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商会(加更)(1 / 1)

欠债上亿,满朝文武跪求我别死 十尾兔 303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01章 商会(加更)

  ——容昭你缺大德!

  就容昭那身家背景,她是缺五十两的人吗?

  五十两,云容坊新出的绢花手绳都要一百两一个,那点钱对于容昭而言, 真的就是洒洒水的事情,甚至都不能算是钱。

  可是,她还非要写一张欠条,还是自己写给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就是说徐尚书不行, 不支持她的搞钱计划吗?不就是说她在户部想搞钱, 但自己没有话语权吗?

  如果她没搞到钱也就罢了,偏偏她还真能搞到钱……

  这一张欠条, 是扇在徐尚书脸上的一巴掌,打得啪啪响,满朝文武都有点同情徐尚书了。

  而徐尚书是硬撑着才没有晕倒。

  就像当初徐家和容昭朝堂对峙时候一样,他必须撑着, 他如果倒下, 这个官位不一定还坐得住。

  如今徐家, 只有他撑着。

  徐尚书撑得难受。

  上首, 永明帝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既然如此,就从户部支取五十两还上, 日后容卿做什么事,直接找朕,徐卿莫要阻拦。”

  还真不是永明帝故意要让容昭和徐尚书撞在一起,容昭的能力只能让她入户部,也就户部需要她。

  可偏偏, 户部尚书是徐大人,而徐大人做的挺好, 也没有换掉的必要。

  ——就只能让这两人自己掰扯了。

  徐尚书身体一晃,咬牙上前,行礼:“臣,遵旨。”

  这是将容昭从户部独立出来,直接对永明帝负责。

  以后容昭做什么事情,徐尚书就管不了,这对于徐尚书而言,又是丢脸的一件事。

  永明帝留了一些官员,其他官员让他们离开。

  鹿王走向容昭,扯了扯嘴角:“容大人,还是你厉害啊,这么轻松就摆脱徐尚书的压制,五十两……”

  提到五十两,他眼中有了些笑意。

  区区五十两,竟然让徐尚书栽了这么大一个跟斗。

  要是时间倒回去,他恨不得自掏腰包,把这钱给了吧?

  容昭抬手,客气道:“鹿王殿下过誉了,下官不过是实事求是,五十两银子也是为户部花的,应当要回来。”

  裴铮神情依旧温和,摇摇头,“在本王面前,没必要藏着掖着。”

  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容昭眼神一沉。

  鹿王这是让她不要掩饰地站在他这边了。

  之前容昭的三面间谍计划,因为她一直中立,谁都不帮,朝上又斗得厉害,所以没人有空管她,非要她站出来帮谁,依旧让她保持“卧底”身份。

  如今鹿王这是……心大了?

  裴钰如今被他压下去,裴钦又去了燕云打仗,裴铮这是要容昭撕开中立身份,站在他这边?

  如果容昭不答应的话……

  按照裴铮这种狠辣性格,会将她列入敌人范畴吧?

  容昭脑海中思绪纷乱,面上却是带着笑,无奈道:“能不被徐大人管着,下官自然是高兴的。”

  ——她没有直接回答,但也没有直接拒绝。

  裴铮还要说什么,身后不远处,谨王扬声喊道:“鹿王叔,侄儿正找你……”

  鹿王眼神微沉,随即摆摆手。

  容昭立刻领会,抬手告退,远离两人。

  谨王从马州回来后,又入了工部,还得皇上宠爱,如今谨王也是鹿王的眼中钉。

  容昭不在意他们说什么,直接回了户部。

  路上,她在想如何应对如今越发势大的鹿王……

  恐怕需要让裴承诀帮忙了。

  -

  容昭回到户部,立刻便带着户部一群官员们收钱、登记。

  这些官员个个都眼神复杂,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容昭竟然真的搞到了钱!

  没搞到钱,当然他们在理。

  可搞到了钱,皇上只要钱,谁还管他们这些官员丢人不丢人?

  再加上今天集体告状,此时再面对容昭,颇为尴尬。

  然而,容昭一点不尴尬。

  就像是没发生过告状之事一样,竟然对他们笑得灿烂:“诸位大人,赶紧收钱登记吧,国库如今缺钱,咱们户部都得想办法呀。”

  有一官员扯了扯嘴角:“还是容世子有办法,下官愚笨,想不到这样……这样的办法!”

  这话其实有点嘲讽。

  这办法就是用户部的脸去换钱!

  容昭微微笑:“既然知道自己蠢笨,就少说话,多跟着我做事吧。今日登记完税银后,挑五个交税最多的,明日去送锦旗,你来拿锦旗。”

  她年纪是小,还不及弱冠,乍然间入朝为官,其实这些上了年纪的大臣都有些小瞧她。

  可她此时说话的语气,分明就是上官的语气!

  还很有威严。

  那人:“???”

  ——他是讽刺!讽刺!

  ——不是真觉得自己蠢笨!!

  而且,拿锦旗?

  那官员眼前一黑,差点就倒地不起。

  其他户部官员全部低下头,生怕被容昭注意到,个个都温顺如孙子,容侍郎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乖得很。

  徐尚书走过来,哼了一声,冷冷道:“户部缺的钱不是一二十两能顶用的,你这主意,出了京城也不好用,容世子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容昭继续笑:“尚书大人,积少成多嘛,有一笔收入是一笔,尚书大人负责省钱,下官就负责挣钱,咱们联手,将国库富起来!”

  徐尚书:“……”

  我跟你很熟吗?

