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个预防针”,若是以后史湘云的实力继续提升,也方便有话说。
毕竟男女有别,三个小姑娘看了会儿热闹就告辞离开,史湘云哪怕功夫强硬也不方便多留,同样跟着走了。
至于贾宝玉,对一群武夫不屑一顾,早就自己走了。
五个选手自然是继续训练,一直到比武的前两天晚上,贾赦亲自设宴,还拉上了八公其他人,算是给五人壮行。
一番觥筹交错与放声谈笑不提,一直到酒宴收尾,贾赦突然开口向卫旭问道。
“听链儿说,你想参加童生试?”贾赦的语气很随意,显然没太当回事。
“小侄将来肯定是要入军职的,身上若是有个功名,见了那些穷酸也好说话。”这理由卫旭早就想好了。
“可有把握?”侯孝康笑着问道。
“其他的不好说,若只是一个生员(秀才),小侄还是没问题的。”卫旭一直以来的学习,其实都是为了童生试准备的。
“你应该知道,府里有一个国子监名额,若是给你用上,后年乡试可有把握?”贾赦的一句话让全场愣住了。
但凡是勋贵之家,大部分都有一个国子监的名额,只要用了,家中一个子弟就能越过童生试,直接参加乡试考举人。
比如说忠勇伯府就有一个,如今肯定是挂在卫若兰身上。
又比如贾府原本的名额就给了贾珠,他就是这样中了举人,可惜身体太差,寒窗苦读又熬得太厉害,刚刚成亲不足一年就去世了。
这样一来,这个名额又空了出来,理论上说给了卫旭确实可以,幸好他不傻,知道不能接。
“多谢贾伯父厚爱,只是府上的情况,小侄这些日子也知道了不少,自然不敢领受。”卫旭赶紧起身推辞。
在场人员全都忍不住大笑。
就像前面说的,原本贾府的国子监名额是给了贾珠,可惜他现在已经死了;不过贾政还有一个儿子,就是那位“凤凰蛋”贾宝玉。
这方面贾政也从不掩饰,一心一意的想要再培养一个举人甚至进士出来,可惜在场的都是自家人,对这位“凤凰蛋”的了解真的不要太多。
“他?”就是贾琏都对此没有一点客气的意思,“他还是老老实实在老祖宗那里撒娇好了。”
荣禧堂中的笑声差点掀翻了屋顶。
“好了,链儿你这些日子注意点,提前把事情安排好,我记得童生试今年已经过了,那就只能明年了。”贾赦笑着说道。
“小侄也是这么认为的。”卫旭并不着急,反正他明年必中,后年乡试依托玉佩的灌输,同样不算问题。
剩下的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八公承爵人一桌,小辈加一桌,只是小辈桌上多了个卫旭。
一帮武人也谈不上什么斯文,自然是全场觥筹交错,各种声音嘈杂,当然这指的是那帮老家伙,年轻一代可不敢乱说话。
次日,所有勋贵也好、官员也好,反正是只要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全都于凌晨三点到指定地点集合,待皇帝的车驾到了跟着出发。
铁网山离得并不远,但这么多人浩浩荡荡,当晚能抵达都算是快的。
永正帝不喜欢铁网山,这在整个京城都不是秘密。
这次故意把位置安排在这里,基本上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针对勋贵,这也让卫旭对他的评价再下一层。
没办法,但凡知道点历史的都知道,留下名字的牛人大部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怒不形于色”,特别是君王更是如此。
可惜这位永正帝,上位没多久就让所有人看出来他想清理勋贵,甚至为了一点个人脾气弄了这么明显的漏洞,堪称小家子气。
这也难怪,因为当年义忠亲王还在的时候,哪怕是下面的一堆皇子各有想法,却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们有希望。
若不是特殊情况,永正帝八辈子也没可能坐上这个位置,可惜当年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从未有过这方面训练,因为永和帝的精力完全在义忠亲王身上。
更蛋疼的是,他是依靠文官起家,所以身边也全是这些穷酸,若是这些人能力突出也就罢了,偏偏没几个真正的大能。
于是,就在永正帝登基不久,愣是开始了争权,毕竟永和帝并不是真的想下去,原本的安排是“退位不退权”,这就更有意思了。
也幸亏如此,若是永正帝真的大权在握,从他登基至今已经快十年,怕是勋贵一脉早已七零八落。
不管是永和帝出于爱护也好,出于保持自己权力也罢,反正至今他仍然保护这些人,所以四王八公集团至今仍然尊奉太上皇。
这很不合理,因为谁都不觉得太上皇能够千秋万代;但这也很合理,因为永和帝摆明了要动手。
那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顺便补上几个闲棋冷子,比如那位至今仍然以“元子元孙”自居的义忠郡王。
还好,大概是因为早晨七点多就出发,队伍的速度还不错,当晚就抵达了铁网山早已安排好的行宫。
2.31 湘云跟随、春猎开始
第二章
2.31 湘云跟随、春猎开始
铁网山军营次日清晨,卫旭帐篷。
“云儿,你是怎么进来的?”卫旭气急败坏的看着眼前一身小厮打扮的姑娘笑嘻嘻的进来,以及满是笑容但很坚定的如花俏颜。
“链二哥带我来的啊,他不是有两个小厮名额么,我要占一个,他还敢不给?”史湘云理所当然的说道。
“怪不得链二哥昨天和小厮挤在一个帐篷,那也就是说,其实他们都知道,就瞒着我一个?”卫旭彻底无语。
本来看贾琏与小厮一起的时候,卫旭只是无语的摇摇头,因为原著清楚的写着,他喜欢“拿清秀小厮泻火”,没想到真实原因竟然是给史湘云安排住处。
怪不得原本应该住在一起的五个参战选手,如今四个挤了一个大帐篷,偏偏自己有一个不小的独立帐篷,原来他们都知道。
对于卫旭和史湘云的关系,四王不清楚,八公是完全赞同的,这也是贾琏敢偷偷带她过来的底气。
与卫家不同,史家虽然也已经严重败落,但至今还顶着侯爵,单说爵位甚至比八公承爵人还高,手里还是剩下不少资源的。
至于史家一直侯爵的原因,一方面是过去确实功劳不小,另一方面也是史家长房、史湘云的父亲死前让出了所有权力,爵位算是补偿。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永和帝其实是准备拉拢史家、分化勋贵阵营的。
原本他都快成功了,可惜随着义忠亲王兵谏失败、史湘云父亲自囚病亡,以前的安排自然全都没戏了。
史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