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1 / 1)

真仙试炼 猫言公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处都让皇帝以及相应贵族得了,富商还都留在拥挤的旧都,得不到任何好处,自然不愿出钱。

没钱,便无法修建新的都城。皇帝想尽办法,最后无奈之下向豫王求助。一番商谈之下,豫王出人出力出钱,帮助皇帝在乐水之滨,修仙了新的都城,皇帝亲自赐名为永乐。于是并州两座都城,西都天安,东都永乐,都成了九州上下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

修建新都的资金数额庞大,豫王也是多亏了有统治雍州的雍王、以及治理荆州的襄王作支持,最终联合三州之力,历时五年,才修建好了东都永乐。

作为奖赏也好,交换条件也好。皇帝将东、西二都以外的并州地区,一并封赏给了豫王。这样豫王便实际掌控了豫州和并州的绝大部分土地。

而皇帝,不但免去了治理并州的烦恼,还可以依靠着东、西二都的赋税和各州供奉的钱财来继续奢华的生活。

按照乐良的说法,此举本来是双方都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未曾想,诸侯王中有一个小心眼,那就是统帅幽州的幽王,他对豫王势力的扩张,表现出了各种羡慕嫉妒恨。幽州在豫州北方,与并州和豫州临界,豫王得到了并州和豫州两州的统治权,这令幽王十分愤愤不平。

于是幽王上书皇帝,希望将并州北部地区划给幽王,以免豫王一家做大。这样的上书,显然很快便被皇帝驳回了。幽王在恼怒之下,居然下令直接出兵攻打豫州。

豫王得知消息,连忙给皇帝上书,希望皇帝以天子的身份制止幽王的举动。可惜幽王买通了皇帝身边的近臣,最终皇帝下旨,不干涉幽州和豫州的事务,让幽王和豫王两者一决高下。谁赢了,便可以多占些地盘。

这样一来,豫王也没有办法,只好率领举国之兵,前往幽州和豫州的交界之处迎战幽王。

相对豫州来说,幽州地域更为广阔,又有许多饲养战马的马场,再加上幽州与许多番邦部落相邻,平时便注意备战,战略物资远多于豫州。况且,幽州一向是防御番邦外敌的前线,朝廷对幽州一向有着特殊的优惠。就拿每年进献给天子的供奉来说,幽国进献的钱粮,都比其他诸侯国足足少了一半。

长年累月下来,幽王自然积攒了不少钱财。幽国也是兵强马壮,粮草兵器多到堆满货仓。所以就实力而言,幽州的军事力量要强过豫州。

再加上前些年为皇帝修仙新都,豫州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现在还在恢复元气之中。此时和幽州开战,无论怎么看,豫州都处在完全劣势的地位。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价!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的军情

就在幽王大军压境,豫王一筹莫展之际。荆国的襄王和雍国的雍王暗中伸出了援手。源源不断的粮食和钱粮运来豫州,缓解了豫州的困境。于是豫王信心满满,举全国兵力,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到前线与幽王交战。两国军队对持在豫州和幽州的边界之处,一时间双方相持不下,打起了消耗战。

豫国全国上下的军力、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各地抽调出来,运往幽州前线。

就在此时,突生异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南国的南王,突然亲帅大军,南上攻打豫国,并且进军神速,顷刻间便占领了大片豫国的土地。南王声称,他是幽王请来的救兵。幽王来信表明,愿意以金钱战马为酬劳,换取南国的出兵。

豫州立即陷入了南北夹击的窘迫境地。此时豫王的大军正在幽州前线与幽王对峙,再调军南回已经来不及了。

南王大军势如破竹,顷刻间便攻下了豫州最南方的两座大城,直接威胁到了豫国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丰业。

无奈之下,留守在豫国都城的太尉乐良,开启祈仙台,动用了豫王珍藏的祈仙令和祈仙香,向上天祈祷,祈求天赐上仙,来帮助豫国守卫丰业城。

按照乐良所言,这次祈仙十分成功,真的感动的天地,派下了程子铭这个法力高强,能够驯服灵豹的上仙。

而程子铭却心知肚明,这一套祈仙仪式,可能是上古仙人遗留下来的某些设定,只要按照仪式进行,圣殿便会派出灵徒,接下帮助凡人的任务。

乐良介绍说,他的父亲乃是主管祈仙祭祀的老太尉。可惜老先生跟着豫王一同去了前线,只好由他这个小太尉来主持祈仙。而祈仙令和祈仙香,都是费时费工的珍贵之物,所以一直都很少使用。乐良也是运气极好,第一次主持祈仙便获得了成功。

经过三日的祈仙仪式之后,乐良将刻有战字的祈仙令点燃,很快便从祈仙台上得到了一面战旗。而在祈仙香即将燃尽之时,程子铭也随之出现在了祈仙台上。

乐良表示,那面战旗已经包裹放好,只等给程子铭践行之后,便随同程子铭一同前往战场前线。等战旗竖立在丰业城头之时,便会有镇守丰业的将军,使用虎符开启战旗上的封印。

程子铭听乐良谈起祈仙旗,明显皱了皱眉头,却终究没有说些什么。

这面战旗非常重要,关系到程子铭圣殿任务的成败。不过圣殿任务,大世界和小世界这等复杂的关系,程子铭自觉和一个凡人解释起来太过费力不讨好。圣殿任务的事情,自然不好和这位乐太尉说得太细。因此程子铭干脆照搬了乐良的说辞,只说他乃是遵从天意,专门来帮助豫国的。

两人对着屏风上的地图谈论一番,这才又重新回到坐席之上。

接风宴席上的菜肴十分精致,一看便是经过细心准备的。

只见桌案之上,精致的炖肉带着些许浓稠的酱汁,盛放在白瓷鲜花碟中。一尾烤的恰到好处的肥鱼,摆放在青绿瓷盘中,鱼身周围,看似随意地放着些水果雕成的花朵。翻开鱼身,里面塞着鲜绿的葱段,鱼肉带着香葱的余味,味道更显得鲜美之际。

精美的白瓷小碗中,乃是味道浓郁的骨汤。

主食则分别盛放在四个白瓷碗中。分别是一碗粒粒晶莹的白米饭,一碗金黄灿灿的黄米饭,一碗紫黑莹润的紫米饭,最后一个瓷碗之中,放着一个比拳头还大上两圈的包子。

程子铭看着这四碗主食,感到有些无语,他笑着问乐良道:“怎么,在太尉来看,我们这些修仙者便如此能吃么。”

乐良连忙解释道:“不瞒上仙,九州之地,南国和襄国盛产水稻,他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