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1 / 1)

我真就是个键盘侠 师傅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等领头的雁阵到达磁场的边缘,内外两圈的磁场会转向,雁群又由向外放射转向内收,如此周而往复。

雁阵的飞行路线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只要转换磁极的时间配合恰当,那么这些雁阵就会在一万米的空间搅出一个巨大的气旋。

还是利用共振叠加的原因,这个气旋会被一重又一重的雁阵不断加速,最级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涡旋。

此时梅哲仁已经可以看到,天空中的流云已经被气旋推动,开始飞转内收,仿佛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螺旋。

并没有静止,而是在不断地绞转,由慢变快,越转越大,螺旋中间的气流开始形成气柱,有下附的趋势。

如果没有下一步,那么这个气旋会变成大型的龙卷风,席卷过这片土地。

可梅哲仁不会就这么罢手,此时该轮到野象们上场了。

经过数次配合后,野象们与梅哲仁都养成了默契。

一接到号令,它们就像排队放学的小朋友一样,快速而有序的组成了阵列,只等老师一声令下,就可以撒欢了。

梅哲仁调整好阵列,便行号令,次声波场再一次被激发,直直地刺向气旋的中心。

这一轮次声波场还不断地在气旋中心上下移动,因为不同的冷热关系,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下面的环流开始变化温度。

巨大的温差让环流被扯动牵吸,涡旋形成了。

野象们打完收工,又开始向蕉林冲去,活动了一下消了消食,早点快被磨完了,是时候去补充补充,准备下一轮放浪。

天上的雁阵却没得停歇,它们不停地转换着高度,并改变气旋加力的方向,时而将气旋上冲,时而将气旋下拉,正好与平流层环流的运动相合。

涡旋越来越大,仅仅半小时,就从二十公里的半径,扩大到了上百公里,这个时候,雁阵已经完成了使命。

撤掉了人工磁场,雁阵又开始向清晨时分那般,排着队除除降落,又是一场扑食鱼虾的盛宴,又是一场与象群对喷的水戏,仍然是那么生机勃勃。

不过此时的气温已经下降了5摄氏度,极涡寒流成型了。

此时在离地三到五万米的高空中,湍流开始忽隐忽现,突然的因为温气、气压、电磁作用而产生,又被迅速地搅散。

急速运动的气流不断地高速摩擦,带起了大量的电荷,将气流中水份瞬间电离,大量的氢氧离子在堆积。

天穹下的淡绿莹光罩已经因磁场的消失而褪去,但七彩的像游蛇一样的离晕依然不时产生。

这个时候需要再加一点点的外力作用。

缴获的轻型自走电磁炮和激光炮开始了瞄准,这是最后一哆嗦点火器。

这一枪就需要一点点的运气加成了,因为梅哲仁的电磁探测也被极涡切断了。

不过好在有激光,还可以做为定向的指引,实在不行,就多来几趟,需要“点火”的极涡中心不小,蒙也可以蒙得中。

气运今天站在了人类这边,仅仅是两次齐射,梅哲仁的目标就达成了。

电磁炮的弹丸最后在极涡中心引发了一场小型磁暴,让极涡中心的离子团产生了连锁反整,整个极涡一下子扩张了半倍。

膨胀之后的极涡又将更大范围的平流层环流吸了进来,一时间高空中气如喷雾,迅速地弥漫开来。

一个大大的气团像被惊醒的巨型水母,开始摇动身躯,翕张顶伞和触须。

此时,硅基人的轰炸机编队一共一百架次,刚刚进入距离梅哲仁500公里的预警圈。

它们如同鹰鹞一般飘动着机体,冲刺向目标,并将在三分钟后发起攻击。

29、长风清宇廓

如果给硅基人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一定仔细地察看气象卫星的数据,而且是每分钟看一遍。

天上的气象卫星茫茫多,战前各国发射的气象卫星有数百颗之多。

随意调用任何一颗气象卫星,都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扫描到大气云团的变化。

三百公里半径的极涡,都不用戴眼镜,是个人都能看到那硕大的暴风眼。

然而事情发生之后没有如果的份。

硅基人太迷信他们对网络对星链的掌控能力。

他们仅仅在派出机队前看了看目标区域的气象状况便忘到了脑后。

晴空万里,又在南方地区,还是冬季,寒潮够不着,热带风暴没到季节,战场气象好着呢。

打死硅基人也不相信人类能改变整个大气环境,人类要有这本事,还能被他们打成地老鼠?

于是他们忙于用星链观察战场态势,到处调兵遣将,终于还是在星辰国内的周边地区拼凑出了上百架的远程隐身轰炸机。

这个隐身还不仅仅是雷达吸波,而是实现了环境隐身。

完全的光学隐身是做不到的,扭曲光线和电磁波的技术硅基人自己都没有。

只有他们背后的宗主安基尼帝国才有这样的技术水准,但也一样是顶级科技密不示人。

不过这不影响硅基人与落后的水蓝星人类作战。

硅基人在电磁技术上已然登峰造极,他们在水蓝星的技术上加入了一点点的升级。

在战机的外面生成了一个等离子罩。

当雷达波束扫描到时,电磁信号会被打散吸收,所以雷达看不到这里有什么。

同时这个等离子罩还能隔绝红外探测,引擎的红外辐射也被等离子罩扰乱了。

最后这个凭空生成的等离子罩还是一个无形的等离子屏,可以不断地将后方的背景投射到其上。

就如同一个全息投影一般,通过光学观察,只能看到战机背景的蓝天白云。

这就是所谓的环境隐身。

现在这一百架轰炸机就躲在等离子罩里头疾速地潜行。

战机肥硕的身躯就像云鹞一样化身为潜行狩猎者,轻盈地左右飘荡,随时准备从云丛中刺向地面,给猎物们一记利喙勾抓。

战机的气动性能如此出色,既得益于人类对云鹞的仿生,还得益于机身上的那两台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以及布满机身的霍尔效应飞控喷射器。

人类的科技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战机飞控已经实现了全向,渐渐告别了以前完全依赖空气动力以及机体结构来实现飞行动作的局面。

大功率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让战机获得了更大的机动能量以及更强的环境适应性,甚至在极端的状况下可以让发动机关闭外部循环,依靠自携工质短暂工作。

新的合成材料技术让机体更加坚固耐操,然后越来越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