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0 章(1 / 1)

神魔大唐之无敌召唤 淡淡的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都是平民出身,一直以来的事迹都被东厂厂卫查清,记录在案。

但剩下的四个,可就有点问题了。

长孙无忌也特意将这四人需要注意的点指明!

四人中有一人名为杭开朗,乃是大唐境内北狄郡杭家子弟。

乃是正儿八经的家族出身。

但是,仅仅只是家族出身,长孙无忌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疑虑,处于大唐的统治之下,长孙无忌可不信这小小的世家还能反了天不成?

这区区的一个杭开朗还不至于让长孙无忌有所顾忌。

最为关键的是,经过东厂厂卫的查探,这杭开朗是打从三年前突然开窍的,实力、智慧都是在这三年之中突飞猛进的。

这三年来,杭开朗从一个默默无闻地蕴气境小人物,一举腾飞到如今的化神之境。

这种修为的晋升速度何其之快!

简直堪称神速!

而且其还是在悄无声息间腾飞而起的!

此前根本没有其得到机缘之类的风声,当然,至今也没有这种风声传出。

都说其是突然开窍所致。

试想,一个普通人,怎会在短短三年内发生如此惊天的变化呢?

那么,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一些什么可就耐人寻味了。

李承乾觉得长孙无忌对其有所顾虑自是理所应当!

对于这杭开朗,李承乾亦是有所疑虑。

至少,如果不能确定杭开朗是因为什么突飞猛进之前,李承乾是绝对不会重用于他的。

剩下的三个人,可就一个比一个可疑了。

一人名叫柴杨波,据说是平民人家出身,但其一出世便被一高人收为弟子,直至科举之前方才回返大唐。

这柴杨波自己说是,当年收他为弟子的高人已然身陨,他才回返大唐的。

但,事实上真会如此巧合吗?

李承乾的脑门之上挂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剩下的两个人一人名为左武,一人名为左富。

这二人乃是双胞胎兄弟。

这兄弟二人幼时曾拜入沧海宗门下,也是在大唐科举开考之前赶回。

据他们自己说,是为了回国尽忠,报效朝廷。

可是,这真的可能吗?

要知道沧海宗可是与天心宗、百花宗以及大雪山是一个等级的势力!

其势力之大,实力之强,绝对不容小觑!

这二人在沧海宗内多年,地位必然已经不低,如何还会看得上大唐之官职?

回国报效朝廷,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这在李承乾看来,不过是一个赤裸裸的幌子罢了!

但是,沧海宗此举又是何意呢?

李承乾不解。

示好还是埋钉子?

这个判断很关键!

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李承乾觉得还需进一步试探,才能得知!

不过说起来,既然知道这四人有问题,长孙无忌又为何要将他们四人的名单加入殿试之中呢?

“辅机啊,说说,这杭开朗、柴杨波、左武、左富四人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承乾相信长孙无忌一定有着自己的理由与判断。

“回王上,这四人虽有颇多疑点,但他们的实力、才华却都是上上之选!”

“哦?单单只是惜才吗?”

李承乾才不相信长孙无忌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

他之前可是千叮咛、万嘱咐,对大唐怀有异心之人,绝不能要!

第二百六十七章 水匪?

“非也,除却才情,这四人在笔试之上可是没少透露出对大唐的效忠之心啊。”

“哦?他们四人当真对大唐有效忠之心?”

李承乾饶有兴致的问道。

“微臣也不能断定,还请王上决断!”

“哼!”

李承乾微微一哼,长孙无忌头一低,不再多言。

这个长孙无忌啊!

李承乾不禁摇摇头,有什么话就是不喜欢直说,就是要卖关子。

这一点,李承乾觉得不好,轻哼一声,也是相当于警告长孙无忌。

闻得李承乾这一哼,长孙无忌不禁心里一个咯噔,他知道,他又犯错了。

眼前这个王上的性格不容许他这般卖关子啊!

暗自苦涩一笑,长孙无忌开口道:“王上,非是微臣不能做决断,实在是这四人身后各有影子,微臣是想借用他们,试探出幕后之人的用意。”

“恩,辅机此言有理,此次殿试便由寡人亲自一试吧,若当真包藏祸心,哼!”

李承乾的眼中冷芒一闪而逝。

得到了李承乾的肯定,长孙无忌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还好,他及时出声,总算没有将李承乾激怒。

“王上英明!”

长孙无忌拱手一拜,心悦臣服。

对于李承乾,长孙无忌最敬佩的就是李承乾杀伐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唯有如此,方能成就真正的雄主!

......

“吾等拜见王上!”

不多时,荀彧、狄仁杰、张居正、和珅四人便随着魏忠贤来到了这议政殿之中。

“你等快快请起!”

“谢王上!”

待得四人起身,李承乾着重看了看张居正、和珅二人。

这两人李承乾还都是第一次见。

张居正一板一眼,长相没什么奇特之处。

和珅那一副笑脸倒是蛮喜人的,李承乾放眼望去,倒是觉得其颇有喜感。

“这段时间,寡人出征在外,你等辛苦了,特别是右相,没有你,大唐绝无可能支持得住七线开战啊!”

望着荀彧那张疲惫的面容,李承乾不觉感慨出声。

事实上,若是没有荀彧出世,大唐想在此次进行七线开战,那无异于自取灭亡。

因为没有一个厉害的人物居中调度,以大唐的国力想要支撑七线开战,不用两个月,估摸着就得垮了。

还好有荀彧,李承乾根本无需担忧后方之事,荀彧将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王上严重了!”

荀彧谦虚一笑,并未反驳李承乾所言。

“寡人打算在明日于这议政殿之中进行殿试,你等觉得如何?”

李承乾没有在之前的话题上停留,直接转移到下一个议题。

眼下时局紧张,时间宝贵,李承乾可不会头脑发晕到在那种无意义的话题上牵扯太多精力。

作为帝王,他只需要把自己对手下臣子应有的态度表现出来即可。

说多了反而不好。

“王上,这是否太过仓促了一些?”

长孙无忌不觉有些皱眉。

“你们觉得呢?”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朝着荀彧几人望去。

张居正、和珅二人皆是低头不语,显然不想表态。

“王上,我觉得可以!”

狄仁杰拱手答道。

“右相觉得如何?”

李承乾重点询问起了荀彧的意见。

“王上,前方战事吃紧,抓紧进行殿试乃是理所应当,只是,殿试之中是否会有意外情况发生,王上又是否准备妥当了呢?”

荀彧不答反问道。

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先是肯定了李承乾的想法,然后又提出疑问。

李承乾不觉陷入了沉思。

依着长孙无忌的说法,似乎殿试之时,那四人背后的势力或有可能出动也不一定?

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