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5 章(1 / 1)

我真就是个键盘侠 师傅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做到这一点,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天人合一呢?

人类可以用思维来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并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身体能力序列化,也就是人类对自己的身体能力和潜力没“数”。

别小看这个数,如果我们对身体的所有能力都了如指掌的话,那无疑身体所能发挥的威力会放大不知道多少倍。

自从获得肉身后,梅哲仁大多时间都靠着分身来作战,还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肉身在极限状态下有什么样的力量,今天他的眼界被打开了。

不过现在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利用量子效应来远程传输能量的速度很快,第一批只花了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

硅基人并没有一哄而上,而是小量多批次进行,每完成了一批,他们会切断现在的通讯线路,查看是否有问题缺漏,然后才会再向爱德华提供一批新的通讯链路地址。

这也正合梅哲仁的意,他还怕硅基人催得过急,费弗提万基地里的生物反应堆跟不上呢。

虽然阿丹立了军令状拍了胸脯,但梅哲仁还是觉得保守点比较好,事实上在传输能量时还真出现了些问题。

暗黑军团通过东海超算和梅哲仁来连接控制活死人的躯体确实是没问题,但活死人的思维跨维撤离后,这些生物躯体活性还是下降了许多。

也就是它们负担不起大负荷的发电工作,而暗黑军团的成员毕竟不是操作本体,对躯体的极限认知也不足。

有很多躯体当场就失去了活性,就像电池过放一样,马上脱水损坏了。

幸亏损坏面不大,硅基人也没有观察出来。

费弗提万的存储办法本身就不成熟,他们也只以为是存储结构的原因,还正好掩饰了他们的小九九。

他们一样怕爱德华和老莱格做手脚,每一批完成能量灌输的变形金刚,他们都会隔离通讯再三测试,直到确认没有任何问题才作罢。

大家都不信任,都是猜摸着来,黑暗中的三岔口,能遮掩很多东西。

再怎么遮掩最终也还是要动手的,数个小时后,所有的变形金刚都灌注满了能量,当硅基人通知已经完成时,梅哲仁松了一口气。

毫无疑问,硅基人一定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这些变形金刚的测试,结果大家都满意。

硅基人认为他们终于入手了一批保命的盾牌,梅哲仁则认为他已经在硅基人那边埋了足够的雷子。

这些雷子还不断地在地下通道里移动,给梅哲仁勾勒出了硅基人的布置,那个六芒星阵果然不得了,测算出来的威力还要超出了梅哲仁原来的预计。

这里梅哲仁做了些手脚,他在传输给硅基人的场域能量里混入了少量自己的量子信号。

既然那个通信机制能让同源的场域能量无距互感,那么只要里面有自己的信号,当然就可以知道每一台变形金刚在哪里、干什么。

于是硅基人的地下王国就向梅哲仁敞开了,每一台变形金刚都变成了梅哲仁的眼睛,源源不断地向他发送着硅基人的数据。

硅基人的本体也不是一套备份,而是一共六套,同样是利用量子感应原理来进行连接。

更可怕的是,这六套备份服务器还是六组巨化的变形金刚,每一台都相当于数十个变形金刚堆叠起来的巨形金刚。

想不到他们还藏有一个十八金刚阵呢。

硅基人留了一手,他们手里的场域能量都充到了这六组变形金刚里,并没有跟老莱格和爱德华产生关联。

一旦开战,这是一千多台变形金刚和六芒星阵之外的底牌。

它们可不好对付,它们的战力或许跟那一千多台变形金刚打平估算还有余。

难道到时真的打硬仗吗?

就当梅哲仁陷入困顿时,太白上面的考察队有了新发现,在太白的地底探测到一个聚集的硅基人化石群。

241、太白现真形

可以挖硅基人的祖坟了。

不过这坟不好挖,太白的地质跟水蓝不一样,不硬,更像是橡皮泥,准确地说大都是观音泥。

这种土质又韧又软,非常不好下手。

而发现化石的地方离着地面有数千米,可给梅哲仁出了好大的难题。

黑龙号倒是有盾构的,但在压强百倍于水蓝的太白上掘进作业,就如同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开挖淤泥一样。

更困难的是软弹的地质不受力,盾构的振动都被这些硅酸盐泥给传导发散了。

当黑龙号花了半小时才掘进了数米之后,梅哲仁停了下来,得另想办法,不然挖到何年何月哟。

梅哲仁反思了一下这个化石群的发现过程,当时他扫描不到场域波动,以有枣没枣打一杆的随性,将金晴切换到了地质勘探的超声波频道,就扫描出了这么一堆死物。

成像出来时他还吓一跳,因为地下的那一堆东西太吓人了。

上万只大大小小的龟挤在了一起,要不是数据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化石,他差点以为中了硅基人的埋伏。

硅基人的生物形态竟然是龟,还是硕大无朋的比蓝鲸还巨大的龟,太吓人了有没有!

然后梅哲仁一激动,就操着黑龙号开挖了,没准运气好,挖出化石来还可以分析一波,把硅基人的底细搞清楚。

现在碰到了软钉子,回想起来才发现,想简单了,过于粗暴。

太白的种种环境都跟水蓝不一样,做什么都依着水蓝的惯性思维,不碰壁才怪。

自己果然不是搞科研的料,满脑子都是科学民工用的“水泥”,只懂以力蛮干,缺乏发散巧劲。

须知做任何事都应该根据客观规律充分解析,如此才能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来。

工欲善具事,必先利其器,动手前的充分准备,何尝又不是一件“利器”。

其实开挖前就该想好怎么挖才省力。

梅哲仁想通透了,也不急着动手,他联系了研究所,又让卢征峰找一批科学院的学者当外援,术业有专攻,得找行家才行。

知识体系梅哲仁是够全的了,可这会儿他愣是不知道参考哪条才有用。

在通讯频道里召集起了一票人马,梅哲仁还捞到了取笑,程丹心就有意夸张了:“不就挖个土方嘛,看把你为难的。”

就连一向实诚的范东明都来落井下石:“王航宇的奶奶不就是研究这个的专家嘛,我年轻时还找她老人家请教过,虽说是挖个土方,可里面的学问也挺大。”

程丹心也帮着范东明抬鼓:“唔,谢老对土石方的造谐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