  我们可是有大仇!!

  便是徐尚书这样看不惯容昭的人,也忍不住想——这安庆王能生出容昭这样的儿子,真是无敌了。

  简直就是滚刀肉,没脸没皮。

  有时候你看她和气,却又会突然来一刀,睚眦必报。

  徐尚书一甩衣袖,转身就走。

  容昭扬声道:“尚书大人,明日你要与我们一道去送锦旗吗?”

  徐尚书:“……”

  他背影踉跄了一下,什么话都没说,只脚步加快。

  当日。

  户部统计税银,与容昭预估基本一模一样,十九万两,放入国库,很快便有了去处。

  如今在打仗,如果不增税,国库的钱就只能越来越少,消耗速度特别快。

  而增税是容昭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这年头农人种地不容易,尤其是这样的战争年代,本来就有税,地方上还可能遇到黑心的官员,层层剥削。

  一旦增税的命令下达下去,又不知道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卖身为奴。

  容昭没有去京城以外的乡下看过,但她知道,那些人过得并不容易。

  古代被剥削农人过的是什么生活,恐怕现代生活的人很难想象。

  这时代,最难的永远是底层人民。

  许多人一年到头吃不好睡不好,围着几块地侍弄,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好不容易有了收成,税一交,竟然连家里孩子都养不活!

  大头娃娃,被买卖的女子,瘦得不成样子的农人……

  她不看,是知道自己还没能力改变,不敢去看。

  如今只要她用些手段,就能阻止增税的命令,让多少百姓避免被苛税逼死?

  这世间,总有些事情需要人去做。

  ——她既入了朝,今年战争年,目标就不单单是不增税,而是减税。

  而为了这个目标,她可以做许多事情。

  第二日。

  容昭又带着一群户部官员去送锦旗,依旧是敲锣打鼓,百姓围观。

  户部官员在外堆着笑脸,内心却恨不得掐死容昭。

  其他各部门:“……”

  ——得亏容昭去的是户部啊。

  徐尚书不想说话,看着空荡荡的户部,只觉得心累。

  送完锦旗,户部官员一溜烟全跑了,不想再出现在容昭视线中。

  而容昭也不在意,她带着一个计划书,跑到皇宫找皇帝去了。

  容昭如今可是皇帝看重的人。

  而且,这还是她第一次主动找永明帝。

  永明帝相当给面子,让其他官员都去另一个房间候着,他优先见容昭。

  张丞相坐在椅子上,面色不大好。

  旁边,另一个官员感叹出所有人的心声:“这容大人可真是受皇上喜欢……”

  张长行下意识接话:“我们要是能捞钱,皇上也喜欢,也会优先见我们。”

  “……”

  张丞相狠狠瞪张长行一眼。

  ——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竟然帮容昭说话!

  张二赶紧摸摸鼻子,安静了。

  事实上,永明帝也没有那么开心。

  他反反复复看着这个简单却详细、一目了然的计划书,皱眉:“这是不是把商人捧得太高?而且,竟然还要我亲自嘉奖他们,给商人题字?”

  容昭坐在对面,纠正:“皇上,不是给商人题字,是给商会题字。”

  她缓缓道:“捧着商人原因很简单,他们能给钱,只要他们给够钱,就可以捧着他们,商人能捧,随时也能打。”

  ——但实际上,一个阶级真的捧上来,就像是世家一样,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

  这句话容昭没说。

  永明帝陷入沉思。

  容昭笑道:“皇上,只是题题字,夸夸他们而已,面子能有钱重要吗?这件事要是做成,甚至百万两都不成问题,而且源源不断。”

  永明帝心中一动。

  容昭再接再厉:“那些商人每年都得贿赂各地官员,咱们让他们没必要贿赂官员,直接报效国家,这钱不就到了国库里面?”

  “既能丰富国库,还能避免地方官员被金钱腐蚀,做一个利国利民的清官,实在是一举多得!”

  永明帝睨了她一眼,没好气道:“那些贪官还得感谢你?”

  这计划书一出,许多靠压榨当地商贾搂钱的官员就要不高兴了。

  容昭理所当然点头:“是得感谢我想出这个好办法,皇上啊,人心是经不得考验的,咱们还是不要给他们当贪官的机会吧。”

  不知道哪个字眼触动了永明帝,他有些愣神。

  容昭又建议;“皇上若是不愿意用这个办法,若不然让人查一查贪官吧,抄几家,又有钱了。”

  俗话说,“和珅一倒,嘉庆吃饱”,这可不是玩笑。

  有些贪官有钱的很。

  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不是空穴来风。

  这样的贪官抄一个,不仅能丰富国库,还能免得他们鱼肉百姓。

  京城如今贪官少了很多,但地方上还有不少。

  一些世家大族也过分得很。

  闻言,永明帝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你这什么馊主意?还有,别一口一个贪官,你如今也是士大夫,被其他官员听到,定要不喜你。”

  他将折子扣下,挥挥手:“朕知道了,就这样办吧,你拟个公文,朕让众大臣看过后,发出去。”

  容昭笑容灿烂,站起来,抬手弯腰:“谢皇上!”

  汇报完,并且争取了大老板支持,她屁颠屁颠就走了。

  永明帝无奈摇摇头。

  随即像是想到什么,他喃喃:“之前抄了葛家和白家,凑了第一批军饷,若不然让人查一查,还有哪些官员贪得无厌……”

  --------------------

  作者有话要说:

  永明帝:……这个主意好像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