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姐姐永远是他仰视的存在以后,他反而渐渐的安下心来,抛开了心中的杂念,用心的学习做生意之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帮上云芳姐姐,做她身边最能干的弟弟。
而这一次,张管事能这么顺利的安抚了伙计们,小柱子就没少帮忙。张管事带着他来见蓝家兄妹,充当着他得力的助手,一方面固然是考虑到他们的乡亲关系上。另一方面,也是小柱子自己肯争气的缘故。
云芳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早已经心服口服的张大年认真的记了下来,最后才问道,“少东家,咱们的铺子什么时候换招牌,正式开门呢?”
一直都是自己拿主意的云芳这一次却把目光转向了大山,温和的说道,“哥哥,这个日子得你来定。”
“我?”大山一愣,但是看着云芳鼓励的目光,他还是挺直了脊背,思量着说道,“今天是六月二十九,咱们要回家做准备,我看开业的日子就定在七月初七好了,大家说呢?”
大山问着大家,但是询问的眼神却落在了云芳的脸上,看着那种笑脸,大山才能充满勇气,勇敢的迎接蓝家接下来的巨变。
“好,这一天很好啊,”云芳肯定的点头,“咱们就定七月初七开业好了。”
定下了开业的日子,又商议了铺子的招牌,定下了‘蓝氏杂货’这个简单朴实的名字,张大年就带着小柱子回去准备了,这一连串的换东家、换牌匾的等事情不少呢,云芳统统都交给了张大年张罗。
送走了踌躇满志的张大年和小柱子,蓝家兄妹几个又商议了一番,最好还是决定让大山和云芳兄妹两人赶车回去取萝卜干和火腿。
大山的腿已经完全好了,云芳的脸上虽然还带着疤痕,但是那个碍眼的瘤子却拿下去了,兄妹两人去掉伤病之后,还没有来得及让爹娘看看呢,这一次回去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早早的出了早饭,大山和云芳就赶着马车出发了,出了赵家小饭馆的后院,拐上武侯祠大街,马车一路欢快的出了宁县的城门,直奔松坡屯。
一路上,‘得得得’的马蹄声就像为蓝家兄妹唱着欢快的歌谣一般,还没到午饭的时候,松坡屯就已经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大山和云芳的马车还没到进村子呢,爹和娘就好像知道他们丫回来一般的,双双出了小院的大门,向着他们来的方向张望了起来。
“爹,娘,……”
“娘,爹……”
大山合云芳都忍不住大声呼喊了起来,大山更是使劲的一鞭子抽到在马屁股上,马儿吃痛,几乎是飞一般的狂奔了起来,眨眼间就跑到了蓝家小院门前。
大山扔了缰绳,利落的跳下马车,三步两步啊的就跑到了爹娘的面前,带着泪喊道,“爹、娘,大山回来了,大山治好了病回来了。”
“好,好,好啊,”娘流着泪,一会儿看看完好如初的大山,一会儿又看看去掉了瘤子的云芳,欢喜的泣不成声。
没有进家门呢,一家四口就欢喜的哭做了一团。
------------
321 爹的感慨
整整一个下午,云芳和大山都在轮流的说着他们治病的情形,听得爹和娘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笑。虽然大部分事情,他们已经从云华和小石头的嘴里听说了,但还是要求他们兄妹两个亲口再说上一遍,再重温一遍当时的喜悦。
直到吃过了晚饭,大山合云芳才有机会把他们盘下了福祥老铺的三处杂食铺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刚刚听了兄妹两个治病康复的喜悦过程,又听了这么一段惊心动魄的天大好事,娘的嘴巴张的大大的,半天也合不拢。
开铺子也是爹多年的夙愿,这样的念头最近这半年更是被他经常想起,可是猛不定的,他知道自家竟然盘下了百年老铺福祥的铺子,也是一下子蒙了,眼框子一湿,泪水顺着他花白的鬓角就流了下来。
“他爹,他爹,你,你这是欢喜傻了啊,”娘首先反应了过来,摇晃着爹的肩膀说道,“孩子们办成了这么一件大事,咱们不哭,咱们要想着怎么把蓝家的铺子办的红红火火才是啊。”
“对,对,对,你说的是,”爹猛的一下子站起了身来,“我,我这就去挑最还的火腿,挑最好的萝卜干去,一定要让铺子来了个开门红。”
“爹,”云芳笑着拉住了爹的手,“爹,咱们的铺子又不是明天就开,不用这么着急的,咱们明天再挑也来的及。你们跑了一天了,先去休息,我一个人就准备就行。”
“这事可等不得,”爹却少有固执起来,像一个一心讨要心爱的玩具一样的小孩子一样,“做生意得用心,哪能拖拖拉拉的呢。”
云芳还想再劝两句,却被娘一把给拉住了,娘冲着她使了个眼色,“你爹说的对,既然咱们盘下了铺子,就要好好的用心做,用心的准备吃食,哪能随便呢,这事啊,得你爹亲自来做。”
云芳顿时明白了爹的执着,也明白了娘的苦心,她听话的闭了嘴,看着爹兴头头的转身出去,她鼻子一酸,眼泪也簌簌的流了下来。
“傻孩子,你哭什么啊,”娘一边抹着越来越多的眼泪,一边欣慰的说道,“你爹他想这事想了十多年了,你们小的时候他就和李明乐一起商量过这个事情的。只不过,……”
娘没有说下去,云芳却完全明白了。当时的爹和李锦容的爹是好朋友,肯定会一起商量开铺子的事情。只不过,当小小年纪的云芳被蛇咬伤了之后,大山紧跟着为了采药也摔伤了腿,蓝家发生了如此大的巨变,当时所有的积蓄和精力都用来给他们两个治病了,根本没钱没心思去做别的事情,更不用说开铺子做生意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爹的好朋友却像他们曾经商量过的那样,开了自己的铺子,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县城里站稳了脚跟,老家李子沟也是修宅子置地的,俨然成了当地的首付。
爹看着昔日的好朋友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恐怕除了替他高兴,更多的是酸楚和不甘心吧。只不过,爹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把所有的心事都藏在了心里,默默的承受着,面对家人时永远是一副笑脸。
如今,大山的腿治好了,云芳的脸也算是治好了,而蓝家也机缘巧合的盘下了福祥百年老铺的铺子,爹怎么能不激动呢?怎么能不感慨呢?
只不过,爹是一个男人,是一家之主,他宣泄情绪的方式不是那么直接罢了。娘和爹相濡以沫了多年,她很了解爹的喜怒哀乐,所以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