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东宫(1 / 1)

江山沉璧 清清晚 273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52章 东宫

  鹅毛大雪纷纷落下, 覆盖在青砖黛瓦的宫墙屋檐上。

  沉静寂寥的宫道上,偶有太监与宫女快步走过,留下点点脚印, 很快又被大雪所掩盖。

  苍茫白色的琼楼玉宇间, 皇宫东边的偌大宫殿里,廊下四周都已经掌上灯火。

  无人的宫道上,太监们领着几位太医,来到东宫中的一处偏殿。

  几位太医都是宫中老人, 年纪已近花甲,到达偏殿门前时, 不由得气喘吁吁。

  太医们收起竹伞,交给门口的太监,也不敢停歇脚步,立即进了殿内。

  小太监进屋通报,很快, 房门被打开,一位老太监缓步走出来。

  老太监穿着宝蓝色的锦袍,脸上带着笑意, 示意几人到旁边说话。

  几位老太医跟上去,一同来到门外的廊下。

  廊下风雪未停, 寒风凛冽。

  老太监看着几人, 微笑着道:“几位大人, 今日殿内这位, 可是深得殿下重视, 各位进去后, 需谨言慎行。”

  老太医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位岁数颇大的太医说道:“多谢盛公公提醒, 臣等明白。”

  盛常笑着道:“老奴所说的谨言慎行,可不只是在殿内。”

  老太医闻言一愣:“公公此言何意?”

  盛常笑容未变,声音沉稳道:“几位大人今日回去后,更需谨言慎行,殿下不想此事被旁人知晓,特别是陛下。”

  太医们明白过来,连忙道:“臣等明白,明白。”

  见几位太医纷纷称是,盛常这才带着几人,重新走回殿内。

  太医们跟在后面,还没来得及看诊,在这冰天雪地的廊下,几人已然出了一身冷汗。

  几人站在殿门口,看着盛常走进屋内,前去通报。

  没一会儿,房门被人打开,一名侍女站在门口,冷声对几人道:“大人请进。”

  太医们走进去,跟着侍女绕过屏风,走进屋内。

  屋内灯光昏暗,唯有榻边一盏烛火。

  床榻上帐影重重,隐约瞧见一道娇小的人影躺在榻上,却看得不真切。

  侍女走上前,对榻边的人行礼道:“殿下,太医们已经到了。”

  李景成穿着金黄云纹蟒袍,正静静坐在榻边,身边立着一道纤细的人影。

  他没有开口,抬眸望了过去。

  几位太医一见,连忙走上前,也不敢抬头,直接跪在地上,叩首行礼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景成看着几人:“起来。”

  几人站起身,看见李景成移开目光,落在床榻上的人影上,淡声道:

  “号脉吧。”

  年纪最大的老太医第一个走上前,跪在床榻边,绢帕轻搭在纤细的手腕上。

  老太医也看不清榻上人的模样,低头号着脉,神情却越发严肃,半晌也没有开口。

  李景成闭上眼睛,安静等待着,也没有催促。

  许久,老太医才收回手,开口时,额头上已经出了薄薄的细汗:“回殿下,此人身中剧毒,但之前服用过某种解药,体内大部分毒素已解。只是,如今受到严重的刺激,导致气血紊乱,引起残毒发作。”

  “此毒看似温和,实则毒性不小,一旦发作便极其凶险,再加上,此人没有半分的求生欲望,已是无根之脉,若再不解毒,怕是……活不过三日了。”

  话音落下,李景成坐着没动,烛光昏暗,也看不清神色。

  半晌,他才沉声道:“再看。”

  老太医战战兢兢站了起来,换下一位太医走上前。

  号完脉后,得出的结论几乎和前者一致。

  最后,五位太医全部看过后,说法相差无几。

  太医们站在榻边,见李景成闭着眼睛,神色不明,也没有开口说话,众人心里越发不安。

  这时候,这尊大佛终于开了口,却只喊了一个名字:

  “融冰。”

  刚才引几位太医进来的侍女,立即走上前,在榻前行礼:“奴婢在。”

  李景成睁开眼睛,目光阴沉地看向她:“你胆子不小。”

  融冰一惊,立即跪下道:“奴婢不敢,还请殿下恕罪。”

  他手指微微蜷起,摸着拇指上的扳指,声音泠冽:

  “她服用解药,用了多久?”

  融冰低着头,战战兢兢地答道:“回殿下,大概有……一个多月了。”

  屋内安静的可怕,突然,一枚扳指瞬间飞了出去。

  融冰顿时闷哼一声,歪倒在地,屋内响起了清脆的碎裂声。

  窗边角落里,扳指已经四分五裂。

  融冰跪在地上,头深深低着,额角冒出的血,正一点一点滴落在地上。

  “一个多月知情不报,你是死人不成?”

  李景成站起身,怒斥道:“本宫要你在她身边,究竟有何用?!”

