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9 章(1 / 1)

拜师四目道长 东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上月七日,阴世增长了很多,连带六道轮回的转世之能也大大强化,故而导致转世的人数增长了不少。”

徐君明点了点头。

上个月他用万龙窑祭练地皇山诸洞天,增长的可不仅仅是太始洞天和太远洞天,阴世也增长了很多。

“金丹修士的魂魄能否转世?”

铁笔判官摇了摇头。

“六道轮回暂时只能转生先天期的魂魄,金丹修士灵魂强大,只怕还需阴世进一步成长后才行。”

挥手示意他回去后。

“龙武判官。”

一个顶盔掼甲的大将迈步出列。

“大人。”

“如今阴世中有阴卒多少?”

“金丹级都头十三人,先天级伍长一百七十二人,普通阴兵四千三百二十九人。”

在徐君明的阴世,兵制为伍、都、营三级。

二十至三十个阴兵为一伍,八至十二个伍为一都,四至七个都为一营。

他们辅佐铁笔判官的文官队伍,管理阴世中所有的阴魂和修士。

徐君明一挥手,一个法袋飞向铁笔判官。

“上次你说阴兵不够,请求扩军,我准了。这里面是两千副冥甲,外带刀枪四千,交给你了。”

“多谢大人,属下必肝脑涂地为阎王大人尽忠。”龙武判官满脸喜色。

一副最普通的冥甲,足以让普通的鬼魂,瞬间成为力敌普通先天的强大战士。

高品阶的冥甲,威力更强。

有了这些冥甲,他便能够扩军了。

徐君明点了点头,这龙武判官跟铁笔判官一样,来自大永凡间。原本是一个将军,死后被徐君明收了过来。

其人能力不俗,就是有点好色。

不过,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他允许属下有些许小毛病。

后面一一问过掌管监察、审判等十几个判官后,徐君明根据自己这段时间来对阴世管理机构的反思,简单的做了调整。

花了一天的时间,把阴世的事情处理完后,他才离开。

阴世是他地皇山最后一处大世界,至于与阴世相对的天界,整个人间的神除了土地和城隍外,并没有太过强大的神祗。

甚至如果不是剿灭黑心魔教,得了太多的阴魂他也不会弄什么阴间。

不过好在阴差阳错的是,阴间和神道的不断成长,让他对天皇道和地皇道的领悟不断提升。

同时也让徐君明渐渐明白,原来幽冥、轮回也可以纳入地皇道中。

“等下一个葫芦成熟,祭练雀阴魄分身,同时把三皇道分离,到是便可把管理天、地、人三界的庶物分割出去了。”

念头落下,看了眼自己苦心祭练的大好河山后,徐君明脚步一迈,身形逐渐消失。

再出现时眼前出现了一座破败的庙宇。

正是他曾经来过一次的兰若寺。

徐君明刚现身,便见寺中深处飞来一道剑光,很快燕赤霞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师父,你怎么来了?”

从兰若寺残破的大雄宝殿中收回目光,审视着自己的四弟子。

“不错,已经元婴了。”

“可惜比起三师姐和五师妹,还是差了很多。”燕赤霞遗憾道。

“你三师姐比你入门早,修行比你高正常的很。你五师妹天生跟脚深厚,自然非同寻常。不过只要你认真修炼,有为师教导,以后自然能赶上来。”

燕赤霞仍同的点了点头。

“师父,你怎么来了?”

徐君明随手一挥,一颗淡黄色,拳头大小的珠子;一件长四尺,宽厚相等的棕色木匣,从袖中飞出,落入燕赤霞面前。

“这珠子是用你从兰若寺得到的舍利子祭练而成,十条灵禁的极品灵宝,功能护持心神,降伏外魔。”

“这剑匣是我用树妖的千年树心祭练而成,内设封印法阵和空间法阵,可以收人拿妖;另有聚灵阵法,可以聚集灵气,孕养飞剑;最后这剑匣被我祭练后,坚如精钢,展开可以作为盾牌使用。”

“另外,剑匣内还有我祭练的十二枚灵符,具备攻、防、辅助三般应用,关键时刻,可保你性命。”

“多谢师尊赐宝。”

燕赤霞恭敬而又激动的接了过来。

微微点头后,看着面前破败的山寺。

“以后你打算把这里当道场?”

“这倒不是。只是弟子觉得跟这里有缘法,游历一番后,便回到这里闭关。准备修为进无可进后,再出山游历。”

“那就好好修炼吧,只是元神天劫不可轻渡。”徐君明点头后道。

“师父放心,弟子明白。而且我现在才不过刚入元婴,距离元神还远得很。”

“你心中有数就好。走吧,跟我讲讲你这段时间的修行感悟。”

燕赤霞心中一震,脸上露出热切之色。

他在剑道上积累了不少疑问,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求道解惑。

徐君明在兰若寺留了半个月,帮助燕赤霞在剑道上更进一步后,便离开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湖州见闻

第四百二十八章湖州见闻

湖州城,北岳省所辖湖州府的府城所在,十几万人口集中在这座位于湖畔平原的大城中。

一身青袍的徐君明,手持青竹杖,腰挂黄皮葫芦,迈步而来。

缴纳了两纹钱的入城税,便随着人流进入了府城。

虽然周围贩夫走卒,车船店脚依旧繁华如昔,但看着挤满大街的乞丐,可以看出大永江河日下的政局。

“让开,让开!”

伴随着衙役粗暴的驱赶,无数百姓被水火棍赶到一边,徐君明微微皱了皱眉,并没有出手,跟着退到了一边。

衙役清街后,大队的车马仪仗逶迤而来。

周围是鲜衣怒马的骑士护持。

旁边高举一杆大旗。

“靖南王府。”

“老丈,这靖南王是什么人?居然用十六抬的大轿出行,已经违了本朝太祖所定,王侯官轿不得超过十二人的祖制,难道他不怕皇上知道了降罪?”

说话的是个年轻书生,看他的样子,显然也是少年热血。

在他旁边身穿带补丁的粗布以上,头发花白的老汉,转过头审视片刻后。

“外乡来的吧?”

“在下赵松云,进京赶考路过此处。”

“怪不得不知道呢。告诉你吧,这靖南王乃是大永龙骧大将军,掌管北岳省二十万平南军,别说是违了祖制,就算是砍了湖州知府的脑袋,皇上也不会说什么。在这北岳省,靖南王刘志远就是这个。”

老汉朝天空指了指。

“可恶,此人果真大胆。来日金銮殿试,我非要参他一本不可。”赵松云怒道。

徐君明看了他一眼,这赵松云身上官气稀疏,福禄淡薄,就算进京赶考,也到不了殿试这一步。

靖南王府的车驾过去后,衙役们也不再封街,尚算宽阔的街道再次恢复了繁华。

徐君明向前走了一段距离后,向右侧一拐,穿过几条巷子后,来到一处破旧的院子外面。

简单的打量了一下这座用夯实的土块垒砌,中间辅以稻草,堆叠而成的院墙,从旁边洞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