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夫君之事
◎......◎
青岚这么想着, 便问了出来。
“四爷那时怕是有贵人相助吧?”
卢成这回倒是没有犹豫:“夫人猜得不错,四爷是有如今的内阁首辅刘大人相助的......从前四爷曾做过太子伴读,那时教太子读书的先生便是刘大人, 所以四爷也是刘大人的学生。刘大人当年已是礼部尚书, 四爷最艰难的那些年,刘大人帮了四爷不少。”
难怪了。
这位刘大人她是有印象的,去年她还去过他家办的雅集。此人能稳居尚书之位十几年,直至做到首辅,必不是个简单的人。单凭他和许绍元的这层师生关系,他能帮一个毫无倚仗的少年铲除敌人,想来是有所图的。
“那想来, 四爷为官的这些年也受过刘大人的提携?”
“是了,据徐先生说, 刘大人是很乐于提拔学生的。”
青岚点头。她从前便常听父亲提起朝堂之上那些师长、门生聚成的派系,一方提携,一方回报, 一派人听一人指挥, 上下配合,行事方便。
这位刘大人对许绍元, 恐怕也是如此。从前他帮许绍元, 待许绍元手握权柄,便是他索求回报的时候。
那许绍元会否也曾迫于无奈, 做过一些不可说的事?
青岚让卢成他们自去休息, 边想着这些, 边往后院走。经过许绍元前院的书房, 她不禁停了脚步。
昨日她来的时候, 他居然闩着书房的槅扇。
他连卧房的槅扇都不大上闩, 偏偏这里上闩,而且她敲槅扇敲得那么急,他仍是半晌才来开。他说他之前在写字,但她走进去的时候,却根本没看见他在何处写字......
她抬手推了推书房的槅扇,这槅扇只是虚掩着,一推便开了条缝。
她犹豫了片刻,又将槅扇拉回来,走回后院去。
今日她一早已给连氏请过安,桐儿这个时辰应该在跟着夫子念书,无人来找她。屋里安静,她一个人伏在熏笼上看书,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总是不大看得进去。
中饭的时候,她像前几日一样,去连氏的屋里陪连氏一起用。
连氏说没几日就要过年了,先前这院子里只有他们老少三个,如今娶了媳妇,不能还和从前一样糊弄着过,她会让下人买些好玩好看的灯笼回来,挂在院子里,再买些烟花,晚上放一放,再让厨子包些荤素饺子,多蒸些馒头,讨个吉利。
“等十六那日,再让他带你和桐儿出去走百病。”连氏又笑着补了句。
儿媳妇是个贪玩好热闹的,她早就瞧出来了,昨日小丫鬟跑进来说四爷正驮着夫人满院子溜达,她还不信。直到远远地瞧见了,看见儿子被人骑在身上还笑得合不拢嘴,像个小孩儿似的,才信了儿媳妇的本事。
桐儿亲娘在的时候,她一直觉得他们夫妻看上去无甚感情,还想着或许是儿子性子淡,有感情也不显。如今看来,儿子不是对媳妇淡,只不过是没遇对人罢了......
青岚明白连氏的好意,便笑着应下:“还是京城好,蓟州卫地广人稀的,过年的时候街上也不怎么热闹。”
“京城这些个景我瞧得多了,也有些腻,有一年他正月去了天津卫,说那边上元节的时候有人在街上演滑稽戏、说象声、耍猴,比京师的花样还多些。”
青岚心下一动:“正月的时候,四爷还一个人去天津卫?”上次出博也提到天津卫,说许绍元告假往外地跑了好几趟,都是为他们办事的。
连氏嗯了声:“还是告假去的,说是有事,问他是什么事,他也没说,反正两三日便回来了,我也没管他那么多。”
青岚点了点头,胡乱把饭扒干净,便借口说困了,回了自己的卧房。
她靠在迎枕上歇着,越琢磨越心慌,后来干脆坐起来。
其实这事也简单,把卢成叫过来问问许绍元有没有去过那些地方便是了,有一个对不上的,她便再不必胡思乱想。
卢成很快到了前院,青岚便道:“我有事想问四爷,却又怕碍了他的事,不好开口,先跟您打听打听。”
卢成自然无二话。
“四爷一年之内,一般几月稍清闲些,我想捡他有空的时日让他带我出去转转。”
卢成眉头一皱:“夫人的意思小人明白,不过四爷这么些年好像都没有闲下来过。先前虽离京许多次,但都是为了办事。”
青岚睁圆了眼睛,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原来他已经去过许多地方了,都有哪啊?”
卢成慢慢地回忆起来:“......远的小人不大记得清了,近几年去过开封、青州、德州、蓟州、天津、保定......”
