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1 / 1)

大汉骑军 风似刀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门贩运奴隶的商贩,他们在这里买到到较为便宜的奴隶,再运到帝国内地去赚取高额的利润。

不过做奴隶贩运生意的,都是财力雄厚的大商家。有许多就是世家开的商号,他们有着众多的武士和健仆。他们对待这些眼中的商品,还算是爱护有加,一般不会随意处罚或杀死奴隶。押解的一路上,对买到手的奴隶也是饭管饱、衣管暖,而且女奴隶还有马车可以乘坐。损失一人,就相当于损失他们的金币。

但是被奴隶贩子挑剩下的俘虏,就没有这么幸运。这些奴隶都是老弱病残之人,其中即使有青壮也是身染疾病。这些俘虏过不了多久,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其间风铃城的居民,也没有看见他们被运走。他们去哪儿了?风铃城的居民都在暗地里猜测着。

北城外五里草店一带是野草丛生的荒地,有时附近住的居民会在半夜里,听见一些异常的声音。但是他们不敢出去,隔着窗向外观望,能看见远处众多的火把将天空映成了红色,奇怪的声音就是从那儿传来的。不久之后,关于老弱病残俘虏去处的谜底被揭开,从此草店一带再也没有居民敢去。

汉元790年1月30日晨,雪花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

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早春的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全纪将最后一抹土盖在地面上,然后将锹插在一旁,用衣袖擦着脸上的汗水。落雪的天气里,他却是头顶冒着热气,脸是通红通红的。大半夜的填土工作,使他全身大汗淋漓。

昨夜他还是凭着自己的良心,拒绝了张锐的命令,随后被张锐当场免去了连长职位。杀人训练时,全纪被张锐命令站在一边观看。全纪眼含着热泪,看着蜷缩在地上的俘虏,一个个的拉到他们自己挖好的土坑前,被骑士们斩杀。

骑士们挥舞手中的骑刀,砍向俘虏们的脖颈。但绝大多数骑士因手中的骑刀颤抖或斩杀时紧闭双眼,使得骑刀偏离方向,斩杀对象也难以一时毙命。被砍成重伤的俘虏在地上垂死挣扎,在土坑里翻滚。而生性残暴的张锐,却命令骑士跳入土坑去割下俘虏的头。

全营八百人,有七百余人都是在呕吐中,完成了命令。但也有六十一人拒绝了张锐及上级连长的命令,他们不愿意杀俘。随后他们和全纪站到了一起,看着其余的骑士继续训练。

半夜一点半时,训练结束。张锐将全营集合起来,对着全纪等六十二人讲道:“你们可能会成为一个好的商人、好的农夫。在家,你们可能会是一个好的丈夫、好的父亲,可是你们不会成为一名好的军人。以你们的状态,我如果批准你们上战场,那就白白让你们送命。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部下成为敌军宰杀的羔羊。由于你们今天没能完成训练,抱歉!你们不能再呆在我的营里。等团长来后,我会将你们移交给他。”

张锐的话,震惊了全营的将士。将士们以为张锐会责骂没有完成训练的人,甚至可能动用刑法来处罚他们。就是没有想到张锐会清退他们,一个被部队清退的人,是没有脸面回家乡的。他们一生的荣誉,都会被毁掉。

全纪不服,高声道:“长官!我等只是不忍杀手无寸铁的老弱,又岂是贪生怕死之人?在战场之上,属下自认不会比别人做得差。长官轻易妄下结论,说我等是无用之人,不需要我等,下官不服!长官,君子喻于义!我等行之以义,坚守心中的仁义之道,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张锐闻言道:“全先生说自己是个有义有道的君子,能坚守自己的仁义之道。在下深感佩服!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张锐又问其余的六十一人。这些人自然没有全纪书念得多,听张锐称全纪为君子,并说佩服全纪。自己当然高声附和,说不定会时张锐回心转意,将他们留下。于是皆答:“我等都是此想法。”

张锐道:“各位皆是君子,都能‘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好!果然是君子行为!” 众人不解张锐此话含义,但也觉得张锐不是真心的夸奖这些人。

果然张锐继续说道:“可惜在下是小人,在下在军中只讲实际,不讲仁义。这当然是小人之举,小人自然喻于利嘛!又云‘君子不与小人为伍’。各位怎能屈居我这个小人之下呢?”

说道这里张锐笑了笑言道:“今日我这个小人就充当一回君子,你们也可以说我是伪君子,我不会生气的。既是君子,就应‘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诸位跟了我这个小人,怕是要破坏诸位的道德之心,也要毁坏诸位的声誉,既是如此何必耽误诸位的前程呢?”

“全先生说,他在战场之上可以奋勇杀敌。可是,我现在下命令,他都可以拒绝,我又怎能相信他能在战场上,一定听从我的命令呢?别跟我说君子守信重诺之言,因为我是小人,我只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事情,口头的保证我是不会相信的。”

张锐之语,令全纪满脸通红,口中喃喃低声自语,不知说些什么。他拒绝了张锐的命令,也没有资格再说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军人。既然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张锐要清退自己,也有理由。

张锐见全纪等人都不再作声,于是高声向着全营将士道:“你们是小人还是君子?”

张锐的一番话语,甚和高朔心意。仁义?这世间哪有多少仁义之人,平日嘴里叫着仁义,后背干着龌龊之事的人,自己见得多了。自己读小学之时,学校里有位老先生,是郡城里公认的有德之士。

平日那位先生也是以此为荣,讲堂之上,开口必是修身养德之语。孔孟之理,讲的头头是道,深得其中精髓,高朔也是非常敬重这位老先生。

可是有一回晚上,高朔有事路过一处小巷时,发现那位老先生正在敲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妙龄女子,女子见到老先生便扑入他的怀中,神态甚至暧昧。

后来高朔才知道,那女子是老先生一位学生的妻子。学生早两年考入大学,长期在外地上学。学生也是敬佩老先生的品德,视老先生为父,所以临走之前将自己的妻子托付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