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俩都很高兴。
她会做饭这事儿,在老家的时候就显露过本事了,加之他们有电饭煲,米饭一蒸,炒个简单的番茄炒蛋或者土豆丝就行了,未免她切到手指,爸爸妈妈走之前会将他们要吃的菜切好,回头她炒炒就可以了。
外面的一碗饭,贵的两三块,便宜的也要一块,还不定能吃饱,唯一的好处就是好吃,那是真的好吃,来这么久,品过k市的美食之后,她觉得这里不愧是美食之都,也不愧是旅游城市,有让人心驰向往的本事。
这里的人们早饭都是灌汤包,胡辣汤,油条,早上在包公湖附近有早市,晚上在西四门,书店街有夜市,是个很热闹的城市。(猜到是哪个城市了吗?)
书店街的夜市生意非常非常火爆,但他们不以这个为生,只是稍稍赚个生活费而已,所以没有选择去人挤人的书店街,就在这个三毛广场附近卖点小吃就行。
刚来的几天,爸爸妈妈会带着她们仨在附近转转,了解了解这边的环境。
他们上班的第一天,爸爸会在早市上将晚上要卖的东西准备好,她白天就在家收拾这些东西,未免变质,还安放到空间里,有了空间这个天然的电冰箱,她做起来更方便了。
晚上还是卖串串,这个最简单,卤肉的话等爸爸妈妈啥时候不忙了,再回来做,因为这个不是她一个毛孩子能做的了的,就算她觉得自己可以做,他们也不放心。
那么给蔬菜穿成串这个工作,就比较适合她了。
这个城市有很多她的小学同学,甚至他们如今租住的这条街上就有,不过她暂时还没时间和她们交朋友。
而且,这一世未必会走前世的轨迹,未必会上前世的小学,在一切还是未知的情况下,她不会主动招惹。
因为前世的那个学校里,她不仅碰到了侮辱她的老师,还有同学,所以如果可以,她宁愿不去那个学校。
父母不卖菜了,她就没办法转移菜到空间去卖,没办法卖菜,就不能赚空间的钱。
空间的钱一直停滞不前的话,怎么买外面没有而空间有的东西呢!
她也想在她上小学之前,买一套属于自家的房子,并将户口落实到位。
算起来,他们家也算超生游击队了,二妹罚了二百块钱,三妹直接罚了五百块钱,还是因为他们家亲戚找的关系,要不然会罚的更多。
因为这些钱,90-92年这三年,爸爸妈妈撅着屁股从早干到晚,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些钱给还上,容易吗?
相当不容易!
落一个农村户口尚且如此艰难,更枉论城市户口呢?
------------
【1098】丑小鸭10(4000+)
小时候人小,觉得外面的世界大到不可思议。
长大了,却能够发现,城市和城市,乡村和农村,也存在大不同。
九十年代初期,华国人的吃货本事就已经彰显无疑,尤其处在一个未来的美食之都,那更是想不吃胖都难。
爸爸妈妈晚上六点下班,稍微收拾下,7点能准时出摊都不错了,卖上两个小时,九点就能收摊。
串串的生意简单,一串一毛钱,顾客挑好之后,搁到碗里,撒入芝麻酱,香菜,辣椒等调料,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便宜好吃,生意还不错,起码每天准备的都能卖完,一晚上赚五六十块钱是多的,不好的时候也能有二三十块钱。
渐渐的,就有人开始模仿他们了,毕竟这个真不算难,然后爸妈也不一味的等着被人家赶超,比如一个星期有七天。
看天气,天气冷点儿,他们就卖串串,天气热了,他们就调点凉粉,凉皮或者凉面,有时候也能准备点面筋,烤面筋烤火腿肠……
当然,最绝的是,他们也会去市场批发烧饼,k市的烧饼都是那种大的吊炉烧饼,常见的是往里面加海带丝豆腐皮,或者撒子,但是在爸爸妈妈这里,会架上油锅,炸烧饼,炸过的烧饼外酥里嫩,然后还是各种串串,串串放油锅一炸,配上各种调料拿剪刀剪一剪,夹到烧饼里面,味道棒极了。
为此他们做了很多里脊肉,因为烧饼里面夹里脊肉也超级的好吃。
涉及到生意,所以他们每天都要准时关注天气预报,每天的小吃都会根据天气而决定。
当然,生意也会有低迷的时候,但最少也能赚个一二十块钱,如果卖不完,自家就会吃了,绝对不会留着不新鲜的到第二天。
因为小孩子熬不了夜,而且外面人多,所以父母出去做生意的时候,她就会带着俩妹妹在家玩。
画画就成了她们很好的交流方式,原本只是画着玩儿,可是在画的过程中,她发现三妹黄钰妍在绘画方面竟有非同一般的天赋,想到他们家里好多绘画用的书籍,偶然间听妈妈提及,说是爸爸年轻的时候学过一段,后来因为条件不允许就没再学。
他们家里睡得那张床的床头床尾上的六福画都是爸爸画的,那水平,是真的弃之可惜了。
难道三妹遗传了这方面的天赋?
其实她们姊妹仨都不是那种性子活泼的孩子,相比较而言,都比较沉默,内向。
若不是三妹没有自闭症的倾向,她都要怀疑她们不正常了。
但是三妹是真的喜欢画画,她才三岁啊,却能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坐就是半天,画出来的画也能让他们看出来是什么意思,这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二妹比之三妹,性子稍微活泼点儿,她曾经教她学过电子琴、吉他、小提琴、古筝,发现她在学习的过程中,看似对什么都有兴趣,但明显对电子琴的琴键更有感觉,别问她怎么看出来的,因为她能听出来。
但以她们如今的这个条件,钢琴肯定是买不起的,但她如果她真的愿意学,她觉得实现这个愿望不难。
如今俩妹妹年纪小,家里没有的东西,她能靠空间租用让她们长长见识,可是长大了,就不好糊弄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买得到这些东西,让她们踏踏实实的学。
她只恨自己年纪小,什么忙也帮不上,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的,也的确是辛苦。
尤其他们还是外地人,在本地人眼里,他们是农村人,是外来人口,总会发自内心的嫌弃他们的出身。
那种颐指气使的态度,看着就让人来气。
出去卖东西也是,明明没有给钱,偏要说给了,结果还没说她呢,她比你还厉害,妈妈气不过,要和那个婆娘理论,却被爸爸拉住了,正好当时她在场,怎么能让父母受这种窝囊气?
“阿姨,你明明没有给钱,为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