  几位太医全被吓得不敢出声,都站在原地,低着头不敢看。

  融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着头,颤声道:“奴婢知错了,还请殿下责罚。”

  李景成怒气未消,胸前起伏不停,似是真动了气。

  忽然间,蟒袍的衣角被人拉住,柔软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殿下息怒,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医治救人。”

  话音落下,见李景成没有开口,一直站在他身边的女子走上前,扶着他重新坐下。

  女子看向几位太医:“既然几位大人已经看过,可有医治之法?”

  太医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老太医走上前:“病人已经毒发,情况十分凶险,如今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尽快服用解药,解毒之后,病人自会苏醒痊愈。”

  “如此,几位大人可否能配出解药?”

  “这……”

  其中一名老太医走上前:“请恕老臣直言,此毒诡秘至极,臣等也从未见过,若是想配出解药,就算太医院的所有太医加一起,至少也需半月时间,根本来不及了。”

  女子听完,蹙起细眉,不再说话了,目光望向坐在榻前的男人。

  李景成盯着榻上的人,也没有反应,始终一动不动。

  一时间,屋内静谧无比。

  榻边的烛火爆了个灯花,声音格外清脆。

  “下去。”

  李景成沉声道:“都下去。”

  几位老太医得了命令,如获大赦,纷纷行礼退了出去。

  女子也没再说话,上前扶起地上的融冰,带着她悄悄退下了。

  房门被关上,屋内再次陷入一片静谧。

  床帐被修长的手挑起,榻边昏暗的烛光,温柔地落在那人惨白的脸上。

  小巧的脸上毫无血色,脸颊凹陷,双眼紧闭,瘦得仿佛只剩下骨头。

  他捧起那人冰冷的手,小手被举到唇边,唇紧贴着纤细冰凉的手指,眼眸里闪过一丝痛色。

  许久,他才低喃了句:“娇娇。”

  榻上的人毫无反应,静静躺在床榻上,无声无息。

  屋外风雪未停,寒风呼啸。

  盛常眯着眼睛,望着覆盖上白雪的庭院,低声说道:“殿下此次带公主回宫,封锁了宫内外的全部消息,连陛下也不曾知晓。”

  说完,盛常看向身边纤细的人影:“对于殿下此举,良娣娘娘难道就不担心吗?”

  良娣看着漫天的雪花,忽然伸出手,眼看着一片雪花悄然飘落,正好落在她掌心里。

  雪花瞬间融化,转瞬即逝,她望着飘雪的天空,径自说道:“又下雪了呢。”

  盛常没有再说话,叹了口气,呼出的白气弥漫在四周,很快消失殆尽。

  夜深人静,四处静谧一片。

  不知过了多久,屋内终于传来了人声。

  融冰守在门口,听见屋内的动静,刚要进去,却被盛常拦下了。

  盛常朝她摇头,融冰想到刚才的事,也没再上前,默默看着盛常推开门,走了进去。

  屋内昏暗一片,盛常关上房门,来到床榻前。

  床榻前面,李景成坐在榻边,手里正攥着榻上人的小手,听见脚步声,依旧一动没动。

  盛常垂下眼眸,装作没有看见,低声问道:“殿下有何吩咐?”

  话音落下,半晌,榻边的人才开了口:

  “公公,去拿解药吧。”

  盛常一愣,顿时抬起头:“殿下当真想好了?”

  “制毒的人曾经说过,若是服下了解药,那之前的种种往事,公主殿下都会想起来。”

  盛常皱紧眉头:“您当初给公主服用此毒的时候,不就是为了让公主忘记以往吗?若是公主想起来往事,怕是会对殿下……”

  话没说完,盛常却没再说下去。

  李景成注视着床榻上的人儿,手指逐渐收紧,攥紧冰凉的小手。

  “她会恨我吧。”

  他淡淡地开口说着,声音听不出情绪:“恨我杀了那些人,恨我做过的事情。”

  忽然间,他笑了起来:“她当初还说,终有一日,要亲手杀了我呢。”

  盛常看着李景成,悲切道:“殿下,您不必如此啊!您当初带她进宫的时候,明明对陛下说过,她只是大楚的一枚棋子而已啊!”

  他抬起头,看向盛常:“是吗?”

  他忽然笑了:“只是一枚棋子?”

  盛常叹气道:“您不记得了吗?那时候陛下执意要杀她,不想留下后患,是您劝说陛下,给她喂下此毒,再将她封为公主。”

  “您当时说,只要一朝和亲,她会是制衡他国的一枚绝佳棋子。”

  李景成看着榻上的人,笑容逐渐从脸上消失。

  “如今,北境大都督已死,北境已是强弩之末,大事皆已成,您又何必要纠结于此呢?”

  盛常看着二人交握的手,蓦然想起了那一张张数不尽的画像。

  犹豫半晌,他还是低声道:“就算她活下来,您二人如今……也只能是名义上的兄妹,再无别的可能了。”

  话音落下,李景成目光扫向他,眼神凛冽,吓得盛常连忙跪下,不敢再开口了。

  李景成攥着她的小手,望向榻边那抹烛光。

  若是不救她,她必死无疑。

  可是,若是救了她,她想起前尘往事,也绝不会放过自己。

  似乎怎么选,他们都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