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
紫曦接着说道:“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帝天情接着说道:“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
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而此时夭夭也是开口说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虽有修为在身,却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
帝天情点点头说道:“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
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
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些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
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大唐立的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三人一番交谈道尽了最为本质,最为至高的人生境界。
一个小屋里,只有一张床。紫曦和夭夭自然一起睡床,而帝天情盘膝坐到了椅子上。
夜幕散尽,黎明的光照耀于世界。帝天情三人多番多老人道谢。随后便再次踏上了前往通幽湖的路。
越往通幽湖走去,这一路越来越荒凉。帝天情三人提前备好了干粮和水,继续前行。
七日的时光,总算到了通幽湖的附近。要说周围的环境自然绝佳。
夭夭开口说道:“快到了,感觉如何?”
紫曦说道:“这哪里像是什么凶地,倒像是仙家隐居之所。浩然之气源源不断,从未见过。”
夭夭开口说道:“这便是通幽湖的奇妙,仔细说来,倒也不算的湖,只能算一小潭。”
帝天情开口说道:“先走吧,进去看看。”
夭夭白了帝天情一眼说道:“让你闭嘴,你是不长记性啊。别说话,想让我揍你是不。”
帝天情一愣,怎么这坎是过不去了。昨晚不是还好好的吗?随后帝天情带着哀求的目光看看紫曦。
紫曦一摆头,看都不看帝天情一眼。帝天情那是一脸的尴尬。看来要过这个坎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三人继续前行,一路上,帝天情就像个奴仆,为两人献尽了殷勤。陪尽了笑脸,若让认识的人看到,堂堂一国之君,在两个女人面前是如此姿态,还不让人惊掉了大牙。
尤其是封建的时代中,别说一国之君了,即便是寻常男人,也没有对女人如此的。可以说我们的皇帝陛下还真的古往今来的第一人了。
第一百七十章 相信我,梦里什么都有
三人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
三人为此感到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翠绿的树木和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流像蛇爬行一样弯曲,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他的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三人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夭夭开口说道:“传说这通幽湖的四周,有四个小潭,于通幽湖相辅相成。传闻中这四个小潭中的水,是通幽湖为了保证其中的煞气,将所有的浩然之气逼走而产生的。”
帝天情开口说道:“那这潭中之水岂不是充满着浩然之气。这小潭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沉淀,若是移到小世界中。等回去之后,朕的玄甲军必然可以快速的提升实力。”
夭夭斜眼看了帝天情一眼,开口说道:“你以为这很容易吗?你以为就没人想过会移走吗?这多少载岁月了,它仍然在此。
难道你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吗?移走,说的简单,做起来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