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1 / 1)

武侠世界大明星 殊彦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起掌来了。

程颢面带笑容向四方挥手,在今天这个重大场合,他没有掉链子,发挥的堪称完美。

不过,也没有在压力之下完成突破。

总体来说,他已经达到了能够做到的最好,那也就无憾了。

“程博士果然学究天人,来人,给程博士赐座。”官家开口吩咐道。

自然有人给程颢送上座位。

程颢再次向官家行礼,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演绎了一出君臣相宜的画面。

这其实也并不出乎大家的预料,因为程颢刚才的讲学大家也听到了,程颢的理念,总体来说就是为帝王服务的。

如果按照程颢的理念施政的话,那君权将会强大到一种极致。

官家当然不会错过对他这么有利的学说。

“程博士,你对今天的表现还满意吗?”官家今日作为见证的嘉宾,却强行的喧宾夺主。

程颢也知道官家是为了给自己造势,所以表现的极为自信:“禀官家,百家讲坛,乃是学宫至宝。能够点亮两色,已经是老夫的极限。放眼九州,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也不会超过二十个。我相信这二十个人里面,绝对不会有高博士。”

至于朱熹,他更是提都没提。

官家继续带头鼓掌,为程颢表示赞许。

高大全和朱熹,沦为程颢的背景板。

高大全还好,他对于这种事情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可是朱熹却被刺激的脸色涨红,他虽然隐忍,但是在今日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场合,他却被强行忽视。

而且最重要的是,按照讲学的顺序,第一个出场的是程颢,第二个出场的就是他。

一方一人,依次交替。

可是现在,没有人关心他的成绩。

就算是程颢,也只是认为高大全才对他有些威胁。

这个时候,高大全忽然仰天大笑,故作狂放。

果然,他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摄像头也适时的对准了他。

见此,高大全满意一笑,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他侧了下~身子,拍拍朱熹的肩膀,大声道:“元晦,是不是感觉很委屈?明明应该是你讲学的时刻,却没有人在乎你。”

朱熹点头,嘴唇紧闭,双拳紧握。

如果程颢只是对他不屑的话,其实他也能忍,毕竟他和程颢之间在地位上差距太大了。

但是程颢完全忽视他。

这才是最大的侮辱。

而其实不仅仅是程颢,所有人都忽视了他,除了高大全。

高大全忽然指着程颐,眼中闪过回忆的神色:“元晦,你知道吗,十八岁那年,我曾经去请教程颐学问。但是当时程颐的房间内高朋满座,他们谈笑往来,没有人注意我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我当时在那里呆了四个小时,没有和程颐说上一句话。”

哗!

高大全的话,瞬间就引起了喧哗。

他们没有想到,高大全和程颐居然还有这个过往。

就连程颐本人,眼神中也全是迷茫。

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

高大全没有管其他人,而是盯着朱熹的眼睛,开始灌输鸡汤:“当时,我就立下了一个誓言,我发誓,以后不会再让人忽视我。时至今日,我做到了这一点,现在该你了。别人看不起你没有关系,但是你自己要相信自己。去吧,用你的表现,击碎所有对你的忽视。”

以朱熹的城府,都差点被感动的哭了。

高大全煽起情来,手段也是相当的犀利。

殊彦说

感谢黔仔001的万赏,加更送到,这章其实适合听着《浮夸》读。

------------

215 理学出世,大放异彩(为“吾命如妖”的万赏加更)

“原来高博士还有这段历史?”

“我看程博士的表情好尴尬?”

“当然尴尬,我估计程博士都已经忘了。”

太学~生们议论纷纷,他们总算是明白了高大全为什么会一直对二程表现的这么敌对。

而程颐本人,甚至产生了一丝的懊恼情绪。

如果自己当初对高大全不是那么的目中无人,表现的稍微和蔼可亲一点,今天是不是就不会和高大全为敌。

如果能够把高大全收为自己的学~生,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可惜,这些都只能发生在臆想之中了。

如果程颐知道高大全刚从的一切话都是胡诌的,肯定会选择狗带。

说的那么声情并茂,甚至把很多人都说哭了的励志故事,到最后居然是假的?

谁能想到?

高大全就是这样的没有节操。

不过程颐本人过去所接见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完全无法查证。

而且他对于一些没有名气的学~生,的确是完全忽视的。

所以这件事情完全就看高大全的一张嘴,他说发生过,那就一定发生过。

可以想象,从此以后,高大全的成长史将会变成一部励志史。

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当初向程颐请教问题的小人物,变成一个让二程全力以赴对敌的大贤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成长速度?

朱熹也被高大全感动了,他一脸坚定的对高大全立下了军令状:“博士,学~生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说完,他就示意电视台的人,可以开始了。

本来是没有多少人期待朱熹讲学的,在所有人眼中,朱熹都是一个打酱油的,今天的主角是二程和高大全,最后的决胜也肯定要看高大全的表现如何。

但是经过高大全刚才的那一番强行表演,朱熹总算是捞到了不少存在感。

很多人都被勾起了兴趣,他会不会是第二个高大全呢?

今天他会一鸣惊人吗?

带着这个期待,很多人都仔细听了朱熹的讲学。

不过只听了五分钟,很多人就失望了。

二程也露出了自信甚至不屑的笑容。

因为朱熹所讲的内容,完全就是对程颢刚才所讲内容的复述。

纵然理论更加丰富,解读更加精准,但是毕竟和程颢有先后之别。

这样一前一后的表现,难免会让人认为,朱熹只是在拾人牙慧,不过是在程颢学说的基础上加了一些自己的解读。

如果凭此就想超越程颢的话,那简直太过天真了。

“我还以为会是什么一鸣惊人的大人物呢?原来只是一个银样镴枪头。”

“也不奇怪,毕竟朱熹本来就是程博士的弟子,他们学说有近似性,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太学~生向周围的人解释道。

很多人还不了解朱熹的来历,但是太学~生们自然是明白的。

而且他们的学识也比寻常人高出一大截,隐约间已经听出来了朱熹所讲的内容,其实并不是完全的对程颢学说的复述。

如果准确的说,朱熹所讲的内容,更像是对程颢所讲内容的扩充。

程颢刚才很多没点到的点,都被朱熹补上了,甚至能够自圆其说。

只不过他们也不敢肯定,只是隐约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