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0 章(1 / 1)

武侠世界大明星 殊彦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到的。”

“我每每思及古人,孔圣周游天下,以稚子为师,不以为耻。可是后世的文人,却都拼命的让自己曲高和寡,脱离普通百姓,此行为在我看来大缪矣。从高衙内的身上,我才看到了古人之风,这才是真正要传承的儒家文化。”

要承认,这些话要不是从苏小妹的嘴里说出来,绝对能够让苏粉和高粉撕逼一个月。

但是没办法,谁让苏小妹是苏仙的妹妹呢。

喷谁也不能喷自己偶像的妹妹啊。

所以苏仙的粉丝,那叫一个憋屈。

他们只能在心里为苏仙默哀,你养的好妹妹,为了偶像就把你给卖了,他们心疼的厉害,却又什么都不能做。

而看到苏仙的粉丝都“默认”了苏小妹的话,其他人更会觉得苏小妹说的有道理。

所以高大全的声望借此又上了一个台阶。

看到苏小妹这么露骨的表示自己对高大全的崇拜,李清照感觉到了危机感。

本来李师师和张贞娘的存在就够让她郁闷的了,现在又蹦出来一个苏小妹。

而且苏小妹的人设,还和她有几分相似。

张贞娘在高大全身边的人设就是大管家贤内助,而李师师很显然就负责替高大全和魔门之间牵线搭桥。

本来李清照自认是高大全身边唯一一个才女,能够和高大全在思想上产生一些共鸣,在同层次可以进行一些愉悦的交流。

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苏小妹。

除了名气没自己大之外,好像其他方面都和自己差不多。

这就很让李清照不淡定了,得灭灭这个小妞的威风啊。

真当姐这些年是白过的?

所以李清照也很快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为高大全加油助威。

以李清照的水平,要夸一个人,绝对能够夸的让人心服口服,还让别人看不出她是故意为了表现自己。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儒林外史》,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该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高衙内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

“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目前为止,九州所有的小说都做不到这一点,只有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上,我看到了这种写法。所以,这是一种创举。不过想到这本书是高衙内写出来的,我又不那么奇怪了。”

“毕竟,衙内一直都在创造奇迹,不是吗?”

相比苏小妹的直接了当,李清照就显得相当婉约。

先从作品入手,最后才不漏痕迹的捧了一下高大全。

单单从行~事风格上,也能够看出来,不愧一个是豪放派代表的亲妹妹,一个是婉约派的代言人。

按理来说,苏仙、苏小妹、李清照,共同称赞一个人,肯定会在江南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翻起多少浪花。

因为这一次,吹捧高大全最多的地方,并不是江南,而是其他大州,尤其是中州,稷下学宫的大本营。

“初听《儒林外史》,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第一次听一本小说会入迷,第一次这么佩服一个比我年轻几十岁的年轻人。当世圣人,当世圣谕啊。”

如果不是得到了本人证实,天下人绝不相信这话是从范增口中说出来的。

范增,霸王“亚父”,也是霸王的军师。

霸王从一个逃亡的灭国贵族,成为名动九州的一方豪雄,多赖范增筹谋。

范增也是天下皆知的兵法大家,在兵家内部地位显赫。

这样一个人,也成了高吹。

这让高大全的名气加速向其他大州传播。

“《儒林外史》,绝对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我想不到整个小说史上,还有什么小说能够与这本小说媲美的?不愧是点燃了百家讲坛五色的当世圣人,吕某拜服,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赴太学见一下高衙内,一了平生夙愿。”

如果是不认识的人说这话,只会被认为是高大全的脑残粉。

但是说这话的人,叫吕不韦。

他的身份,是大秦帝国左丞相,中州权势第二人。

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杂家这一代的掌门人。

相比范增,吕不韦的地位毫无疑问更加显赫。

在他们的带动下,很多人或者迫于压力,或者出于利益考量,也有一些人是真正喜欢《儒林外史》。

总之,天下吹高,高大全好像一夜之间,粉丝就遍布九州各地。

这一次吹捧力度之广,震撼到了很多人。

------------

248 记录粉碎机

“范增、吕不韦、墨家巨子、佛印、苏仙、范蠡、李清照、苏小妹……你从哪找的这么多托?”张贞娘看着高大全,十分纳闷。

高大全轻笑道:“我要是说这些人都不是我找的,你信吗?”

“按说我是该相信的,毕竟你的脸皮在我认知中也没有这么厚,不过这次的阵势实在是太大了啊。”张贞娘有些迟疑。

不光是他,成千上万的路人都被深深的震撼了。

平时他们可没发现高大全的人缘好到这个程度。

而《儒林外史》虽然确实是不错,可是也不至于被这么多人一齐吹捧吧?

世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阵势。

高大全笑着解释道:“我其实真没有找托,他们都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不过你也别以为这些人都是什么好人,除了苏小妹和清照对我没有什么恶意之外,其他人可都说不上是为了我好。他们只不过是推一个靶子出来吸引儒家的注意力罢了,现阶段没有人比我更加合适。”

张贞娘也是一个聪明人,高大全这样一解释,她就立刻想明白了。

想要对付儒家,哪有这么容易的,肯定要有人冲锋在最前面。

高大全,就是冲锋的那个人。

而像吕不韦、范蠡、范增这种,就是等着摘桃子的人。

不过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