“唉......”青岚心头一颤,不禁在袖子里掐了掐自己的手,“像青州、天津、保定这几个地方,我还想和他一起去呢。但他已然去过了,再陪我去恐怕就没意思了。”
卢成忙摆手:“夫人若实在想去,四爷想来也是愿陪着夫人的。”
青岚似乎是听进了他的话:“也是,他这些地方是何时去的,若他是夏日去的,我们秋日再去,应当另有一番景象。”
卢成仔细回想:“青州是三年前去的,那时还是春天,天津是......那年的夏天,保定好像是前年去的,天还冷着。”
青岚心里好一阵胆寒,一双手在袖子里微微地打颤。
她强打精神做出一副很向往的样子,和卢成聊了好一会这几个地方的名胜,才说自己困倦了,让卢成回去。
卢成告诉她的这些和出博说的竟是完全吻合。出博与许绍元之间若不是有极紧密的关联,又何以能说得分毫不差。
大概是因到了睡中觉的时候,她头有些昏沉,然而人躺到床上,只觉得五内像是被火烤着似的难受,根本睡不着。她如今倒是更恨吴炳西了,他居然始终不肯说出那个幕后之人,以至如今死无对证,还让她受这种折磨。
一阵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之后,她竟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既不惊动许绍元,又能排除他的嫌疑,让她彻底安心......
约一炷香之后,许家的护卫们又一次随夫人出了门。
夫人说,眼瞅着要过年了,她的南货铺子里有些熏肉和每日现做的汤圆,要分给大家。护卫们个个喜笑颜开,跟着她一路到了铺子。
她让众人等在外面,自己先走进去,将在南货铺帮忙的蔡平叫过来,交代了一番。
蔡平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称呼她,不知该叫公子、小姐还是夫人。不过他对青岚是十分感激的,他九死一生逃到京师,若不是青岚找到他,给他口饭吃,他恐怕早已冻死在某个胡同口了。
“......您放心,那人的声音小人不敢说一定能认对,但加上他手上的伤疤,小人必不会认错。”
青岚点头,便让护卫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去找蔡平要东西。熏肉有辣和不辣两种,而汤圆的口味则更多,护卫们要当面和蔡平说清楚喜欢吃什么味的,才能从他手里拿到这些年货。
待十几个人全都领了东西,青岚又进去问蔡平。
蔡平笃定地摇头:“小人敢肯定,没有那人。”
青岚算是稍稍舒了口气,原本不必每个人都进去,因蔡平记得那人是宝坻口音,所以只让几个宝坻来的护卫进去即可,但这样必会引人怀疑。
她记得许绍元说过,原本他有十七个护卫,去年有两个回老家了。以防万一,她又去问卢成:“我记得四爷说原本你们有十七人,除了跟着四爷的两个,还有两人,怎么不见了?若是他们告假了,你们拿了东西给他们送到家里去。”
卢成抱着一包吃的,赶忙谢过她:“夫人仁厚,不过那两人是宝坻人,已经回乡谋生去了,路这么远,咱们送不过去的。”
青岚道了句“知道了”,才刚松下来的心又被压上了一块巨石。
她带着一队护卫回了霖园,远远地见卢成的弟弟卢新在门口等她。
“夫人,太子有事与四爷相谈,宫门落锁前恐怕谈不完,四爷今日怕是得宿在值房了。”卢新上前道。
青岚迟疑了片刻才应下来。也好,她心里实在乱,趁他不在,她自己仔细想想也好。
这一夜,她几乎没有合眼。
此事她已然翻来覆去地想过,即便许绍元真地为出博他们办事,也不能就此判断他便是害父亲的人。她有心当面问他他与出博的关系,又觉得若换了她是许绍元,便绝不会承认与出博的关系,其它的则更加不会。
何况若他与此事无关,她不是白白伤了他的心......
若此事换了是旁人,她可以毫无顾忌,用尽办法查问下去,甚至不惜刀剑相向,但偏偏此人是许绍元。
他待她那样好,每次想到他,她心里就像春日刚下过雨似的,暖乎乎、湿漉漉。
然而此时她却实在是惶恐,倒不是怕他因她发现了什么而伤她——他自然是不会的。她只是怕他当初真的是因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与此事有了干系。那些人害得父亲险些丧命,害他过了那么久的暗无天日的日子,还让他终生落下残疾、仕途尽毁......她与那些人的仇怨不共戴天。
若是许绍元真地牵扯其中,她该怎么办......
一夜的辗转反侧。
好在,她想到了一事。
以许绍元那日所为,他必是在前院的书房里藏了一些东西——一些极为重要又不能外泄的东西。那些东西他甚至都不想让她看到。
这家里其他的地方她都已经去过,唯一有些机密的地方便是那里,想来若是他真与出博他们有来往,必是有些存证放在那里的。
她在半梦半醒的时候下了个决心,她要去找到那样东西。只要那东西与出博他们无关,她从此便全心全意地相信他,再不这样折磨自己......
翌日,日头才爬上树顶,许绍元便赶回来了。
昨日谈得有些晚,太子准他回家沐浴更衣再回内阁。
他在路上买了些肉包子、油条带回来,一些送到母亲那边,一些带到卧房来,给小姑娘吃。
她说喜欢吃这些路边小摊上的早点,说比家里的有味道,他虽觉得不大干净,但是偶尔让她打打牙祭也不错。
然而卧房、厨房、前院、后院都不见她的踪影,也不知她一大早去了哪里。她的两个丫鬟,一个娇小些的在洗衣裳,另一个高高大大的却也不见了。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有重要反转哦~是转甜~
注释:
1,本条老读者不必看:男主C,桐儿非亲生,男主与前妻无身/心关系,至于是咋回事,跟主线关系不大,放到后面再解释。
2,相声的雏形在明朝已形成,与现代相声不大一样,那时叫“象声”,参考《中国相声史》一书。感谢在2023-08-19 20:21:03~2023-08-20 20:57: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兔兔还是一个宝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