊。”

“哦”百里长卿淡然道:“为什么世叔现在又想把亡母遗书还给我呢”

淮阳王叹息道:“当年这么做,是不得已而为之,保护你们兄妹,所幸看到你们兄妹如今大有所成,你年纪轻轻,已经是名动天下的江夏王,妹妹已贵为太子妃,我费尽心思守护这个秘密多年,本想带到棺材里去,可最近突感身体不好,大夫说恐命不久矣,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嫂子的遗书物归原主,毕竟,你有权力知道真相。”

“世叔用心良苦,长卿感激不尽。”百里长卿眸色沉静,将亡母的遗书放入袖中。

第两百八十八章 跌宕起伏

“就怕你怪我自作主张。”见长卿如此深明大义,淮阳王如释重负,又长叹一声,“这些年,我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纠结,到底要不要把嫂子的遗书交到你手上又怕你冲动之下,升起复仇之念,做出傻事,反倒丢了性命,那样,我将来又有何面目去见你爹娘呢”

“世叔的苦心,长卿明白。”百里长卿端起面前的酒杯,“世叔为长卿隐忍多年,长卿无以为报,在此敬世叔一杯。”

那杯酒里就有皇上给的三日断肠散,淮阳王不动声色道:“元烨兄和嫂子要是知道有你这样的好儿子,必定含笑九泉。”

“世叔过誉,长卿先干为敬,感激世叔对长卿兄妹多年的庇佑。”百里长卿举起酒杯就要喝。

可是他的话却让淮阳王无地自容,他哪里有庇佑过分明就是担心引火烧身,所以一直撇清关系,不闻不问。

淮阳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百里长卿丝毫都没有怀疑他,而且对当年隐匿遗书之事,也全无怪责追究之意。

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地顺利,反而让淮阳王生出一种莫名的不安。

这份不安并非来自担心长卿死后引起的轩然大波,而是身处自己的密室,他现在就生出的一种强烈不安。

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卿可是血与火中走出来的人,那双眼睛,那样冰冷,那样深沉,令人不寒而栗。

“慢着。”不知为何,淮阳王鬼使神差地开口制止,让百里长卿手顿了一顿,“世叔有何指教”

仿佛有黑雾弥漫在整个密室,压得淮阳王透不过气来,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