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在消化这个《整饬伦常令》的时候,司马光又祭出了一个大招。
他亲自上书官家,要求祭天,官家准。
而司马光直接越过了左相蔡京,以右相的身份,主持了祭天仪式,并且在仪式上公开发表了一段演讲。
江南电视台全程直播了这次的祭天仪式,司马光的演讲,也传到了千家万户。
高大全在家和张贞娘一起看了江南电视台的直播,也听到了司马光的慷慨陈词。
“孔子生贵族专制时代,悯大通之不~行,哀斯民之昏垫,乃退而祖述尧舜,删订六经。春秋拨乱之后,为升平、太平之世,礼于小康之上,进于大同共和之义,此其导源。远如颜、曾、思、孟,近如董、程诸儒,多能发明宗旨,择精语详,大义微言,久而益著,酝酿郁积,遂有今日民~主之局。”
“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既结皇煌帝谛之终,亦开选贤与能之始,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准者。”
“本相证以数千年之历史,九州学者之论说,盖灼然有以知日月之无伤,江河之不废也。惟大宋以人民为主体,非任其自由信仰,不足以证心理之同。”
“本相现以朝廷名义公告天下:请令全国学校,仍行释奠之礼等语。值此被邪充塞,法守荡然,以不服从为平等,以无忌惮为自由,民德如斯,国何以立。”
“本相维持人道,日夜兢兢。每思古今治乱之源,政学会通之故,反复研求,务得真理,以为国家强弱,存亡所系。惟此礼义廉耻之防,欲遏横流,在循正轨。总期宗仰时圣,道不虚行,以正人心,以立民极于以祈国命于无疆,凡我国民同有责焉。”
到最后,司马光痛心疾首道:“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
张贞娘听到司马光说这句话,浑身汗毛都立了起来。
“他这是要……”张贞娘不能置信。
高大全缓缓吐出几个字:“尊孔复古。”
------------
201 墨菲的愤怒(为“孤独的心在迷茫”万赏加更)
孔子的伟大,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
司马光身为儒家弟子,将孔子神话,也无可厚非。
但是他现在所做的事情,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神话一个孔子。
他是要将孔子打造成神,让孔教变成国教,让儒家的三从四德变成世人遵守的典范,让整个社会,都按照儒家的那一套来进行。
对于官家来说,这样做是最好的,因为人们一旦都接受了君为臣纲,那他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
但是这绝对不是历史的进步。
这种复古,也绝不是单纯的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高大全知道司马光十分保守,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司马光居然保守到这种程度。
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
居然会有人能说出这种话来?
仅仅不跪拜孔子,就连膝盖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种强奸民意,也是没谁了。
司马光当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强行推进此事,但是不得不说,他这一招,其实也从某种角度上帮了高大全一把。
因为他做的太过了。
张贞娘就十分不解:“司马光这是要做什么?就算儒家能够站在他那一边,可是他势必会得罪其他学派。他可能成为儒家名宿,却很有可能成为百家公敌。”
高大全双眼微眯,沉吟道:“或许,他就是想成为百家公敌呢。”
“什么意思?”张贞娘没听明白。
“儒家想消灭百家,又不是一天两天了。”高大全冷笑一声。
张贞娘武林出身,对于诸子百家并不熟悉。
高大全不同,他好歹也是正宗太学出来的,对于儒家和百家的关系有过了解。
当世两大显学,儒家和墨家,就是死敌。
虽然还不至于兵戎相见,但是墨家初代首领巨子墨翟和孔子就互相看不顺眼,后代也多有龌蹉。
到了如今,儒墨两家的矛盾几乎已经公开化。
而儒家和法家,是一直的对手。
当年孔子诛杀法家少正卯,一举奠定了儒家凌驾于法家之上的优势。
不过法家向来出天骄,很快也还以颜色。
现如今一统中州的大秦帝国,行的就是法家之道。
在秦国境内,儒家的影响力被极度压缩。
不过中州之外,儒家还是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此外,儒道两家,也并不对付。
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这让道家的人一直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儒家那群君子,口中说着温良恭俭让,行动上谁愿意甘居人后了?
至于兵家和儒家,几乎更是历朝历代文武之争的缩影。
每逢开国时期,兵家的威势都会空前高涨。
但是往往两代皇帝更替过后,儒家就会重新压制兵家,成为一国的主宰。
儒家和兵家斗争的历史,就是历朝历代文武之争的变种。
而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儒家获胜作为结束的。
这些年过去了,儒家虽然一直自认是诸子百家第一,但是却始终没有公开被承认过地位,仅仅是做无冕之王。
司马光现在这一举动,在高大全眼中,明显就是想把这个名义定下来,让儒教真正成为九州第一大教。
可是这种行为,其他学派怎么可能接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法很好,但是这需要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需要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还需要一个能够察言观色并且理论知识超强的大儒。
大宋,不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在高大全眼中,司马光的政治主张,天真的可笑。
皇宫,御书房。
林灵素站在官家的对立面,此刻没有丝毫恭敬的意思。
“官家,我需要一个解释。”林灵素板着脸,眼中风雷激荡。
他答应让司马光做右相,可是也没有想到,司马光会玩的这么激烈。
把孔教奉为国教,他们道教还混个屁啊。
费尽心思把佛教给灭了,要是最后给儒教做了嫁衣,那林灵素会一头撞死的。
对林灵素,赵清影也不敢拿大,她极为耐心的向林灵素解释道:“国师不必生气,我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愿闻其详。”林灵素冷声道。
赵清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林灵素:“司马光的行为,能够为我树立空前的威望。他的这些行为,才能够帮我更好的掌控朝廷。而他这样强势,一旦将孔教奉为国教,日后灭佛之后,佛教的怒火,岂不是只对着儒教一家?”
林灵素沉思起来,他要承认,赵清影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很多时候,名分一旦确定,就再也改变不了了。
赵清影也知道林灵素在担心什么,直接作出了承诺:“等司马光灭佛之后,我就罢免他的官职,再封道教为国教。你我之间有过约定,你应该明白,一个司马光,不值得我毁约,我对儒教也没有特殊的感