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这种大事儿恐怕还轮不到审友来发言,毕竟齐国有太多的能臣异世,例如文有管夷吾鲍叔牙,武有公孙隰朋王子成父,就连监国也有高子和国子两位卿大夫,审友的地位虽然是个中大夫,但是不高不低。
如今审友却非常得宠,原因无他,便是因为这次所有人都主张不要轻易和卫国开/战,以免鲁国趁虚而入,这分明是卫国和鲁国使出来的诡/计,但是审友偏偏迎合齐侯的意思,主张与卫国作战,张扬齐国国威等等。
吴纠到了路寝宫门口的时候,路寝宫的大门是关闭的,寺人都站在外面伺候着,吴纠走过去,寺人连忙惊讶的迎上来,说:“公子?您怎么过来了?不是抱恙休息呢么?”
吴纠笑了笑,他这几日连续低烧,脸色不怎么好,嘴唇是淡淡的紫色,看起来整个人没什么气色,皮肤本就白/皙,如今一看更是白的透/明,有一种禁不住料峭春风的感觉。
吴纠说:“劳烦通报一声,就说纠想请见君上。”
那寺人露/出一脸为难的表情,吴纠说:“怎么,君上此时不方便么?”
那寺人说:“君上方才吩咐了,一概不见人,君上此时正和审大夫说话呢。”
吴纠一听,果然是这个审友。
那寺人又说:“不过公子抱恙前来,必然是什么要紧事儿,公子您稍等一会儿,待小臣去通报一声,试试看。”
吴纠冲着那寺人拱手说:“有劳了。”
那寺人说:“不敢不敢,公子稍待。”
他说着赶紧/小心的推开一丝路寝宫大门,然后跻身进去,去通报了。
齐侯正在看地形图,可以说齐国如果想要攻打卫国,其实比登天还要难。
为什么?原因就是这个地形,齐国身处东夷之地,向西南进发才能到达中原之地,卫国属于中原国/家,齐国如果想要出兵,首选经过谭国,借道行兵。
但是齐国和谭国向来不怎么合得来,毕竟他们一个尊王攘夷,一个尊王抑霸,政/治主张都向左,如今正是齐国发展的高/潮阶段,谭国不可能出手相助,不拖后腿已经是好事儿了。
如果想要绕开谭国兴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如果想往北一些,借道卢国,基本没有可行度,卢国和齐国接壤的地方,是一片沼泽丛林,根本无法兴兵,大部/队要从这里通/过,还不如插上翅膀飞过去。
那么往南一些呢?又遇到了与齐国叫板的鲁国,被这样的地势包围着,也难怪卫国根本不怕和齐国叫板,如今有了鲁国做后盾,卫国更是不怕了。
若是一狠心,齐国的兵马从晋国绕个大圈子走,也是基本没什么可行度的想法,毕竟晋国和齐国本就不较好,再加上晋国和齐国之中,有一条形地带,便是古书上所说的聂北了,那地方是狄人活动的区域,不时还有戎人过来骚扰,如果队伍借道的时候遇到了戎狄,那么也大事不妙。
因为这些缘故,齐侯想要发兵,但是他需要深思熟虑,齐侯身边站着一个年轻的中大夫,便是审友了。
审友正要说些什么,就在这个时候,寺人走了进来,殿门发出“吱呀”一声,那审友立刻怒喝一声:“大胆!君上不是不见任何人么?怎么进来了?”
那寺人吓了一跳,连忙跪下来说:“君上,公子纠求见,小臣见公子面色憔悴,公子说有要事求见,所以小臣一时不忍,就……就……”
这寺人还挺会说话,先把吴纠的病情描述了一下,吴纠虽然脸色不太好,但是也不至于用憔悴来形容,寺人故意说得严重,其实是怕齐侯治罪与自己。
齐侯一听,立刻站了起来,连忙说:“二哥来了?”
他说着,竟然率先走过去,直接推开了殿门,吴纠就在外面站着,还等着寺人回来回报,结果门一下打开了,齐侯从里面大步垮出来。
吴纠吓了一跳,连忙拱手说:“纠拜见君上。”
齐侯一把抓/住吴纠的手腕子,吴纠吓得一激灵,齐侯拽着他走进来,一面走一面说:“二哥你怎么过来了?外面儿那么冷,快进来……再烧个火盆来。”
齐侯吩咐着,宫女连忙跑出去,很快弄了一个热/乎/乎的火盆来,放在一边烧着。
齐侯拽着吴纠来到席子边儿,说:“快坐下来,你脸色这么差,竟然不卧床休息,子清和晏娥怎么放你出来的,这两个人,太不称心了。”
吴纠连忙说:“是纠有要事求见君上。”
齐侯却顺口说:“什么要事能有二哥的身/子重要?”
吴纠一瞬间有些懵,站在一边的审友也有些蒙,低着头眼珠子转了好几个圈,趁着吴纠和齐侯都没有说话的时候,审友笑眯眯的说:“拜见公子。”
吴纠抬头看了一眼审友,拱手说:“中大夫。”
齐侯也知刚才自己一时口快,这时候才说:“二哥过来,是为的什么事儿?”
吴纠说:“是为的君上要攻打卫国的事儿。”
齐侯一听,眼睛一眯,说:“这是谁告诉二哥的?”
审友立刻说:“定然是大司马大司行他们,自以为为君上分忧,若是累坏了公子身/子,那可怎生是好?”
齐侯这么一听,脸色更是阴沉,吴纠笑了一声,说:“没想到纠与中大夫素未谋面,中大夫却这般体谅关系纠的身/子,纠当真不胜感激了。”
齐侯听说吴纠话中有话,说:“二哥养好身/子便是,这事儿不用二哥操心了。”
吴纠说:“君上,纠并非是操心,而是担心。”
齐侯笑了一声,说:“哦?担心什么?”
吴纠声音十分清冷的说:“担心君上糊涂,吃了败仗,惹天下人笑话!”
齐侯一听,猛地眼睛一眯,笑着说:“二哥……怕是病糊涂了罢?”
吴纠淡淡的说:“君上没有得病,怎生也糊涂了?君上,忠言逆耳,恐怕不和君上心意,但是请君上细想,半年之前,君上还因为为了避免吃了鲁国的败仗,而千里迢迢的远赴莒国,不惜入山砍柴来觅得良将曹刿,如今已得良将,可曹刿所说,所劝,所谏,君上为何不愿听?君上若执意发兵攻卫,这一仗,必败。”
他说着,齐侯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吴纠,并没有立刻说话,额头上的青筋有些跳动,似乎在忍耐什么。
审友在旁边听的后背都是冷汗,吴纠的话十分凌厉,全都扇在齐侯脸上,审友不见齐侯出声,想了想,视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允许别人这般和自己说话,还说什么必败必败的。
审友当即大喝一声,说:“公子纠!你敢冲撞君上?!还口出狂言,怨怼君上,该当何罪啊!”
齐侯仍然没有说话,吴纠只是冷笑了一声,说:“中大夫,纠斗胆问一句,若这一仗打下来,劳/民/伤/财不说,出兵借道都是问题,若是鲁国卫国串通一气,再买通了谭国人,三面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