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 / 1)

夏墟 拉风的树 2000 汉字|7 英文 字 2个月前

庇佑,估计这个献祭的规格是最高的了,可是,我相信,这个画面还不完整,事情远远没那么简单的,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例如这些自然灾害怎么会是在一时间同时出现的;这些祭司们的体格为何如此骇俗,他们的面具为何与我们出土的那些青铜面具如此相似,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联等等,这些问题我都无法回答,必须得有新的资料提供才行。”

周鼎轩发完呆之后,也走过了这边,一来到,他就完全被这骇人听闻的场景所震慑住了。

叶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没说话,可是周鼎轩却指了指叶涯刚才生疑的那个四方形,他摇了摇头问道:“风淳,你看那图画上的人头顶上的方块图案是什么来的?”周鼎轩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这种明显异常的东西很容易会让他起疑。

古风淳也看到这个图案,但是他却没有对这图案有特别的注意,直到刘文升一说,他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浮雕上方的那一个“○”,他自然明白,这个代表着太阳,可是那一个“?”,他总不可能说是月亮吧?

古风淳想了想,很纠结地说道:“这个方块我目前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我只知道,在甲骨文里,‘天’字就是用‘?’来表示的。但是很明显,这里的浮雕比甲骨文出现的时期还早上很多年,而且地域文化也不同,不能够直接套用进来。而且在图画中,没必要特意画出一个方块来象征天的,因为已经有那么一轮太阳在了……”说到这里的时候,古风淳顿了一顿,突然他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那时候的“天”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天”呢?如果那时候的天特指某一个天体,是不是就能够解释了这个方块?想到这里的时候,古风淳不禁一呆,然后他又哑然失笑,这样天马行空的想法,要是跟父亲说了,说不定父亲会气得拍桌子的。不过细想开来,他又隐隐觉得自己的想法有几分道理,只是一时间他找不到充分的证据来论证他的说法而已。

古风淳心里在天马行空地想着,叶涯和周鼎轩他表情怪异,两人忍不住好奇地问道:“风淳,你在想什么呢?”

“哦哦,没什么。”古风淳被两人打断了思路,马上回到了现实中来。

叶涯突然急声问道:“刘师傅呢?”三人只顾着研究浮雕里面的内容,忽略那个一直还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刘文升。三人与他保持着不到二十米米的距离,怎么突然一下子,刘文升像就凭空消失了一样。

经叶涯一提醒,周鼎轩和古风淳才回过神来,他们回头一看,刘文升原先躺着的地方已经空空如也。“刘师傅!”叶涯急忙跑出一段路,看看刘文升是不是已经苏醒过来,自己走到甬道的拐弯之处,这种视角无法观察的死角,这甬道上数不胜数。可是当叶涯走近这些死角的时候,一点发现都没有。

“叶涯,注意,这里很不妥。”周鼎轩的精力从甬道两壁的浮雕上转移了回来,“这里光线这么充足,可是光源在哪里?”周鼎轩终于留意到这个叶涯已经纠结了许久的问题上去了。

叶涯心里还惦记着刘文升的下落,他摇了摇头,对着周鼎轩说道:“周教授,我找过了,根本没有光源,还有,在这里,我们根本没有影子,仿佛四周都有光线,我们的影子无法显形。”叶涯一说完,古风淳和周鼎轩都吃了一惊,两人才惊讶发现,还真如叶涯所说的,他们没有影子。警惕『性』极高的叶涯醒过来后,已经将周围的那些细微的异常之处都留意了。

“天!”周鼎轩喃喃地说道:“我们现在已经在隐城了!”周鼎轩急促地呼吸了一下,接着说道:“在隐城里,有一条绝对光明的道路,不会留下任何阴影,只有,只有灵魂没有印记的人才能在这里存在。”

古风淳和叶涯听到这话,都表示不理解。周鼎轩肃然道:“古书里有记载,隐城里有一条轮回之路,只有通过这条道路,才能进入隐城的中央:祭坛,灵魂被印了烙印的人,都是罪人,他们不能在这里出现。”

古风淳不解地问道:“什么叫灵魂有印记的人?”古风淳更纳闷的是,关于古书中记载隐城的内容,他明明和叶涯在谢海东的办公室里都有看过,怎么就没有周鼎轩所说的这些呢?想到这里,他心里就非常郁闷,这究竟是w局故意封锁消息,还是另有原因?古风淳突然觉得非常可怕,自己没有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就来涉险,简直是拿『性』命来开玩笑。

“是瘣人。”周鼎轩的口里说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

“瘣人?!”叶涯一头雾水,可是古风淳却脸『色』一变。

“你知道瘣人?”周鼎轩一脸诧异。

看下书我要网(kxs51.com)

------------

60 癙瘣之术

古风淳点了点头,说道:“我在一本宋元时期的笔记小说里看过相关的记载,一直都以为那只是小说家之言,不应当真。全本”

周鼎轩的呼吸一下子又变得急促起来,连声说道:“那你说一下,那笔记小说里是怎么说的。”很显然,他对瘣人所知也不多,不然也不会如此紧张和渴望。

古风淳低头不语,脑海里在搜索着与这瘣人有关的记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要说这个瘣人,还得先从僰人说起。”

关于瘣人,他是从一本宋朝的一本孤本笔记小说里看过一些记载,里面记载了先秦时期一些西南地区的一些风土习俗和传说,大抵荒诞不经,无法经得起推敲,所以也从来不怎么重视。里面有一部分说到在巴蜀之间有一个僰族,这个民族的人死后不是像中原那样土葬,而是在山崖上崖壁凿孔,椽木为桩,把死者的棺木高高挂起来。这僰族很可能就是巴蜀地区发明崖葬的民族。

僰人之所以要不辞艰难,将死者的棺木存放在悬崖峭壁之上,到底是为了什么,至今的专家学者尚未有定论;而笔记小说里却说是:僰人祭天,以天为尊,相信人死后灵魂会上天堂,所以离天越高,那灵魂飞升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为了先人能够顺利飞升,所以后人都不遗余力地想为先人营造一个高耸入云的悬葬之地。但是如今,我们却不知道从何开始,这种崖葬的方法却是失传了。

僰人身材高大,按照现在的度量衡,应该在一米九到两米三四左右(比大姚还高,汗),力大无穷,但是繁衍的能力似乎并不怎么样,人数并不多;他们经常会进攻其他部落的地盘,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